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悲剧命运的根源

2018-06-02 02:35潘立娟郭天丽
文化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洛丽塔夏洛特继父

潘立娟 郭天丽

(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一、《洛丽塔》

《洛丽塔》(Lolita)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述了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亨·亨伯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时期与一名14岁的少女安娜贝尔有一段恋情,但安娜因伤寒而早夭。安娜的离世给亨伯特造成了很大的精神打击,虽然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身体日渐成熟,但是他的恋爱心理却停滞在了安娜离世的那个时期。这样的心理使他成年后寻找恋人时,仍潜意识地把自己当成少年时期的自己。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妇抛弃,后来又迷恋上女房东夏洛特黑兹(Charlotte Haze)12岁的女儿洛丽塔。这段畸形之恋从最初就可以预见不会有好的结果,最后亨伯特因枪杀奎迪而入狱,因血栓病死于狱中,而17岁的洛丽塔则因难产死于圣诞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洛丽塔的悲剧结局是必然的。本文将主要分析造成洛丽塔悲剧命运的因素,希望能引起社会、家庭及教育工作者对处于懵懂期少女心理的关注。

二、洛丽塔悲剧的根源

(一)家庭

1.父爱缺失

洛丽塔生活在单亲家庭,没有父亲,但父亲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来说,其重要性甚至超过母亲。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许多儿童在一生之中都把他们的父亲当作偶像来崇拜。”对于孩子,尤其是女孩,父亲是勇敢、坚定的象征,是能够让她们放心依赖的人。安全感是孩子从父亲身上感受到影响其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洛丽塔从小就没有父亲,父爱的缺失很容易使她对成年男性产生亲近感,在潜意识里把无处寄放的对父亲的爱移植到了亨伯特的身上,但是亨伯特毕竟不是她的父亲,所以她对亨伯特的情感是复杂的,因为她知道亨伯特的父爱不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更不会轻而易举地被她拥有,这就是洛丽塔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引起亨伯特的注意,并和自己母亲争宠的原因,她只是想从亨伯特的身上获得父亲的宠爱。或许亨伯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同洛丽塔的母亲结婚,以继父的名义永远留在洛丽塔的身边。

2.不称职的母亲

最好的启蒙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但夏洛特·黑兹作为母亲是不称职的。洛丽塔在缺失父爱的情况下,也没有得到母亲的宠爱。对于儿童来说,没有父亲就像没有保护。在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中,母亲就应为孩子提供足够使她们健康成长的保护,不让孩子带着失去父亲的恐惧成长。但是,夏洛特并不关心女儿失去父爱的心理变化,并没有好好守护自己的女儿。她对自己女儿的态度是“嘲弄”的,“今晚吃饭的时候,那个老娘儿们带着一位母亲的嘲弄神情斜眼瞟了瞟洛”;认为自己的女儿“粗鲁无礼”,“黑兹斜眼看了我一眼,希望我把粗鲁无礼的洛丽塔轰下车去”;她甚至与自己的女儿大吵大闹,与亨伯特出去游玩的时候不愿意带着洛丽塔一起去。夏洛特自私、无情,她在失去丈夫的岁月里变得虚伪,对男人的渴望甚至超越了对女儿的爱与责任。

3.母亲的意外死亡

尽管夏洛特不重视对女儿的教育,但她仍是爱女儿的,因此在她发现亨伯特痴迷自己12岁的女儿时,十分愤怒、惊慌,致使在跑出家门时被一辆经过的车撞倒,失去了生命。母亲的意外死亡则迅速将洛丽塔推向了悲剧的深渊。一个12岁就失去双亲的女孩,要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如果她遇到的是善良的人,她可能会苦尽甘来,但如果她遇到的是居心叵测的人,那她这朵刚要绽放的花朵,也许很快就会枯萎,而洛丽塔恰恰是后者。

(二)亨伯特

亨伯特是洛丽塔的继父,为了永远留在洛丽塔的身边,娶了洛丽塔的母亲——夏洛特·黑兹。亨伯特也是有心理疾病的。他在三岁时失去了母亲,严格说来,他的父亲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对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儿子缺乏必要的关注。亨伯特在情感懵懂的年龄遇到了安娜贝尔,并与之相爱,并一直在寻找机会与安娜贝尔发生实质性的肉体关系(这种对异性身体的冲动可能源于亨伯特在看《人体之美》中的照片时,有机体产生了他所谓的“有趣的反应”)。但是由于安娜贝尔父母,特别是安娜贝尔母亲的严格看管,直到安娜贝尔病逝时他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亨伯特的恋童心理也就在这个时候形成了,他对未成年少女的渴望实际上就是少年时对安娜贝尔身体迷恋的延续。对安娜贝尔身体的渴望随着安娜贝尔的早夭而成了他心理永远的遗憾,直到遇到洛丽塔,他才“终于摆脱了她的魔力,让她化身在另一个人身上”。

亨伯特是洛丽塔失去母亲后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她也许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去孤儿院,可她毕竟是一个只有12岁的孩子,并不具备为自己精心打算的成熟心理。她能想到的就是依靠自己的继父,这也许就是她后来主动勾引自己继父的原因,她认为在没有血缘关系的情况下,只有两性关系是长久的,她害怕被继父抛弃,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三)自身因素

洛丽塔太过任性,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当她发现这个看上去老派稳重的成年人对她有所觊觎时,开始逐渐意识了自己的魅力,出于恶作剧般地刻意挑逗引诱亨伯特。可她的内心又受道德束缚,因此她会在跟亨伯特发生关系后,在与亨伯特踏上旅途时感到深深的、剧烈的痛苦和耻辱。现实与道德之间的矛盾冲突深深地撕扯着她年轻的身体,使她痛苦不已,这也可以证明她的内心其实是纯净的。

有的读者认为洛丽塔“勾引”继父亨伯特造成了她的悲剧命运,但笔者并不赞同这种观点。洛丽塔在失去双亲时还是一个需要父母抚养的孩子。面对父母的相继离世,她的内心一定是恐惧的,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她名义上的继父,可是她的继父确是“包藏祸心”的,有恋童癖。她想要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也明白要想活下去,就得与她的继父成为“恋人”关系,用自己的身体换来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条件,这是她的无奈选择。

洛丽塔是一个正常的孩子,虽然她不完美,但她也绝对不是一个“坏”女孩。随着自己渐渐长大,她越发地对与继父的这种畸形的关系感到羞耻,因此她痛苦,她想要逃离亨伯特,去过正常人的生活。但是悲哀的是,她还不够强大,单凭自己的力量还无法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她选择了与奎尔蒂出走,但事实上这只是从一个深渊逃到了另一个深渊。

如果,依靠亨伯特是父母过世之后的无奈之举,那么选择与奎尔蒂出走则是洛丽塔犯下的最致命的错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人们都在追逐物质财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的、现实的,这样的社会对那些与洛丽塔有相同命运的女孩来说是非常艰难的,没有人会为她们提供无私的帮助。很显然,洛丽塔并不了解成年男人的阴暗,并不知道他们给予他的帮助,都需要她用自己最宝贵的尊严去偿还。

三、结语

笔者认为,洛丽塔的悲剧命运根源还在于她的家庭。《洛丽塔》的阅读价值极高,尤其是对独自抚养女孩的母亲,它让我们看到了离开父母庇护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是多么的困难。阅读《洛丽塔》,笔者的心情始终都无法平静。作为父母,我们承担着教育孩子,给孩子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帮助她们习得在这个世界生存的能力及让自己幸福生活的能力的责任,但是最重要的或许仍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并给予孩子更多、更长久的陪伴。

对于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那些失去父母双亲的孩子,笔者希望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并让他们在充满温情的社会和学校中成长。

汉 万岁

猜你喜欢
洛丽塔夏洛特继父
洛丽塔裙
夏洛特烦恼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一头卖不掉的牛
爱丁堡夏洛特广场首长酒店
一头卖不掉的牛
迷失的美国丽人
——《洛丽塔》的成长小说解读
一头卖不掉的牛
论夏洛特·伦诺克斯《女吉诃德》中的“逃离”意象
Part 2 理财有道烦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