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奏乐·享乐— 关于四手联弹对钢琴教学的作用和意义的探讨

2018-05-19 12:25王群卫
中国音乐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弹奏钢琴家长

李 菊、王群卫

2016年11月21日,由上海音乐学院李坚教授领衔三十位青年音乐家共同组成的钢琴联弹兵团—李坚钢琴兵团,登台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一场由十四架钢琴、二十八位青年演奏家共同完成的五十六手联弹经典名曲的专场音乐会。2016年12月9日,笔者采访了施坦威艺术家茅为蕙女士,她在全国各地的演奏活动中,多次采用了联弹与合奏的形式。2017年元旦之际,“乐乐园”钢琴教育工作室,以及本地音乐家协会的钢琴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了一场四手联弹的专场音乐会。可以说,四手联弹这种艺术形式很受观众欢迎。

笔者从事钢琴教育二十多年来,看过很多场名家和培训机构在节庆时举办的四手联弹音乐会,也为钢琴教师和琴童家长举办过四手联弹的讲座。现联系本人的实践,对四手联弹的教学及其意义提出一点儿个人的看法,成文示之。

钢琴学习或者说钢琴教育,其目的表述多集中在如下几个词: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培养气质,等等。这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家长都会用到的词。但重要的是,这是目的,不是方法。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不论是教授钢琴还是其他乐器(科目),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有意无意地把目的当成方法。就拿钢琴教学来说,上海音乐学院的赵晓生老师、中央音乐学院的周海宏老师等人都有过这样的表述:在当下中国学习钢琴的孩子中,能弹出音乐来的,只占一个相当小的比例,大部分孩子不仅弹不出音乐,甚至还憎恨钢琴。如此看来,我们前边所说的提高修养之类的词语,不就只是一句空话 ?!

一、听音—钢琴学习的基本前提

相对于其他艺术、人的感受器官来说,音乐最本质的特性是什么呢?音乐不是给鼻子闻、眼睛看、舌头尝的,而是给耳朵听的。这虽是一句废话,但却是最有用的一句话。就笔者的视野所及,很多人都对目前钢琴学习的现状有这么一个判断,即中国大多数的孩子不会听自己的演奏!这样一种说法,打击面是否太大不好深究,但至少可以说明的是,不会听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不会听,即使你已经在学钢琴,手指头“溜”起来了,考级证书拿到手了,也基本等于白学、瞎学,甚至没学!因为,“音乐是要用耳朵听的!”

为什么很多学钢琴的孩子没有听音乐呢?一个客观的原因是,钢琴发音的固定性或者说确定性,使得弹奏者不用耳朵听而只用手指弹,就可以完成发音,哪怕从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过来,他(她)弹出的某个音和钢琴家弹的某个音,在准确性上也会完全一样。这一点儿不像弦乐器,如果没有耳朵的参与,就根本“拉”不准。另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根本没有按照音乐艺术的规律来学习音乐。这一问题,值得教师深入思考。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这种艺术的手段与其他艺术的手段相比,比如文学的文字、美术的颜色等,具有强制性或有压迫性。文字、颜色不想看了,可以闭上眼睛,而声音不想听了,却不能“闭”上耳朵。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强制性、压迫性的特征,来训练孩子聆听和判断音乐的习惯。比如在练习四手联弹时,最普遍的情况是高声部为旋律、低声部为伴奏。当主旋律进行时,高声部弹奏者希望自己突出,伴奏减弱,而低声部弹奏者同样也是这样的想法。这里已经自然而然地包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要求,要实现这一想法必须要在听自己弹奏音乐的同时,也要听别人的弹奏。此时,教师只要适当提醒一下,学生就可以大致做出主次关系了,而不像独奏的时候,教师痛心、无奈、急赤白脸地提各种要求。

当有了主次关系的聆听和演奏的时候,良好的音乐效果的出现就具备基本条件了。因此,接下来就需要教师去拓展和引导孩子们倾听更多的内容。钢琴之所以是乐器之王,其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同时发出许多音响,特别是在四手联弹的时候,钢琴被弹响的音更多,旋律、节奏、复调、织体更丰富,这是很多乐器所不能比拟的。

当然也有人会说,孩子们在独奏时也会产生复合式音响,为什么他们就听不见呢?这也确实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尽管孩子们在双手弹奏时,也会涉及旋律、节奏、复调、织体等众多因素,但因为很多注意力都被演奏动作“挤占”了,所以就顾不上听声音了。弹四手联弹时,有另外一种具有强迫性的声音,必须要进入耳朵,且只需聆听不用演奏,不占用演奏时的注意力,所以,虽然声音更复杂了,反倒是能听见了。这里还涉及更具体、更专业的问题,比如触键、音色、和声、风格等方面,属于纯技术和更专业的层面,不是本文重点,不再阐述。

二、奏乐—钢琴学习的根本关键

有了各种各样的“听”,就具备音乐学习的本质特征了。只有当声音进入耳朵、大脑和心灵后,我们期望的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教育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反之亦然,有了声音的聆听,就有了声音的判断,之后才有了追求、想象声音的可能。这样的序列逻辑,就牵涉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也是学生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磨炼技术的毅力。在钢琴学习中,一直存在技术重要还是音乐重要的无果争论,也存在学生不愿意下功夫磨炼技术的普遍现象。笔者认为,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技术比音乐重要的情况有没有呢?当然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是存在的,但它仅仅是片面性、个体性、单一性、阶段性的存在,而不可能是系统性、整体性、共生性、长远性的存在。也就是说,根本性的问题—在音乐学习中就是明白音乐,在人的生活中就是知道幸福—具有概括性、本质性的特征,因此考虑问题要在这个前提和范围之下,否则我们只会在末梢问题上来回打转。比如在音乐学习中没有考虑音乐美感只是去磨炼技术,从而忽视了对根本性目标的追求。显然,在四手联弹这种学习形式中,学生更容易从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根本目的和原因,从而也就更容易产生磨炼技术的毅力。

如果说在四手联弹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学会听自己弹奏的同时也能兼顾对方的弹奏,那么对音乐中某些细腻、微妙的东西就有感觉了(当然这个过程是复杂和漫长的)。这里又涉及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细腻、微妙的音乐体验之于孩子们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我们经常会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制造和利用工具。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艺术的相关活动。当两个人合作四手联弹的时候,在音乐的进行中会有太多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主要指的是对方在弹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不管是有意识做得“过头”了也好,还是无意识做得不恰当也好,自己都无法操控对方出现的各种细节上的变化。当然,整体框架是排练时事先安排好的,但力度、速度、音色上的临场变化,又是在所难免的。可是从音乐的整体效果出发,又必须与对方立即、自然、无缝地连接起来。四手联弹的两人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一方随时都会在速度、力度、音色上发生各种变化,另一方意识到之后的跟进、调整、校正,是一个连贯、流畅的协作过程。这里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语言之类的提示或命令,完全是通过乐谱代表的声音来传达的,这种传达无时无刻,也妙不可言,而且传达的都是最为根本的、高度抽象化、概括性的艺术信息。这种通过提炼、加工后的乐谱信息与声音信息,在演奏双方的意识、感觉、思维等方面进行传达和交换,不就是艺术发生的本质,人和动物明显区别的表现吗?想象一下,孩子们在这种状态之下弹琴,既符合艺术的规律,又符合人的特征,这不就是最根本的艺术学习行为吗 ?!

三、享乐—钢琴学习的目标方向

四手联弹是一种合作的艺术形式。关于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6年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目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笔者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虽然是以音乐的方式来进行合作教育的,但音乐之外更广阔的成长环境、社会现实等也必须关注,否则音乐教育之路不可能持久和准确,也不可能深入和全面。

当下很多孩子学习钢琴,是在“赶趟儿”,是在应付任务,从其他课外补习班“赶趟儿”到钢琴班里来,为了家长的脸面而要拿到一张考级证书,音乐的美体会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会通过音乐来表达,这怎么能说是一种正确的音乐学习方式呢 ?!

早些年,笔者在音乐会上安排四手联弹的乐曲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排练时间的安排,有的同学假期上午要补语文,有的同学下午又要补数学,凑在一起很难。但在笔者的强力推行下,情况慢慢地有了转变,一是孩子们在四手联弹的合作中,能体会到音乐的美了,练琴的兴趣高了,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开始主动约对方来合练了;二是时间明显多了,完全可以抽空完成任务了。事实上,孩子的时间紧、功课重虽然是客观情况,但时间是完全可以抽出来的,关键在于孩子的音乐体验和家长的思想认识。当孩子和家长觉得好玩儿,也见到好处了(尤其家长看到孩子有兴趣主动练琴,而且练琴的效果真的挺好),就主动去按笔者的要求做了,原来那种掌握了一点儿技巧,拿了一张证书的面子式、跟风式的学习,慢慢开始变为更有效、更本质的学习了。

另外的收获以更加美好的方式表现出来,那就是两个孩子在一起练习时,孩子之间有了交流,家长之间也有了交流,这样一来,一种良好的人际氛围开始形成,大家在互帮互助、互相督促的过程中,体验到美好音乐带来的团结和睦、友好关爱等“正能量”的情绪情感,这种氛围、情感难道不是音乐学习要追求的目标吗?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难道不是在这样的氛围里陶冶和提高的吗?这二十年来,我们每次举办音乐会,都会因为四手联弹的排练和舞台演奏,出现太多美妙动听的音乐,同时也发生了太多温馨、感人的故事。

音乐艺术之于人的感受器官来说,在于耳朵的听。首先是听到了,才有接着往下实现其他愿望的可能,而目前在中国孩子的钢琴学习中,很多人是听不见声音的。而四手联弹,则是训练孩子“听见声音”的良好方式,这就是所谓的“听音”。听见声音了,就会产生对声音的追求,在科学有效的训练中,学生就有可能演奏出真正的音乐了,这就是所谓的“奏乐”。在演奏出动听的、具有音乐性的声音时,不论孩子还是家长,都会从中体验到音乐本身的美好以及其他更多的情绪、情感,这也是我们音乐学习的本质目标或者说终极目标,即所谓的“享乐”,既享受音乐,又享受快乐!

四手联弹在钢琴教学中的实施方法、手段、作用、意义等,是一个宏大又长远的课题,本文是笔者个人的一点儿体会,希望诸位同人提出更多、更好的想法与办法来,为广大琴童弹奏水平的提高,奉献出自己的智慧,也请广大家长能够感受、理解这种学习形式的巨大作用与意义,让孩子成长得更健康!

猜你喜欢
弹奏钢琴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一本可以用钢琴弹奏的中国民歌——鲍蕙荞序
纸钢琴
家长请吃药Ⅱ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