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声点亮语文课堂

2018-05-20 00:00黎春兰
读写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品读范读朗读

黎春兰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朗读教学理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书声琅琅应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

关键词 范读;朗读;品读;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199-01

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曾对我说:“当一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做到大声、熟练地朗读,不管什么课程,没有学不好的”这位教授的话很有道理。朗读既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朗读教学理念,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书声琅琅,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的美,在朗读中走进文本深处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和目的,但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并不都能读懂课文,尤其碰到既不好读也不理解理解的课文,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应该先研究课文内容,思考如何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听出轻重缓急,让学生在听得过程中进入课文的意境。

例如:《白桦林的低语》这篇课文,感情色彩很浓厚,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文章像一首诗,语言十分优美,描绘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像一首歌,唱出了对普通劳动者的赞颂。这样的文章老师的范读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到茫茫的林海,去欣赏北方的原始森林,去看那白桦林,去倾听鸟鸣山涧、清泉浅唱,去好好的看一看我们可敬的林业工人是怎样工作的。老师的范读让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受到熏陶,也更容易理解看林人虽然是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是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二、细细品读,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行为,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功底以及理解能力有限,很容易造成曲解和误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手段,是目的,更是一种过程。唯有读,才能拉近与文章的距离。写文章的人“情动而辞发”,读文章的的人要“触辞而激情”。《一夜的工作》是著名作家何其芳的一篇纪实文学,文章记叙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辛苦的工作态度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现在的学生活条件优越,对文中总理的“简朴”和“劳苦”难以体会,对作者当时那种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无限崇敬的心情难以体会。我是这样设计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的。

教师:谁来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许多学生举手,教师打手势,请学生1站起来读)

生1:(朗读)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教师:大家说一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2:读得比较平淡……

生3:我也这样认为,没有读出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也没有读出作者内心的激动。

……

学生在听同学朗读的时候,就是一次“听”与“思”的过程,就是一次次思维碰撞的过程。他们觉得读得太平就没有表达出作者激动爱戴的心情。

教师:是啊,此时此刻,作者是心潮澎湃,难以自已啊,谁再来读一读。

一名学生站起来,读得抑扬顿挫,重读了“不断”、“不断”、“简朴”、“劳苦”这几个词语。为了表现激动,声音竟然有几分颤抖。他一读完。由好几个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说出了自已的感受。

教师:我们的总理是怎样劳苦啊!他一个晚上要审阅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他不是浏览,而是——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中“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遍看一遍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我。”

学生再次朗读这一段,“劳苦”这个词语体会更深刻,仿佛和作者一起在看总理审阅文件。

教师:总理仅仅是这一夜是这样工作吗?不,这一夜工作是总理一生工作的缩影!总理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人民的事业操劳,鞠躬尽瘁。此时此刻,作者想高声对世界说——(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在学生心潮澎湃地朗读中,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出了作者当时的激动、崇敬和幸福之感。学生和作者做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此时此刻,学生的朗读让文本升华了,总理“劳苦”和“简朴”的形象会深深的扎根在他们的心中。

在閱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让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彼此交融、互动生情的境界,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品读范读朗读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