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绿色发展根基—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绿色发展助推能源转型升级

2018-05-25 07:07莫北
中国石油企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海油天然气石油

□ 文/本刊记者 莫北

3月30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发布《2017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在这之前的2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同日也发布了《2017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在这个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春天里,阅读“可持续发展报告”,我们看到,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为我国绿色发展再次积蓄新能量。

三大石油公司发布的《2017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石化以511亿元的净利润居首,同比上升10.1%。相比前两年使用“好于预期”等比较保守字眼的中国石油,今年使用了“经营利润大幅增长”这一较为积极的表述。中国石油实现净利润2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0.2%。中国海油罕见地用“亮眼”来形容2017年的公司业绩,中国海油全年净利润大幅增加至247亿元,同比大增38倍。

研读“可持续发展报告”,我们发现在持续低迷的“油价寒冬”里,三大石油公司净利润增加主要来自提质增效带来的成本持续下降、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2017年三大石油公司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均实现新突破。中国石油实现油气当量产量14.6亿桶,国内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54.75亿元,比上年增加123.27亿元;盈利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2017年单位油气操作成本为每桶11.53美元,连续3年持续下降。中国石化全年新增油气经济可采储量462.73百万桶,原油储量替代率达116%,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19.1%,被视为稳油增气的重要体现。中国海油全年共发现19个新油气田,成功评价16个含油气构造,储量替代率高达305%(新增储量远远大于开采中储量),年初计划的5个新项目均顺利投产,净产量达到4.7亿桶油当量。中国海油坚持创新助力提质增效,创造了连续4年成本下降的佳绩,2017年桶油主要成本为32.54美元/桶油当量,同比下降6.2%。

“绿水青山”,是最为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美丽中国的应有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必须树立和践行的理念,也是我国三大石油公司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作为低碳经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三大石油公司始终积极支持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控制计划与倡议,发展绿色能源,推动社会能源低碳化转型;坚持清洁生产,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呵护绿水青山,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奉献优质能源,成为中国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力军。

中国石油:推动社会能源低碳化转型

2017年,世界能源格局进入深刻调整期,以高效、清洁、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转型进程加快推进。化石能源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能源,但清洁低碳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优化中国能源结构,推动中国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对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始终以发展清洁能源为己任,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是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必经途径”。 中国石油坚持“绿色、国际、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战略,提出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加强环境管理,助力环境质量改善,为我国环境保护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为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实现人人享有现代高效能源,中国石油着眼于清洁能源可持续供应,把加快天然气开发利用作为一项战略性、成长性工程,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投资,加快跨国天然气管道和国内天然气骨干管网设施建设,推进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气开发,推进天然气开发利用,研发推广新能源开发利用,努力满足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

2017年,中国石油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国内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保持高峰增长。2017年新建配套产能134.4亿立方米。长宁-威远、昭通页岩气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增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565亿立方米。中国石油在天然气与管道业务领域优势明显,2017年,中国石油销售天然气1865.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8%。其中,国内销售天然气121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2%,实现双位数增长。国内天然气产量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71.1%;国内天然气产量占国内油气产量总当量比例41.4%。2017年,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56.88亿元。

中国石油在夯实资源基础的同时,积极推进资源和市场有效连接,推进多气源互联互通,形成以长输天然气管网为主,LNG、储气库为辅的天然气储运调配格局,满足不同时段的天然气供应。截至2017年底,中国石油已建成以西气东输系统、陕京系统及东北管网系统为标志,完善国内油气骨干管网,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主干管网,国内天然气管道长度达到51315千米,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中,陕京四线、中靖联络线建成投产,有效提升华北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供给保障能力,为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鞍大线、东北原油管网更新改造项目收官,东北原油管网更加安全、灵活、可靠。

2017年,中国石油制定了《生态保护行动纲要》,部署实施六大生态保护重点工程,推动业务发展与所在国家(地区)的协同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扩展跨国油气输送渠道,2017年,中国石油继续推进跨国油气管道建设,促进资源和市场有效衔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投入运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加快建设,东北西南战略通道引进资源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天然气是当今现实而有效的低碳能源,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天然气利用与替代,中国石油相继实施了天然气绿色工程,积极推动天然气在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化工原料、车用燃料等方面的综合利用。2017年,中国石油实施了长兴岛城市燃气等10个项目、增城电厂等2个天然气发电项目。

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是绿色发展的首要前提。中国石油坚持以绿色的方式提供清洁能源,努力将生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中国石油建立“分层管理、分级防控”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一体化环境风险管理架构,分级分层分专业管控环保六大风险。致力环保清洁生产,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切实采取提高能效、循环利用资源、生态修复和减少排放等多种措施保护环境,努力实现清洁发展,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了总投资达12亿美元的让那若尔油气处理厂、肯基亚克电站、PKKR油田天然气综合利用等设施,被授予哈国石油工业环保最高奖—金普罗米修斯奖。

中国石油着眼未来,开展了地热能、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落实国家新能源战略,为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中国石油连续第七次当选“中国低碳榜样”企业。

中国石化:全面启动绿色转型

新修订的宪法明确提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生态文明”“美丽”等新表述,不仅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也为普通老百姓守住绿水青山、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宪法保障。

绿正浓,借得春风劲。4月2日,中国石化宣布正式启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

“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绿色企业创建行动,是新时代中国石化绿色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公司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致力于成为生态文明实践者、美丽中国建设者的庄严承诺。”在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厚良表示。

戴厚良说,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中国石化在推动和实现绿色发展上责无旁贷、矢志不渝,这不仅是企业当前谋求生存的迫切需要,和实现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必须切实履行好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中国石化将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牢记“爱我中华,振兴石化”和“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主动投身“绿色革命”,加快建设“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企业,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成为污染防治的实践者、生态文明的推动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到2023年,中国石化将建成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企业,将绿色低碳打造成中国石化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计划”由绿色发展、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科技、绿色文化六大部分组成。绿色发展计划,包括优化产能布局、保障生态安全、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绿色物流;绿色能源计划,包括加大清洁能源供应、提供高品质油品、加大地热开发和推进新能源研发;绿色生产计划,包括源头清洁化、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污染治理高效化、环境风险可控化;绿色服务计划,包括拓展绿色化工产品、建设绿色加油站、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打造绿色供应链;绿色科技计划,重点突破石油化工绿色工艺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前瞻性绿色技术等;绿色文化计划,包括建立长效机制、培育绿色文化。

此次,中国石化还提出了绿色企业远景目标:到2035年,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50年,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计划”的发布,是这家世界级石油企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希望此举能够带动更多企业共同实践绿色低碳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新的贡献。

“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中的绿色能源部分最为引人注目。按照计划,6年内中国石化清洁能源产量占比将超过50%。其中,在提供高品质油品方面,中国石化推动汽柴油质量从限制杂质含量为主进入到优化烃类组份为主的新阶段,油品质量保持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10月,全部出厂车用汽、柴油将达到国Ⅵ标准,2020年船用燃料油硫含量从3.50%降至0.50%,预计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0万吨/年。

在绿色加油站建设方面,中国石化将加大乙醇汽油、生物柴油、汽油清洁剂及柴油车尾气处理液市场推广及供应。6年内将新建1000座车用天然气加气站,探索布局重点城市及路段充换电站,适时推进加氢站和储氢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大清洁能源供应方面,到2023年,投运输气管道达到1万公里,LNG接转能力达到2600万吨/年。届时,中国石化天然气总供应能力达到600亿立方米/年,占国内供给的15%—20%,一年产气可供全国城镇居民使用17个月。

“作为石化公司,要打造全产业链绿色企业,除实现上述绿色能源计划外,还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服务等多个领域。”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焦方正在启动仪式上说。在绿色生产上,企业将立足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和污染防治能力,推进源头清洁化、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污染治理高效化、环境风险可控化等。

回顾近年来中国石化绿色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中国石化始终坚持和领跑绿色发展。中国石化将“绿色低碳”作为公司的基本发展战略之一,2013年启动“碧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成为国内企业一次性投入最密集、涉及范围最广的环保专项治理行动;2014年启动的“能效倍增”计划,计划到2030年将公司的能源效率实现全面大幅提升;2016年,推出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活动,目前50家企业已累计组织参观活动3000多次,参观人数近20万人,成为我国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公众开放日活动;2017年,涪陵页岩气田建成100亿立方米产能,成为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也是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2017年,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产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生物柴油(B5)在上海试点销售;2018年,我国国产化程度最高的LNG项目—天津LNG项目正式进入商业运营。中国石化LNG接收站年接转能力达900万吨。

尤其是,在持续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上,中国石化2000年以来累计投入3000多亿元用于油品质量升级,车用汽、柴油硫含量从不大于1000ppm下降到不大于10ppm、下降99%。目前,已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个城市区域内率先完成了国Ⅵ柴油的质量升级。

中国石化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优化原料、产品结构,增产市场需求旺盛的高附加值产品,炼油和化工业绩双创历史新高。2017年,炼油板块经营收益为650亿元,同比增长15.5%;化工板块实现经营收益为270亿元,同比增长30.8%。

中国海油: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转变油气企业的发展观念是实现全行业绿色发展的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响应绿色发展号召,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是我国油气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3月30日,中国海油在北京发布《2017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中国海油在践行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可持续发展中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实现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

报告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关注,披露了中国海油关键业绩指标数据110余项,突出体现了7个方面的专题:

一、“中国海油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全面回应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LNG技术创新引领发展”,介绍了作为中国LNG产业的引领者,中国海油不断突破LNG产业链关键技术与设备制造壁垒,所属气电集团已成为全球第5家拥有大型天然气液化技术的公司、国内唯一大型LNG全容储罐核心技术的拥有者。

三、“互联网+ 快捷服务全新体验”,体现中国海油以“互联网+”为抓手,拓宽服务范围和渠道,将服务触角向毛细血管延伸的努力。

四、“绿色炼厂 美丽海油智造生活”,展示公司所属惠州石化以绿色智能工厂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安全环保世界级”绿色样本的实践和决心。

五、“公益基金 倾情投入温暖前行”,中国海油以中国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为平台,持续做好精准扶贫、海洋保护、专项公益等公益慈善事业,系统梳理了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成立5年来的行动,体现公益路上牢记使命,倾情奉献的责任担当,中国海油获得“中国妇女儿童慈善奖”“光明勋章奖”“最具爱心机构与团体奖”等多项荣誉。

六、“关爱儿童 海油爱心点亮未来”,中国海油将儿童作为特殊的相关方群体给予特别的关注,热心儿童福利事业,用各种形式的关爱温暖孩子的笑脸。

七、“‘一带一路’情系能源丝绸之路”,展现了丝绸之路上的“海油人”戮力同心,共同奋斗,努力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着,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美好愿望。

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杨华说,“中国海油作为能源革命的主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响应《巴黎协定》,主动适应‘美丽中国’的新要求,应对气候变化,参与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低碳经营能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态环境。”

2017年,中国海油以改革创新促转型升级,以提质增效促安全运营,以新型业态促服务提升,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实现收入5505亿元,上缴利税费957亿元。生产原油7551万吨,天然气259亿立方米,进口LNG量2046万吨,天然气发电量213亿千瓦时。加工原油3592万吨,生产成品油878万吨。天然气业务分布国内18个省级行政区,70个地市,LNG接收能力达3390万吨/年。油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7年,中国海油还以市场化为导向,以生产企业为资源半径,不断拓展产销一体化经营能力,继续加强加油站、加气站、LNG接收站及天然气管网的建设。截至去年底,实际控制加油站1166座,加气站170座,LNG接收站9座,拥有陆上天然气管道4685千米。

中国海油坚持创新驱动,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首部国际标准《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正式发布,《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形成“渤海西部海域断裂体系与控藏研究”等2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发明专利840件。

中国海油始终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实施绿色低碳战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坚持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保护管理,打造绿色供应链。

2017年,中国海油在所属二级单位及重点控排企业均成立了低碳工作领导小组及低碳工作办公室,积极参与中国碳市场建设,开展参与行业低碳标准制定等工作,节能减排监测中心成功申报国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2017年,中国海油投入节能减排资金3.5亿元,实施项目158个,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耗0.3805吨标准煤,全年节水221万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同期减少21%;氮氧化物排放量较同期减少4%;氨氮排放量较同期减少39%。2017年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的第四任期“节能减排优秀企业”荣誉称号,并被工信部指定为《绿色工厂实施导则》行业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海油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2017年,海外生产原油3273万吨,天然气116亿立方米。在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方面, 2017年中国海油对加拿大、英国、巴西、印度尼西亚、圭亚那、尼日利亚、伊拉克、乌干达、阿根廷、阿尔及利亚等10个国家的碳减排和碳定价法规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对加拿大长湖油砂、英国金鹰油田、巴西Libra等16个项目的碳排放进行评估,由此建立与中国海油相匹配的海外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框架。中国海油积极在海外打造员工发展平台,现有海外工作人员5991人,其中外籍员工4767人,海外员工本地化率达80%。

中国海油原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武广齐表示,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为中国海油在新时代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指明了方向。中国海油更加关注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着眼发展的可持续性,把责任理念、责任战略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契合。2018年,中国海油愿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站在历史新起点,开启能源革命新征程,谱写社会责任新篇章。

猜你喜欢
海油天然气石油
海油华南谱新篇
石油石化展会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中国海油LNG好戏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