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引向课外教学策略初探

2018-05-20 00:00胡红
读写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初探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胡红

摘 要 我们应积极转变观念,找准语文教学课内外的切合点,积极将语文课堂教学引向课外,在阅读和生活中找到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 语文教学;引向课外;教学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164-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课改理念已渐趋深入人心、深入课堂。回首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效率低下,有的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便是可望而不可及。语文教学出现如此让人尴尬的局面除了教师素质、教师的敬业精神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我们的语文教学离生活太远了,离传统文化精髓太远了,围绕书本、围绕考试便成了我们教学的全部。要改变现状,我们应积极转变观念,找准语文教学课内外的切合点,积极将语文课堂教学引向课外,在阅读和生活中找到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

一、从古典走向古典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材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在浩如烟海的古籍卷轶中,教材选录的古诗词毕竟是沧海一粟。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大面积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教师应多收集一些相关类型的古诗词让学生背诵积累,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语感,还能加大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学生吸纳先进文化和奠定人文修养作好铺垫,为学习汉语言打下牢实的基础。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当有了一定数量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如学了古诗《回乡偶书》,可搜集张籍的《秋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让学生加大积累,加深对思乡这一主题的感悟和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如学了古诗《过故人庄》,可以巧妙地整合一个“田园系列”——《游西山村》《四时田园杂兴》《归园田居》,将几首诗整合对比学习,同中求异,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几首诗写作方法上的异同。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节省了教学中无效的环节,对这一类型的题材有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语文回到生活

曾经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为了几个可怜的分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这样的操作,是否抖落殆尽,真让人不寒而栗,为改变如此窘境,我们应让语文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中实践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对联,从而体会民族语言的妙处,体会对联的特点,知道如何区分各种类型的对联,发现宣传标语的错别字,了解宣传标语的形式,学会写口号标语。

可见,语文教学真是太正统了,应将其放下架子作一个凡夫俗子,让其流落民间才能野蛮其体魄,健康其灵魂。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更应该是对生活认知的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只局限于课本即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相关知识联系,这样不仅高耗低效,而且失去了对生活的联系。语文教学应该向滚雪球一样,压下去要把周围的雪一同带走,只有这样雪球才越滚越大。如学了树木名称一课时,便可以让学生去看看周围有些什么树,各有什么特点,知道哪些树的名称,了解周围花草树木的习性。在一次六年级的语文考试中,很多学生无法修改“春天来了,校园里的桃花、李花、桂花竞相开放。”这样的病句,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是从书本到书本,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去。俗话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向课外,通過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习惯,知道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在活动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

三、读写结合,提升语文学习质量

(一)搞好预习,培养自学。课前预习,即学生上课前必须解决读、画、查。读,即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画,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即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回答,这些要求是每节课前必须做的。通过预习学生可以预先从总体上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预习也是学生独立钻研教材,形成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

(二)边读边思,读中学写。教学每组课文时,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首先提出训练目标,然后在讲读课文中渗透知识要点,写作技能,指导边读边思,增强学生读中学写的意识。如教学《北京的春节》时,就让学生边读边理顺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适时创造机会,以《我喜欢的民俗》为题让学生随文练笔,使读中学写落到实处。

(三)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带写,关键是善读,重心是摹写。只有通过阅读实践,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这样勤于借鉴、善于借鉴别人的好写法,将知识转化成技能。从低年级的写句子、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断,以至高年级写篇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技巧,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四、读演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朗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朗读和提高朗读提供了内因的条件,减轻了学生朗读的疲劳感,从而激发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入“我要学”的主动状态。表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要把所描述的内容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就必须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充分发挥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文中内容表现得真实、准确,贴近我们的生活。在一些对话较多的课文中,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入到人的内心去,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支点,找到撬动教学的杠杆,这样的教学才能收效颇丰,而不是乏味、单调的灌输。

猜你喜欢
初探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