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思考

2018-05-18 11:39覃京任
读写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教育合力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衛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的教育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对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如何养成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生;卫生行为习惯;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160-01

一、农村初中学生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现实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代农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家庭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的教育和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是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制约着农村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其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一时期,他们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如果不能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和指导,农村初中学生可能就会因为家庭、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养成一些不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乃至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影响农村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农村初中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农村初中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能够为农村初中学生养成卫生习惯提供必要前提。卫生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庭如果不能给学生从小灌输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那么学生在初中以后也很难立即养成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其次是学校氛围的影响。初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这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同时,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不能再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行为量化,因此,学校有义务引导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以及纠正学生不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最后,是农村初中学生自身。事情的发展主要靠内因推动,农村初中学生要想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必须是学生自身有养成好习惯的意识和觉悟。只有让学生自身意识到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对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初中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带来的各种问题。

二、如何促成农村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影响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那么,为了促成农村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就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一)培养学生卫生意识及其自觉性。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环境致使其卫生行为意识和习惯比不上城市的学生,他们被生活环境所限制,因而卫生意识淡薄,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学生们在学校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行为教育的作用,对其进行教育和纠正,培养“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的讲卫生意识和理念,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卫生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有利于个人成才,受益终身;同时,定期召开卫生行为习惯专题会,让学生们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鼓励,建立监督小组,引导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意义,并督促改掉不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促进自己其他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家庭双发力,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卫生行为。学生们认识到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后,学校和家庭就要做好引导工作。针对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从多方面着手。对于学校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班级卫生管理体制,成立卫生监督小组等组织,加强对学生的卫生行为引导。另一方面,注重生物课程的教授,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提醒学生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形成开朗、积极的性格,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锻炼,并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口腔卫生、用眼卫生和写字、读书、站、坐等正确姿势,预防龋齿、近视眼和脊柱弯曲。同时,还要重视家庭的熏陶作用,家庭要配合学校的行为教育,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身作则,随时提醒和纠正学生的换习惯,加强监督和引导,注重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要实现和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个体人格、道德的完善,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学生自身要持之以恒,锻炼自控能力。任何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不断的坚持和重复。认识到这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要努力克服惰性,注重自我心理暗示,坚持“一万小时定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青少年时期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这不仅对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益处,更是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因此,学生要从点点滴滴抓起,不断自我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以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三、结语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素质教育的重视,农村初中学生不仅要注重学习成绩,更要正确认识自我,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发挥发挥其在良好习惯养成中的内驱力作用。同时,家庭和学校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良好卫生行为习惯,以正确的行为方式要求自己,努力为他们提供有利于农村初中学生成长的良好生活和学习环境,提高对农村初中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水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2016年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C类课题“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2016C219)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郭共仁.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16-17.

作者简介:覃京任(1964-),男,壮族,一级教师,籍贯:广西横县,学历:大学专科。

猜你喜欢
教育合力
携手同行,家校合育
关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的研究
浅谈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严爱相济,多方合力
一例小学生入学适应的案例
为心灵安个家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研究
让小草也成为大树
家校合育 共享成长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