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法探讨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2018-05-29 11:53陈兴玲江恒君胡毓秀
现代医院 2018年4期
关键词:因子医疗医院

陶 凤 陈兴玲 江恒君 胡毓秀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1-2]。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提高,这必将推动医院发展方式、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3-4],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医疗质量引起了医院管理者的广泛关注[5-7]。医院要在机遇和挑战中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和提升医疗质量管理,“以质取胜”[8]。

然而我国医院质量管理起步较国外晚,由于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等多方面努力,近年来我国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改进[9],但与社会期望和大众需求仍存有一些差距[10]。当前,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不断深化和加强,医院的发展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医院管理者来说,亟需一套客观评价、督查医院医疗质量的管理方法来深化医院内涵建设,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是新时期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民大众的期盼[11-12]。

本次研究,将以浙江省某三甲医院现有的统计报表数据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专家咨询、因子分析等方法,初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量化的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为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1 资料及方法

1.1 指标及数据

以浙江省某三甲医院为例。通过文献资料优选分析法以及专家咨询法,并根据灵敏性、有效性、可行性的原则,选取了门诊人次、出院人次、病床利用率、床位周转次数、手术例数、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药品比、实际占床日数这8项主要指标。相应的指标数据则来源于该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统计报表数据。

1.2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为因子分析。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一种简化数据的技术,用一定的结构/模型,去表达或解释大量可观测的变量,找到具有本质意义的少量因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球形检验

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可知,其卡方值是86.439,P值<0.001,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值是0.601(>0.5),所以完全适合做进一步的因子分析。

2.2 提取公因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以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数目为因子数目。所有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数目及其对总变异的解释如表1所示。表中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贡献率分别为49.15%、18.70%、17.13%,累计贡献率为84.99%,即约84.99%的总变异可以由这3个潜在因子解释。

表1 各公因子的特征根、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

2.3 因子得分的计算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经四次方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变量1、2、3、5和8的变异主要由第一个因子解释,变量4的变异主要由第二个因子解释,变量6和7的变异主要由第三个因子解释。将提取的3个公因子依次命名为“综合因子”、“药品因子”、“手术因子”,它们之间没有交叉支配。

2.4 综合评分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中的得分系数以及公因子的贡献率,分别可以计算出综合因子得分、药比因子得分、手术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各个时间点的各个因子得分以及综合评价得分。其中因子得分方程如下:

F1=0.684X1+0.915X2+0.869X3+0.062X4+0.954X5-0.008X6+0.446X7+0.870X8

F2=-0.560X1-0.153X2+0.328X3+0.922X4-0.070X5-0.102X6+0.401X7+0.158X8

F3=0.049X1+0.071X2+0.081X3-0.002X4+0.159X5+0.916X6+0.621X7-0.327X8

Y=(49.15%×F1+18.70%×F2+17.13%×F3)/84.99%

表3 综合得分表

3 讨论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从原来的8个医疗质量指标中提取出3个潜在支配因子,分别为“综合因子”、“药品因子”、“手术因子”,各因子具有较明确的专业意义。且84.992%的总变异可以由这3个潜在因子解释,说明能较好的反映原指标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通过因子得分可以看出,从2016年9月-2017年12月综合得分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得分最高的是在2017年8月,最低的是在2017年1月,这与该院医疗质量的现实情况相符;2017年2月之后综合得分全部高于之前得分,说明从2017年2月之后该院医疗质量稳步提高,原因可能是从2017年2月起该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与措施将医疗质量作为全院工作目标狠抓落实,初见成效。药比因子得分上升趋势很明显,在2017年12月达到最高分,原因可能是自2016年起该院比较重视药比的控制,每月有药比分析报告,将总任务分解到各科室,以及奖优罚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也证实了本次因子分析科学合理、结果真实可信。

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本文中的数据时间分段以月为单位,有可能过短导致不能很好地反映医疗质量全部情况。下一步工作可以考虑以季度为时间分段,长远的医疗质量分析也可以考虑以半年或一年为时间分段。

综上所述,因子分析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用少量的变量来解释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可操作性强,结果量化准确,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13-15]。因子分析方法可以为医疗质量综合评级提供借鉴之法,可以应用到实际质量控制综合评价工作中去[14-15],为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1] 陈 洁,王 羽,胡 志,等.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1-100.

[2] 乐 虹.基于服务属性的医疗质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8-9.

[3] 熊晶晶.,张泽洪,吴文报,等.医院质量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8,21(12):42-44.

[4] 杨国斌,易学明.精确管理在医院质量建设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2):19.

[5] 李文婧.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15-21.

[6] 马钰香.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某三级甲等医院为例[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4:15-17.

[7] 王 羽.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12.

[8] 王立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1-2.

[9] 杨安宇,沈天洁,吴莉莉.PDCA循环管理模式促进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6):536-537.

[10] 马万强,陈俊国.某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8:582-583.

[11] 郝 敏,廖家智,李亚东,等.基于Delphi法对医疗质量中非技术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01:70-72.

[12] 何江江,金春林,汤真清,等.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综合评分体系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01:36-38.

[13] 郑 娟,许建强,王 健.济南市某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因子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3):446-447.

[14] 陈 军,唐世星,易 东.因子分析法结合加权TOPSIS法对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5,26(5):486-488.

[15] 张婷婷,孙 凯,李春秀.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2):154-158.

猜你喜欢
因子医疗医院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