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运动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及性功能恢复

2018-06-06 03:27朱卫琴胡雯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肌电肌纤维骨盆

朱卫琴 胡雯婷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20005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常表现有压力性尿失禁、子宫等盆腔脏器脱垂等[1]。患病率达40%~60%[2],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5大慢性疾病之一[3]。盆底电刺激可有效刺激会阴部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无创、疗效好,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首选非手术疗法[4]。骨盆运动可促进患者盆底肌肉主动收缩,是训练盆底肌肉收缩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5]。本院采用骨盆运动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总结分析供临床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选择2016年9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均为单胎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符合以下筛选标准:①既往生育史;②经临床确诊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③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疾病;②子宫手术史;③神经系统疾病;④合并严重心、脑、肺、肾等系统疾病;⑤抵触本研究;⑥中途放弃、随访失联者。

1.2 治疗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①对照组:由富有经验的盆底理疗师进行产后康复指导,介绍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内容、意义及锻炼注意事项。训练时间根据产妇时间安排。体位以站立、仰卧和坐位为主,训练前排空膀胱,做收紧盆底肌肉动作(收缩肛门及阴道),收缩时间>3s后放松,重复上述动作2次,接着行快速收缩会阴肌肉5次,反复上述动作10~15min,2~3次/d;或自择时段每天150~200次,以收缩肛门时间>10s为训练目标。训练过程中嘱产妇逐渐延长每次收缩及训练时间,如感不适立刻停止。干预6周,所有产妇均随访和电话咨询,敦促积极锻炼。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治疗(法国Vivaltis PHENIX USB4型盆底康复治疗仪)。患者排空尿液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后阴道置入电极,启动治疗仪。电刺激方案根据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程度调节,对盆底收缩肌力较弱产妇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尿失禁患者对尿道括约肌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强度以产妇不感觉疼痛为宜,在产妇耐受的情况下电刺激增加幅度在1%~5%范围内增加,每次15min,2次/d,连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①手测盆底肌力(Oxford评分法)[6],从6个方面测评,每项评分0~5 分:5分,肌肉群正常,收缩力强;4分,收缩力正常,压迫及内缩明显上提;3分,普通收缩,有轻度压迫及上提;2分,轻微收缩,收缩力小;1分,收缩不正常,偶尔会出现收缩反应;0分,无收缩反应。得分越高盆底肌力恢复越好。②肌电活动、疲劳度,采用法国杉山PHENIX USB4肌电活动和疲劳度,肌电活动以点位平均值表示,疲劳度以每秒肌力下降百分比表示。③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分期[7],0度无脱垂,Ⅰ度脱垂最远端在处女膜平面上>1cm,Ⅱ度脱垂最远端距离处女膜平面上<1cm。④应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8]评估性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

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对比

两组治疗前盆底肌力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盆底3~5分肌力比例两组均增高(χ2=34.879,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6.307,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肌电活动和疲劳度对比

Ⅰ类、Ⅱ类肌纤维平均电位及肌纤维疲劳度治疗前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Ⅰ类、Ⅱ类肌纤维平均电位两组均升高,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两组均下降(P<0.05),且两个观察指标变化幅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对比[例(%)]

表3 两组不同时期肌电活动和疲劳度变化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POP-Q分度对比

POP-Q分度治疗前两组对比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例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19.409,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OP-Q分度比较[例(%)]

2.5 两组治疗前后性功能对比

PISQ-12评分治疗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提高(P<0.05),但两组间评分无差异(P>0.05)。见表5。

3 讨论

相关报道显示,40%~60%的女性产后可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年龄、雌激素水平下降、妊娠和阴道分娩、便秘、肥胖、盆腔手术史等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9]。盆腔脏器脱垂(POP)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子宫脱垂发生率较高,其次是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我国中老年妇女POP患病率30%,美国老年女性POP患病率高达50%[10]。

表5 两组治疗前后PISQ-12评分比较

产后及时盆底功能锻炼能够修复损伤的肌纤维,促进局部血流循环,刺激局部内源性神经修复因子释放修复阴部内神经等盆底神经。对于会阴Ⅰ~Ⅱ度裂伤的产妇,骨盆运动能够促进盆底肌肉结构和功能的恢复。盆底电刺激治疗为非手术治疗方法,可避免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①改善会阴神经功能,阴部神经中分布有控制下尿路功能的关键神经,刺激阴部神经可影响神经兴奋性反射电路,加速神经轴突再生,促进肌肉神经再支配并提高轴突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从而唤醒恢复受损神经功能[11-13]。②改善肌纤维疲劳状态,从而改善肌肉张力,增强盆底肌力。③促进盆底支持组织主要成分胶原纤维的合成分解代谢过程,增强盆底支持组织的抗拉伸强度,维持盆底器官正常位置和功能,促进盆底组织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痛阈、改善组织营养、增加肠蠕动等。

本研究采用骨盆运动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盆底肌力明显增加,Ⅰ类、Ⅱ类肌纤维平均电位高于对照组,疲劳度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盆底肌肉纤维收缩力明显增强,对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善更有利;治疗后患者POP程度得到显著改善,0度比例增高,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骨盆运动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对增强盆底支持组织张力具有显著作用;治疗后PISQ-12评分显著提高,患者性功能得到提高。魏秀丽[14]采用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锻炼,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力、脏器脱垂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王秀凤[15]等采用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锻炼不仅可以改善脏器脱垂症状,还明显提高患者的盆底肌肉收缩力,降低肌纤维疲劳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骨盆运动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可增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提高性生活质量。但由于本研究未开展远期随访,骨盆运动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对患者远期疗效有待后续深入研究验证。

猜你喜欢
肌电肌纤维骨盆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武定鸡肌纤维特性形成规律研究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