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部分地区孕前妇女“三病”母婴阻断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2018-06-06 03:27傅雅丽吕年青周定杰邹文霓许豪勤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梅毒母婴乙型肝炎

傅雅丽 吕年青 周定杰 邹文霓 许豪勤

江苏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南京,210036)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简称“三病”)的主要途径[1],直接威胁下一代的健康。预防是控制“三病”流行的最有效途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则在预防中占有重要位置。江苏省于2010年起开展“三病”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IPMTC),是预防和控制儿童传染病新发感染与流行、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服务措施之一[2]。孕前健康检查是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其中孕前妇女是重点健康宣教人群,为更好地配合IPMTC项目实施,对江苏省部分地区孕前妇女进行“三病”母婴传播阻断认知调查,提升她们了解疾病、重视疾病、预防疾病的能力,为探索孕前妇女“三病”母婴阻断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通过随机整群抽取江苏省3个市县(区)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南京市,镇江市和徐州市各1个),依托移动互联网调查问卷平台,对在2017年12月-2018年5月项目点参加孕前健康检查的妇女进行电子问卷调查。根据文献[3]计算样本量为450例,最终调查样本量为480例,合格率100%。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及“三病”母婴阻断知识4方面问题,即“三病”母婴阻断基础知识、传播途径、喂养方式、防治知识等内容。调查中无暗示,无讨论,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电子审核。每答对1个选项计1分,总分换算为百分制,60分以上为知晓。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调查问卷平台导出,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组间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卡方校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年龄为(27.4±3.9)岁(19~44岁)。职业前3位分别为职员179例(37.3%);服务业84例(17.5%)和工人70例(14.6%)。大学专科文化程度148例(30.8%),高中/中专/职高138例(28.8%)于,大学本科128例(26.7%)。初婚453例(94.4%),再婚27(5.6%)。未生育335例(69.8%),生育1胎140例(29.2%),生育2胎5例(1.0%)。

2.2 “三病”母婴阻断认知情况

2.2.1总体认知情况480例中有66.7%听说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这3种疾病,认知情况得分59.8±15.2分(23.9~100.0分)。60分以上的有254例,占52.9%。

2.2.2对不同“三病”母婴阻断知识的认知情况孕前妇女对“三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防治知识、喂养方式4个方面知识的知晓率分别48.8%、68.1%、37.5%、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不同知识两两之间的认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2.2.3“三病”母婴阻断知识的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将可能与总体认知情况有关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地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生育状况。结果显示地区、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与认知情况有关联,年龄、职业和生育状况与认知情况无统计学关联,见表1。

表1 各种相关因素与“三病”母婴阻断知识的总体认知情况的关系[例(%)]

相关因素 例数知晓不知晓χ2/Fisher’s确切概率值P职业13.9840.082 农民207(35.0)13(65.0) 工人7032(45.7)38(54.3) 服务业8441(48.8)43(51.2) 经商2214(63.6)8(36.4) 家务2612(46.2)14(53.8) 教师2717(63.0)10(37.0) 公务员85(62.5)3(37.5) 职员179108(60.3)71(39.7) 其他4418(40.9)26(51.1)婚姻状况23.7820.000 初婚453252(55.6)201(44.4) 再婚272(7.4)25(92.6)生育2.0610.378 未生育335179(53.4)156(46.6) 生育1次14074(52.9)66(47.1) 生育2次55(20.0)1(80.0)

以孕前妇女“三病”母婴阻断知识是否知晓为应变量,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将与认知情况有关的单因素纳入到logistic回归方程中,将非有序变量(地区和文化程度)转换成哑变量,采用Enter法全部引人方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孕前妇女对“三病”母婴阻断知识认知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布局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解决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首选健康对策,其地位与作用日益得到重视[3]。《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版)》解读[4]中也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性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其重点服务人群主要是孕产妇。育龄妇女的健康和认知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和家庭,更是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5]。本调查以区(市县)级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中心合并为契机,将“三病”母婴阻断健康教育前移做到一级预防。

本调查中,近70%的孕前妇女听说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这3种疾病。在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防治知识、喂养方式4个方面的认知情况上,传播途径认知最好,但仅有39.8%的孕前妇女知道“三病”均可通过母婴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不采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20%~45%[6];在高流行地区,超过50%的乙型肝炎携带者感染是由于母婴传播[7];2013年我国胎传梅毒占所有梅毒感染者的比例达4%[8],母婴传播是“三病”传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孕前妇女对于传播途径方面的认知还有误区,如有35.2%和21.2%的人认为蚊虫叮咬和共用办公用品、共同进餐会增加“三病”感染概率,同时有21.5%,52.9%的人认为多吃保健品和营养品,锻炼身体能降低感染“三病”风险。在喂养方式方面,仅有26.5%孕前妇女能够知晓梅毒或乙型肝炎产妇分娩婴儿喂养方式。可能因为易感人群和孕产妇是健康宣教重点对象,孕前妇女则容易被忽视,导致认知误区,提示各地需要视具体情况调整宣传教育内容,丰富健康教育知识。

本调查提示不同地区的孕前妇女对“三病”母婴阻断的知识认知情况有所不同。与南京地区相比,镇江和徐州地区的孕前妇女知晓率较高。提示可能与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关系不大,政策下对优生优育的重视程度更深,健康宣传的力度更大,所以才更显成效。此外,文化程度高低与认知情况关系密切。孕前妇女文化程度越高,“三病”母婴阻断知识知晓率越高,与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9-11]。由此可见,文化程度高的孕前妇女可能更愿意自主学习,接受医生宣教与指导。调查结果发现婚姻情况对“三病”母婴阻断知识知晓率有影响,可能因为初婚的孕前妇女对待自身和下一代的健康问题更加重视。

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是社会问题,必须采取社会措施,营造预防疾病的社会环境[12]。一方面增强各级部门的重视程度和合作力度,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惠及群众[13-15]。另一方面增强社会宣传,针对孕前妇女,可在孕前健康检查时,通过宣传小册子、多媒体视频、微信公众号等达到健康教育目的,利用“世界艾滋病日”、“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等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婚孕前人群,孕产妇及家庭宣传专题知识,重视青少年学生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由此促进全社会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重要性的认知,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升孕前妇女,乃至各类人群“三病”母婴阻断健康意识。

猜你喜欢
梅毒母婴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隐性梅毒更危险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二期梅毒误诊为男性尿道旁腺炎一例
仅趾间扁平湿疣为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