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以武汉商学院为例

2018-05-30 11:50张双丁鹏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马术通识课程体系

张双丁鹏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武汉商学院是全国首家开办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自2008年开设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至今,已经培养出多名国际知名骑师、练马师等诸多马业岗位的精英,为马行业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专业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武汉商学院在马术人才的培养方面成绩卓越,人才培养亮点突出,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但在对就业的学生的回访和调查中也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比较明显的不足是高校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若干的出入。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培养切合市场所需要的马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对目前高校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课程体系是核心要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马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课程的设置科学合理与否密切相关,为此,本研究通过分析研究现有的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一些切合市场需求的课程设置,为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一、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目前,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课程平台的方式进行分类,这些平台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学模块等几个方面。

(一)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内所涵盖的课程为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两类。通识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语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主要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课程的设置根据学校情况确定,一般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分的公共选修课程,否则不能按期毕业。

通识教育平台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国家对大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因此,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有其自己的特点:第一,通识教育课程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在整个课程设置体系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第二,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根据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反映时代特色,具有普遍适用性和与时俱进性;第三,通识教育课程的授课效果要有知识结构比较完善的高水准师资来保证,对同一门通识课可以根据将来不同的专业需求讲出它的特点和适用性。

(二)学科基础平台

学科基础平台只包含必修课程,主要课程为:管理学原理、高等数学、经济学原理、体育管理学、马术运动概论、体育基本理论、体育产业概论、体育经济学、社会体育学。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设置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平台,马术运动跟属于体育运动的范畴,因此该平台内课程的设置主要以体育类、马术类基础课程为主。

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学科基础平台,将为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将会按发展需要培养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新专业的不断变革发展,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学科基础平台的内容也要及时做出相应的修正。

(三)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优化结合是解决学生共性与个性、打好基础与发挥特长等教学矛盾的重要途径。设置必修课是保证学生达到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的基础,设置选修课是培养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需要。选修课程又分为限选和任选。其中必修课程包括:马匹解剖生理学、体育市场营销、马房管理、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体育赞助与广告、马匹营养学基础、赛马产业经济、体育统计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篮球、健美操、羽毛球、网球、兵乓球、拓展训练、形体与礼仪。限选课程包括:马术安全防范与救护、马匹诊断基础、马术俱乐部运营与管理、骑术理论与实践、马匹常见疾病防治、马术竞赛规则、马匹护理、赛马赛事组织与管理、驯马理论与实践、赛马娱乐竞猜、商业赛马运作与推广、马术专业英语。任选课程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演讲与口才、体育摄影、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运动处方原理、运动营养学、马文化传播、相马理论与实践、马术赏析、马场建设与维护。

专业教育平台是实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专业教育平台中大部分课程符合专业的发展需要,具备科学合理性,但若干课程的设置存在与专业方向偏离的现状,这些课程对实现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关性不大,比较典型的课程如:篮球、健美操、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拓展训练、多媒体课件制作、演讲与口才、体育摄影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专业的发展作用不大,仅对拓宽学生的视野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这些课程的设置需要进一步斟酌。

(四)实践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模块是学生将理论转入实践的途径,是提高学生技能的方式之一。实践教学模块的内容包括:入学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等。这些内容设置都是必须的,也是学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做出的统一规定,院系一般不做改动。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使能力素质在循序渐进、相互交融的培养过程中稳步提高。

(五)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的要求必须符合教育部对于学时学分的规定要求,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的学时学分比例和相关数据见表1。

表1 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学时学分统计表

从数据的统计分析看出,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所占的比例偏少,理论所占比例太大。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应当尽量加大实践学时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原则

课程体系的优化就是从控制培养目标出发,调度课程体系的各个方面含课程目标调整、课程结构调整、课程组织安排,并以最后能否最优化的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作为衡量标准。它包括课程体系的最优化指标是什么,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采取何种的优化方式达到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一)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特点的原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是贴近企业实际生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中,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50%。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应当尽量加大技术课程的设置,加大理论课程中实践的比例。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尽可能以贴近企业生产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能够在毕业后快速融入到工作中。

(二)符合体育特长生身心特点的原则

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生源均为体育生特长生,体育生特长生的特点是喜动不喜静,因此,在对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尽量以技术类课程占主导,尽量减少以理论课堂为主导的理论课程的灌输式学习,理论课程的教学可以采取通过做中学的模式在实践中进行实现,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与记忆,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践贯穿理论模式的教学方式符合体育生身心特点,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学习到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切合专业实际的教学模式。

(三)符合马术行业岗位需求原则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为培养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岗位需要服务。马行业尤其是马行业中的技术行业的岗位主要包括骑师、练马师、钉蹄师、兽医、马房管理人员、赛事组织与实施人员等,为了能够让学生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课程体系需要以岗位需求为原则进行设置,避免现在的笼统设置模式。由于当前的课程体系并未按照岗位需求的原则进行设置,所有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技术技能等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且所有知识内容不够深入,这种状况导致学生对于行业的认知和技术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学生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只有按照岗位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合马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

(四)利于专业发展的原则

高校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有利于专业的发展,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以培养合格、符合就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马术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在行业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够热爱马术行业并且在行业内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毕业生的良好发展同时会促进整个马行业的发展,马行业的发展又会扩大对马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以这种良好的循环模式发展下去,高校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招生生源会越来越充足,对于专业的发展也更加有利。

三、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由于国内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均需要遵循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因此,对于课程体系中的公共课程部分一般不做大的调整与优化的,可以优化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上。

(一)通识教育平台优化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的设置一般由学校根据国家大学教育要求进行制定,一般不做大的调整,通识教育平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增加提高学生沟通能力与实践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学科基础平台

学科基础平台的课程中,管理学原理、高等数学、经济学原理、体育经济学等课程的设置理论化太强,并且难度较大。由于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是体育特长生,文化功底偏低,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马术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太适合马术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特点。所以,在学科基础平台的课程设置中,不建议开设这种理论性强、难度大的课程。

(三)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是整个课程体系优化的重点。必修课程可以不做大的改动,选修课程可以根据马行业的岗位需求设置成方向性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好的专业方向。以这种方式设置专业教育平台体系,可以让学生即具备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方向,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具备更扎实的岗位技能。

必修课程可以设置的可以包括:马匹解剖生理学、体育市场营销、马房管理、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体育赞助与广告、马匹营养学基础、赛马产业经济、运动训练学、身体素质训练、马术安全防范与救护、马术俱乐部运营与管理等。

岗位方向选修课程可以分别设置骑术方向、兽医方向、钉蹄方向、练马师方向、马房管理方向、场地维护方向、赛事运作方向等。不同的岗位方向可以根据岗位需要增加或减少课程数量、或增加或减少单门课程的教学学时量。

(四)实践教学模块与学时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模块是学校的统一模板,不需要优化。学时学分及其比例可以在遵循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尽量体现以技术技能教学为主、以实践为主、实践带动理论学习的模式。

四、小结

(一)高校马术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学模块等几个部分。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存宽泛、笼统、深入度不够等现状,学时学分的比例也不能体现马术专业的特点。

(二)高校马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应当遵循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特点、体育生身心特点、马术行业岗位需求特点。符合时代精神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关注并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变化与需求,关心学生毕业离校时世界将要发生的情况,使他们学会适应社会上面临的各种情境,有选择性地设置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

[1]金红珍.微课理念引导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02:120-124.

[2]李卫红.职业技能培训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3]范静.基于通识教育下普通高校体育课时尚化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4]卢丽.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J].读天下,2016,18:84.

[5]刘新春,时晓寒,文武等我国马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牧业通讯》2008.9

[6]陈妍囵浅谈中专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方向[J].职业技术,2008.8

[7]薛亚君从实习中发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04.2

[8]顾定倩对高校特教学科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1

[9]马洪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探索与实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7

[10]孙靳高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新思路 [J].科技信息,2008.7

[11]杨风华赛马文化对赛马产业影响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10).

猜你喜欢
马术通识课程体系
马术:鲜衣怒马少年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西班牙 马术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马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