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s何以可能
——兼论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思想

2018-05-28 01:34河南大学杨朝军
外文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概念化用例图式

河南大学 杨朝军

1. 引言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报《加州人日报》(TheDailyCalifornian)2017年6月22日第8版上面有这样一句话:

(1) Whether you and your new pal just matched on Tinder, or had thehotsfor each other all summer long, walking through campus on a warm summer night is the move for the first date.

(Bloom 2017: 8)

意思是说无论人们是通过Tinder交友平台刚刚结识,还是一起度过了整个炎炎夏日,温煦的夏夜校园总给人以约会的渴望。其中有两个词用得比较特别,一个是move,一个是hots。前者通常用作动词,但这里作为一个名词使用;后者一般用作形容词,本例中作为名词使用,而且较之前者用作名词的几率更为少见。那么这种用法是如何产生的呢?本文拟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为基础,剖析一下hots语义结构的形成,以厘清以下三个问题:1)hots语义合成的认知机制是什么?2)如何判断类似新生语汇的合法性?3)Langacker的主要语法思想是什么?如何操作?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整体的,句法、语义、词汇等构成语言的连续统,语言的使用是人们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概念化,语言的表征和概念化者对相关事物的意象(imagery)有关,语法是一个关于“约定俗成的语言单位的结构性清单”(structured inventory of conventional linguistic units)(Langacker 1982: 25, 1986: 16, 1988a: 11, 1991: 15)。语法的基本单位是象征单位,它是双极的(bipolar),联结着语言的语音结构和语义结构,并以对事体侧显(profile)的方式来体现语言单位的价值或意义。一个既有的概念就是一种概念化的常规,其形成时的内部结构可能很复杂,但人们大多会直接使用既有的概念而不关注其内在的构成成分及其复杂的构型过程,然而对于比较新颖的用法而言——尤其在首次使用和识解的时候,人们还是需要付出一定的认知努力对其构成成分及构型过程进行阐释(Langacker 1988a: 11)。下面我们就沿着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所描绘的图景,走近例(1)中hots的认知机制。

2. 定景

传统语法根据语汇表达内容的不同将词类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朱德熙 1982),而认知语法则认为语言的意义是语言使用者对周围物理环境的概念化过程,因此Langacker(1988a, 1988b, 1991)提出应以语汇的语义侧显来界定语言的语法范畴,据此所有的语汇可以区分为事物类(things)和关系类(relations):名词凸显事物,体现为人们相关认知域中的一个特定的区域;动词凸显动作过程,体现为人们相关认知域中以时间为基础顺序扫描时的一种状态。这些语法范畴经过用例事件(usage event)的多次强化(entrenching)从而作为类型(type)储存在人们的词汇系统中,使用的时候根据当前事体凸显的情形(事物/过程)来选择与之相关的类型(名词/动词)来加以比照,并将物理空间中的情景因素(限定、数量、时态、情态等)引入语言的概念化过程,从而将与该事物相关的类型具体化(reification),Langacker称之为定景(grounding)。例(1)中的hot(炎热的)是hots的词干,首先作为传统语法中的形容词,它侧显一种非时间的静态关系(atemporal stative relation)(Langacker 1985: 111),说明某种构想实体(virtual entity)所具有的特征,因此是一个具有高度图式性的依存单位。hot在例(1)中说明当前夏日(summer days)的温度超过了人们平时所能承受的正常标准(norm),是温度这个级阶(scale)关系中超过正常值的一种极端情形。换言之,hot这个述谓表征的是夏日与高温之间的一种关系,只不过在这种关系中概念化者(conceptualizer)的激活域(active zone)不是该事件关系中的实体(夏日),而是关于这个实体的温度的特征(炎热)。Langacker(1982: 58)认知语法中所谓的实体是抽象的实体,它既可以是一个事物,也可以是一种关系。本例中夏日的温度作为相关图式关系中最凸显的部分被视作一个抽象的实体,因此可以作为一个名词来看待。Langacker所谓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单位的结构性清单”(1982: 25, 1986: 16, 1988a: 11, 1991: 15)说明,语法条目不是由非是即非的规则确定的,而是由用例的频率来决定的,即其语法是一种基于用例的模型(Langacker 1987, 1988d, 1991)。当一定的用例达到一定的阈值(threshold),这种现象就可以成为一种语法规范。英语中形容词用作名词的范例很多(见例〈2〉-〈5〉),因此便会形成[ADJ→N]这种语法范式,该范式就可以作为一种语法规则的标准(standard)去验证一个新的表达方式的合法性,譬如例(1)中用作名词的形容词hot用例就可以作为一个有待检验的目标(target),看是否符合人们的认知规范。如果英语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则其标准与目标比对的结果是S>T=0,则hot的这种用法完全可以接受,认知语法对之完全允准(full sanctioning);如果英语中这种现象不是太普遍,则要看语言使用者认可的程度。Langacker(1987)认为约定俗成性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认知语法规范对目标的判定存在一定的容忍度,即S>T这个矢量的值不一定等于零,本例中hot的用法在一定的语境下能够被读者所识解,因此也属于正确的用例,可以理解为Langacker(1987: 69, 1991: 372)所谓的部分允准(partial sanctioning)。

下面的例子是关于形容词poor用作名词的情况,例(2)中的定冠词+形容词用作名词([(DEF+ADJ)→N])比较常见,可以认为是接近完全允准的情形;例(3)中的both…and…可以理解为一种[BOTH N1AND N2]的构式压制,因此将其中的poor理解为名词亦可接受,是一种部分允准的情形;例(4)和例(5)的情况就比较少见,属于部分允准中基本达到允准阈值的情形。可见关于构式的允准情况由完全允准到部分允准再到不允准是一个概念象征结构的连续统(continuum)。

(2) Thepoorlive in terrible condition.

(3) Both rich andpoorare treated equally.

(4) Thesepoorsare good people.

(5) The S80 gets apoor.

例(1)的hots中另外一个成分是英语中表示名词复数的后缀-s。Langacker(1987, 1991)认为名词侧显事物,根据这些事物的情形可以区分为可数名词和物质名词。物质名词是无界的,无法用具体的数值来衡量,因此是不可数的。而本例中的hot作为名词使用时,表示炎热的夏天的日子(day),日子在人们的认知空间(例如日历中)显示为一段固定的区域,因此是有界的(bounded)(Langacker 1987, 1991),可以作为可数名词。可数名词的复数词素[PL]同样是一个侧显事物的认知类型(type),它的定景可以用不同的例示来表示,例如[PL-S]、[PL-ES]和[PL-IES]等。在例(1)中,因为hot的结尾发音是[t],根据相关规则,其例示(instantiation)应该采用[PL-S]的方式,这样就产生了名词短语hots,此处hots便是Langacker所谓的一个定景了的、或缺了关系过程中实体的一个例示。

3. 组配

Langacker(1986, 1987, 1988b, 1991)认为镜像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用不同的方式建构起来的心理图形,定景将物理世界的事物和过程以语言单位的形式引入语言系统,认知语义学中的语言系统利用这些语言单位的图式性(schematicity)将不同的成分结构组配(assemble)成合成结构。例(1)中的hot虽然只是个形容词,但它侧显一种非时间性质的静态关系(Langacker 1986: 22, 1987: 189),此静态关系中包括一个图式性的射体,说明承载某种特征的事物,还包括一个图式性的界标,该界标说明相关事物的特征。同时,形容词所表示的特征也是图式性的(Langacker 1987: 132),它暗示一个与此特征相关的认知域,在此认知域中存在一个关于某种特征的矢量,与形容词相关的具体特征便是整个特征矢量中的一个局部。

图1解释了形容词构式的语义图式结构,左边的小框盒图中的形容词述谓(以小方框表示)侧显一个图式性界标,并提供一个图式性射体阐释位,该射体阐释位由一个承载形容词特征的事物来解释(以圆圈表示)。这样,该图式结构中的两个构成成分ADJ和N构成了合成结构[ADJ-N]。 该合成结构主要承袭了构成成分N(射体)的语义侧显,因此构成成分N是该短语的中心词,故例(1)中整个形容词的图式结构应该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但是,语言使用者可以自主地从图式关系中选择任意一个图式性次结构作为侧显的图形结构(Langacker 1987: 231),所以在例(1)的语境中,概念化者选择了图式中的界标作为关注的对象,因此其中的形容词成为了最凸显的成分(以粗体表示的小方框)。

图1中右边的小框盒图是对图式中的形容词特征的详述,其中双箭头表示作为图式中射体的事物,小框盒图中左边的坐标表示与形容词特征相关的认知域,在此认知域中表示强度的纵坐标是图式中的界标,纵坐标上面的小圆圈表示正常的刻度,其上部分为射体(事物)特征所覆盖的区域(以粗体表示),该区域说明了名词词组中形容词所标示的具体的特征情况。

图1 形容词图式(以hot为例)

Hots的构成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较高层面、基本层面和较低层面。从基本层面来看,hot本身是一个典型的形容词,属于依存成分,它表征一个非时间性质的关系过程,侧显一个图式性射体,其自身作为图式性界标对图式性射体的一种特征(温度)做出解释,表示某一事物的温度。同时,在这个表示温度特征的图式性界标内也存在一个低一层级的非时间性质的关系过程(较低层面),在这个关系过程中,温度特征作为整个过程的基础(baseline);人们常识中可以接受的温度是一个界标,超过该温度的部分即是此关系过程中的射体,表示当前的温度超越了人们一般可以接受的界限。在较低层面的关系过程中,概念化者侧显的是超过人们正常可以接受的温度的部分,是对“温度很高”的概念化表征;在基本层面的关系过程中概念化者侧显的是温度特征,结合较低层面的解释,基本层面表征的意思是“(某一事物)具有很高的温度”,在此基本层面组合的过程中,(温度)特征是组配过程中的侧显限定成分,因此整个构式承继了其抽象实体性的特点,可以作为一个名词来看待,因此在整个构式的较高层面,构式的整体特征呈现出一种名词述谓的特点。

上面说明了hot可以在语义结构的识解中理解为名词,但如何赋予其名词的语法范畴呢? Langacker(1987, 1991)用语义结构延伸的理论来解释这种语法范畴的改变。下页图2中三个结构分别是ADJ(形容词)、NS(形容词变名词后缀,即-ness)和N(名词),结构中的上下两层分别表示语言单位的语义结构和语音结构,形容词名词化词素NS是一个依存成分,需要与其他成分结合才可以体现认知语言学所要求的完型特征,因此它也是一个图式性结构,作为一个形容词名词化的功能成分,它一方面具有形容词性特征,表征一个非时间关系的静态过程;另一方面具有名词性特征,表征相关的事物。前者构成了名词化关系中的标准,后者构成了名词化关系中的目标。标准的阐释位可以由ADJ的过程关系来详述,目标阐释位由N的事物性特征来详述,依存单位NS是侧显决定成分,因此整个合成结构的性质是名词性质。但英语中多个形容词可以直接用作名词的范例表明,形容词名词化的词素(即NS)可以是零形式,它只在构型的过程中存在,而不必在具体的表层结构中出现。因此,例(1)中的hot可以直接做名词而无须改变形式,其与hotness的区别在于,hot直接做名词更强调形容词所侧显的关系(温度与夏日,甚至包括经历该温度的体验者——一起度过炎炎夏日的恋人们),而hotness则更倾向于表示温度本身的特征,即图中超过正常值的那部分刻度,如下面例(6)即是指动物们受不了迁徙地的炎热(没有明确表明与时间〈例如日子〉的关系)。这里的hot做形容词时表述的关系、hot直接做名词侧显的关系与hotness中对上述关系的消显(defocusing)同样构成一种语义结构方面的连续统,是一种语义框架方面的完型。此例中因为标准对关系过程的侧显以及目标对事物的侧显存在一定的细节冲突,属于不完全允准的情况,Langacker(1986, 1987, 1991)称之为语义的延伸(extension)。

图2 形容词的名词化

(6) The animal is not used to thehotnessof its new habitat yet.

图3 名词复数图式

4. 用例模型

Langacker(1988d: 130, 1991)认为,自己的认知语法是以用例为基础的(usage-based),人们从各种各样的用例事件中抽象出来一些语言结构的图式,这些图式反过来为人们的语言使用和语言识解提供语法方面的规范。例如人们可以从dog、tree、desk、window等的复数形式dogs、trees、desks、windows中概括出来关于名词复数的结构描述(structural description),该结构描述就是关于名词复数的语法“规则”,在具体使用的时候,这些作为语法规范的图式和人们熟知的用例同时存在,比较简单的语法情形(如直接加-s的用例)可以直接激活语法范式,从而快捷地构建出新的用例;对于较为复杂的情形(例如[fly+-s]→[flies]),语言使用者可以调动相关的图式,结合用例,经过缜密的推理得出需要的结果。正因为这些语法图式和用例的存在,语言的概念化者才可以从容地面对新的词汇和用法。图3的上部是关于名词变为复数的图式,意指只要是表达事物(thing)经验的单位都可以通过加-s的方式表示复数,方框中的x是一个变量,指任何表示事物的语言单位。下面箭头的左边部分是常见的用例([dog+-s]→[dogs], [tree+-s]→[trees]),它们既是图式生成时的成员,也是图式生成的结果,对以后的新的用例起着核准和引领的作用。经过上文的推理,我们知道形容词hot在语境中表示事物,此处应该作为名词理解,鉴于其射体是有界的*名词虽然是一个自主成分,但自主成分和依存成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它同样也可以是一个相对的依存成分,因为在名词的使用清单中还包括有定(definiteness)、有指(specificity)、有界(boundedness)等概念,因此在其图式中还同时存在诸个相关的阐释位。文中的hot作为名词在日历中占有多个具有hot特征的区域,因此是个有界的可数名词,此阐释位必须明示(即表明单数或复数)才可以达到认知语言学上所要求的完型特征。,因此可以视为一个可数名词,其复数形式则可以参照图式和相关的用例(例如dogs、trees)构成hots,表示多个“炎热的日子”。

5. 允准机制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是一个开放的(open-ended)语法体系,其语法规范是动态的:它来自于用例的抽象,也随着用例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不符合用例的规范会逐渐消亡,新抽象出来的规范也会渐次进入语法体系。对于一个新的语言用例合法性的判断,主要依靠语法规范所意指的图式性是否可以得到满足,例如合成词eyelid、eyebrow、eyeball等就可以成立,因为lid、brow、ball这些因素存在于eye的图式之中,属于其即时辖域(immediate scope)(Langacker 1986: 9, 1987: 118、130、182, 1988b: 74, 1991: 8),而facebrow,headbrow就不可以成立,尽管brow也在脸上、头上。这种关于用例合法性的判断贯穿用例合成的整个过程之中,上文所说的允准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判断语法规范性的手段。在此基础上,Langacker(2004, 2009, 2017)又提出了一个控制循环模型(control cycle model)作为审核用例合法性的机制。如图4所示,行动者A(actor)掌控着一些实体构成其认知域D(dominion),某个目标T(target)进入其有潜在影响力的场域F(field),他因此对该目标做出处置。如果失败,则该目标不能接受;如果成功,则将目标纳入其既有认知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图4 控制循环模型(Langacker 2009: 130)

就例(1)中的hot而言,当其进入语境中一个名词的位置时,语言的概念化者就会调取名词的图式,看是否符合允准的要求。当然,例(1)中hot侧显的并不是温度本身,而是关于具有这种温度特征的事物,因此符合名词侧显事物这个本质的图式特征,可以允准,并将之归入名词的范畴。另外,作为名词,hot同样拥有名词图式中的一些特征,例如其有界性等,因为hot在语境中表示一系列日子中的一些个体的局部,属于有界的名词,即可数名词。作为可数名词,控制循环模型可以对其可数性进行判断,根据语境中的情况应判定为复数,然后再次对其复数形式hots与其认知域中的成员进行判断,因为符合允准条件,因此将其接纳,成为其复数概念认知域中的一个新成员。

认知语法对用例的判断并不需要全面的适配(full compatibility),合法与不合法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其最终的结果取决于用例的多少或语境支持的程度(Langacker 1987: 69)。本例中的hots是否合法的标准取决于与其相关的图式性,这里主要涉及构词法中的转类(conversion)现象。事实上,英语中存在形容词转化为名词([ADJ]→[N])的现象,而且这种用例颇多,足以形成一种用例上的规范,从而成为语法清单中的一种语法范式。当然,如果hot用作名词的情形有足够多的用例支持,以至于语言使用者都能够普遍接受,则其就可以真正地直接用作名词,而不再视作传统语法中的转类现象了。

6. 结语

本文以hot为例,对Langacker的主要语法思想脉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可以看出Langacker认知语法的核心是概念化,在语言使用的概念化过程中,概念化者根据自己的认知模型,首先将事物或关系以定景的方式引入语言系统,然后以图式为基础将不同的语言单位加以组配,组配过程中主要采用控制循环的机制对组配对象的合法性进行允准核查,对于合乎允准要求的语言单位进行接纳,使其成为既有语言认知域中的一部分。

本文中讨论的形容词hot因为语境中所在句式的压制,加之概念化者对其事物特征的侧显,使其作为一个名词来看待,然后根据名词的特征及名词复数的范式,hot与-s组配成其复数形式hots,然后经由控制循环模型的判断,达到了部分允准的条件,说明其至少可以在当前语境中被暂时接纳,可以完成用例中的现实化(actualization),属于Langacker(1986, 1987, 1991)所谓的语义延伸现象。但这种用法延伸是有限度的,例如hot就很难用作动词,因为hot的温度图式与动作过程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超越了必要的距离(distance)①本文中hot的转类用法主要是由于形容词hot词汇内部的图式在一定的语境下引发的(induced),属于Talmy(2000)的词汇化(lexicalization)现象。Hot词汇内部的图式很难涉及过程,因此不能经过词汇化用作动词;但是可以在一定的构式压制下用作动词。例如:He hotted the milk。

除此之外,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还可能存在另外一种解释,即此用法可以看作是一个概念隐喻:[LOVE HAS TEMPERATURE]。即在此语境中,高温的天数是源域,爱情的天数是目标域,鉴于其中的相似性,源域的特征(高温)被投射、整合进了目标域,故此处指热恋中激情燃烧的日子。

参考文献

Bloom, N. 2017. National kissing day teaser: Best daytime dates [N].TheDailyCalifornian. 06-22 (8).

Langacker, R. W. 1982. Space grammar, analysability, and the English passive [J].Language58 (1): 22-80.

Langacker, R. W. 1985. Observations and speculations on subjectivity [C] // J. Haima (ed.).IconnicityinSyntax.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09-150.

Langacker, R. W. 1986.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Grammar [J].CognitiveScience10 (1): 1-40.

Langacker, R. W. 1987.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Langacker, R. W. 1988a. An overview of Cognitive Grammar [C] // B. Rudzka-Ostyn (ed.).TopicsinCognitiveLinguistics.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3-48.

Langacker, R. W. 1988b. A view of linguistic semantics [C] // B. Rudzka-Ostyn (ed.).TopicsinCognitiveLinguistics.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49-90.

Langacker, R. W. 1988c. The nature of grammatical valence [C] // B. Rudzka-Ostyn (ed.).TopicsinCognitiveLinguistics.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91-126.

Langacker, R. W. 1988d. A usage-based model [C] // B. Rudzka-Ostyn (ed.).TopicsinCognitiveLinguistics.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27-164.

Langacker, R. W. 1991.Concept,ImageandSymbol[M].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Langacker, R. W. 2004. Grammar as image: The case of voice [C] // B. Lewandowska-Tomaszczyk & A. Kwiatkowska (eds.).ImageryinLanguage:FestschriftinHonourofProfessorRonaldW.Langacker. Frankfurt/Main: Peter Lang. 63-114.

Langacker, R. W. 2009.InvestigationsinCognitiveGrammar[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Langacker, R. W. 2017.TenLecturesonCognitiveGrammar[M]. Boston: Brill.

Talmy, L. 2000.TowardaCognitiveSemantics[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刘兴兵. 2015. Langacker的语言主观性理论仍需解决的问题 [J]. 外语教学 (6): 10-14.

刘宇红. 2004. R. W. Langacker认知语法述评 [J]. 外语研究 (4): 6-11.

牛保义. 2011. 新自主/依存联合分析模型建构与应用 [J]. 现代外语 (3): 230-236.

沈家煊. 1994. R. W. Langacker“认知语法”[J]. 国外语言学 (1): 12-20.

文 旭,丁芳芳. 2017. 对称型汉语成语的自主/依存框架语义模式分析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3): 30-41.

朱德熙. 1982. 语法讲义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猜你喜欢
概念化用例图式
语言、意义与概念化
汉韩空间关系表达式差别的概念化原因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行政法的概念化——法律保护还是规制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