初中数学分组学习模式分析

2018-05-18 11:39梁智兰
读写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分组教学初中数学策略

梁智兰

摘 要 在初中阶段,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该提高分组学习水平,通过有效的分组模式,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也进一步保证了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组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23,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101-01

通过对初中数学分组学习模式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分析能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保证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一、分组学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

具有自主性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接受知识来讲至关重要。作为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对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反抗、对枯燥乏味课堂的消极对抗,是这一发育阶段独立自主意识高涨的特殊表征。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采用分组学习的教学形式,以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气氛,收获良好的课堂效果。

相比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教师,初中学生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障碍相对更少,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交流、深入的讨论,从而对思维火花的碰撞产生、新颖解决问题途径的创立有所帮助。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注意到这一时期学生对相互探讨的需求,利用分组学习这种更加灵动活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独立思考与团结协作兼容并蓄,将自主探索与交流互动相互结合,一方面培养初中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加强素质教育,利用课堂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分组学习教学模式分析

(一)科学分组。为了让学生之间能够有效、广泛地开展交流互动,从而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以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强化知识基础的奠基。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而不能将目光局限于学习成绩,否则,不科学的分组方式将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非但不能反映学生真正的数学能力,还会降低成绩较差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将成绩作为非唯一性的参考,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探索能力统筹兼顾,同时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让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带动成绩稍差的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学习,从而保证分组的合理性与全面性。与此同時,教师还应考虑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将关系较好的同学集中在一个小组之内,否则将会导致该小组不按照要求讨论课堂教学内容,从而降低课堂效率、增加学生对知识接受程度的差异。

(二)分组学习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应仅仅是让学生识记公式、做对题目,而应将更长远的目光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方面。因此,明确教学目标对分组学习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合作小组明确具体的讨论目标,让分组学习模式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这就要求初中教师结合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具有实际行的深度的学习任务,并以此引导学习小组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得出某一类问题普遍的解决规律,使组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对“勾股定理”内容的讲授中,单纯讲解课本上的勾股定理一般公式,往往会使课堂显得沉闷乏味,不利于学生探究性数学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小组探究的积极作用,让课堂暂时脱离书本,使学生利用身边工具亲自绘图进行探究,最终找寻出勾股定理的一般规律,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间接证明勾股定理,同时能够极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从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再为合作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点评,回归课本,从而可以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一般规律的认识和印象。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分组学习的良好效果,取决于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由于学生性格各不相同,往往会使某些成员较为内向的合作小组讨论热情不高,分组学习的效果也因此难以体现。为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应找寻办法,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这就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为使分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教师应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将教材灵活运用,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合作意识。以课堂氛围营造讨论氛围、以课堂基调奠定讨论效果,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愿意加入到合作讨论中来,突破自我、达到既定学习目标。

例如,在对“垂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这一课题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作图后,如下向学生提问:“大家请看,在这个规则的四边形中,哪些线是平行的?哪些又是互相垂直的?”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暂时性得到不够全面的答案。但此时答案的正确性并不是最重要的,而重点在于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发言动力,从而奠定活跃、积极的课堂基调,以收获本堂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建立学习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初中学生对成功与赞美十分敏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建立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奖励和赞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初中数学分组学习模式的分析,明确了具体的教学途径,相关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教学认识,从而积极研究有效的分组模式,为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提高尽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隋芳艳.浅谈初中数学分组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25、145.

[2]汤萍.基于自主互动?分组合作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8(26):24-25.

猜你喜欢
分组教学初中数学策略
浅析如何构建初中化学实验课高效课堂
一体化课堂分组教学中确定展示学生的策略
利用数学建模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分组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