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2018-06-02 10:59曹洪福
学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微课信息化

曹洪福

摘 要: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和使用,推动着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发展。为有效发挥微课的特点,教师需要对微课有清晰的认识,找好定位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以保障学习者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微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02

对于微课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随着微课的不断推广和实践,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微课是为解决某个知识点或者完成某个教学环节而设计的数字化资源包,除了微视频,还应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源文件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具有短小精悍、情景化、可视化等特点,可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1]。从这个含义可以看出,微课和以往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课堂录像”等所包含的内容和应用模式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应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开发和设计。当前微课设计只重视制作技术,但对微课选题、教学内容分析等方面却重视不足。为了避免出现有微课之“形”而无微课之“神”的作品,我们需要在认识上拨开迷雾、在设计上理清思路、在应用上找准方向。

一、微课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微课教学不是完整的教学

从微课的含义上看,微课视频并不是完整的教学,不能把全部教学内容都塞入微课中,而是要把微课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环,与其他内容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这是微课与以往视频课程在定位上最明显的区别。制作微课应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并不是简单地把原来的面授课程直接分割成若干段的视频课程,而是要考虑视频资源是否能在教学环节中发挥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在构建的特定情景下,完成细分或完整的知识点教授,并配合学生在其他教学环节需要开展的练习、讨论、作业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互动,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微課设计不能简单套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式

微课不同于传统的课件,它发挥作用是在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中进行的,没有教师参与,进度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微课的教学设计就要求情景构建具体、主题鲜明,能引导学生持续的自主学习。现在有一种由PPT录像转换而来的微课,就是简单地将PPT配上讲课录音。这种微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在进度控制上,也无法保证学生有耐心按录像式微课的节奏学习,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微课的选题应有助于构建并解决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这就是说要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并享受学习。因此,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在面对特定的任务时,能够主动介入元认知系统,综合高效地运用各种认知策略与方法,以学习者对问题的自主发现与解决为主线,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智慧的持续发展。微课也不例外,教学设计之初就该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作为开发微课的聚焦点,把创设环环相扣的问题作为设计重点,让学生能够在微课教学活动中,直观感受到完成学习任务能解决哪些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线索,使问题成为推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纽带,激发学习者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也促进其他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中心和保证。

二、微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一)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微课

微课的类型很多,或者介绍新知识、或阐释重难点、或互动展示。微课设计应根据不同教学需求和教学策略而有所区别。微课的“微”特性就是指围绕某一个问题,或知识点,或一个案例展开。微课的主要应用方法有两种:一是辅助课堂教学或者作为课后所学内容的巩固、补充。再现课堂问题线索和知识点的同时,也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能较好地解决学习进度问题。二是与翻转课堂、慕课学习或混合学习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把微课作为学生课前学习的材料,而在课堂上主要就知识点的实践与应用再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混合学习教学模式中,微课也作为一种课堂上的小测验,用于反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增强微课的吸引力

1.标题立意新颖

标题就像是微课的门面,好标题能建立起学习者初步的好奇与继续探究的愿望。全国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中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人永远追不上乌龟?》,题目以有趣的悖论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与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后引出极限概念和极限思想来解决问题。

2.表现形式幽默有趣[2]

想要达到微课的理想效果,不仅在“体积”上,更要在信息的传播方式上下功夫。传统的灌输方式,学生主动性差,不会积极思考,使微课效果事倍功半,而幽默会让授课内容活起来,引导学生在一种毫无压力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学习。

3.学习背景鲜明

微课将教学重难点融入情景、建立问题导向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如果没有这些情景、问题做铺垫,直接演示技能或者讲解知识,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趣,也不清楚有什么用武之地,教学效果当然不理想。因此教学内容情景化、教学重点问题化是微课设计中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兴趣的重要策略。

(三)扩展微课载体

单纯一个简短的视频不足以达到微课应有的教学效果,还应包括微课件、微练习等内容。在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的愉悦,引起学习兴趣的同时,恰当的问题和练习,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学习。因此教师要设计好分层次的进阶练习,问题也需要设计并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以便控制学生学习微课的进度或收集反馈效果。好的微课学习不能仅限于微视频,而是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可在视频的暂停环节中设计问题、练习(如Storyline互动课件制作工具),使教学效果步步推进,让学生在微课视频学习之前、之中、之后能够形成完整的、深度的、连续的学习链条。

参考文献:

[1] 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1.

[2] 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杜建立]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微课信息化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