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sFlt-1、PIGF、25-羟基维生素D、D-二聚体诊断子痫前期价值

2018-06-06 03:27郑海娜赵维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子痫羟基二聚体

郑海娜 赵维英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南京市大厂医院)(南京,210000)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妊娠并发症,2~7%患者可进展为子痫前期[1]。子痫前期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准确预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临床对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研究显示内皮细胞受损及功能障碍是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病的核心原因[2]。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IGF)、25-羟基维生素D均能较好反映血管内皮功能,临床认为其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可能存在密切联系。有研究认为[3],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倾向可能预示着子痫前期的发生,D-二聚体能够较好地反映血栓前状态,其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联系。为明确sFlt-1、PIGF、25-羟基维生素D、D-二聚体与子痫前期的关系,评估其诊断价值,本研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单胎妊娠;孕10~13周;血压在可控制范围,无需采取措施终止妊娠;依从性良好,自愿配合完成研究;无严重心肺疾病;无胎膜早破。排除标准:有慢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亢、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等慢性病史者;有输血史及免疫治疗史者;原发性高血压者;血压水平不可控制者。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孕妇妊娠结局随访,根据参考文献[4]诊断孕中晚期是否发生子痫前期进行分组:子痫前期30例(观察组),年龄(28.7±4.3)岁(21~35岁),孕(1.7±0.8)次;正常妊娠510例(对照组),年龄(28.2±5.4)岁(20~36岁),孕(1.6±0.7)次。两组年龄、孕次比较无差异(P>0.05)。

1.2 检测方法

1.2.1仪器及试剂德国Eppendorf 低温高速离心机;Beckman 公司生产的普通离心机;日本三洋公司生产的零下80℃冰箱;Axygen公司生产的离心管;Eppendorf公司生产的移液器;BEPⅢ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恒温箱等。试剂为美国R&D Systems公司生产的人血清sFlt、PIGF检测试剂盒,人血浆D-二聚体检测试剂盒;英国IDS公司生产的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试剂盒。

1.2.2标本采集检测采集孕妇孕10~13周空腹静脉血(6ml),分装两支试管。一支以枸橼酸钠抗凝保存,4℃离心留血浆,置-80℃冰箱保存待D-二聚体检验;另一支使用不抗凝试管保存,4℃离心留血清,分装3支试管置-80℃冰箱保存,待sFlt-1、PIGF、25-羟基维生素D检验。sFlt、PIGF、25-羟基维生素D、D-二聚体检验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使用酶标仪测定OD值。

1.3 干预

对妊娠中晚期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及子痫者,均参照参考文献[5]相关内容采取生活、饮食及药物干预。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各组sFlt-1、PIGF、25-羟基维生素D、D-二聚体结果。②根据《妇产科学》对子痫前期的诊断及分度标准,即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140/mmHg,24h尿蛋白≥0.3g或随机尿蛋白为(﹢),伴或不伴头痛、上腹不适症状)判定为轻度子痫前期;血压≥160/110mmHg,24h尿蛋白≥2.0g或随机尿蛋白≥﹢﹢,有持续性头痛、上腹不适或其他脑神经症状、视觉障碍,判定为重度子痫前期。将观察组分为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两组。对比两组检测结果。③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测得数据换算成中位数倍数,绘制ROC曲线,计算各项指标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检测指标比较

观察组孕妇的sFlt-1、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IGF、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各组检测指标水平比较

2.2 观察组不同子痫前期孕妇检测指标比较

观察组中,轻度子痫前期22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8例,两组检测指标存在差异(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子痫前期孕妇检测指标比较

2.3 各指标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

sFlt-1、PIGF、25-羟基维生素D、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均>0.8,各项指标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见表3。sFlt-1、PIGF、25-羟基维生素D、D-二聚体、sFlt/PIGF对子痫前期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相比各项指标单独检测,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敏感性、特异性更高(P<0.05)。

表3 不同检测指标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国外有学者对孕早期孕妇进行了血清sFlt-1、PIGF检测,发现子痫前期孕妇的PIGF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孕妇,而sFlt-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孕妇,故认为PIGF降低和sFlt-1升高可作为子痫前期发生的预测因子[6]。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孕妇的sFlt-1水平高于对照组,PIGF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重度子痫前期组的sFlt-1水平高于轻度组,PIGF水平低于轻度组。说明子痫前期孕妇在孕早期即存在抗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生成因子失衡,且子痫前期病情越重,在孕早期sFlt-1增幅、PIGF降幅越明显,抗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生成因子失衡越明显。还有文献[7]指出,相比sFlt-1和PIGF单项检测,sFlt-1与PIGF比值异常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更高,可反映抗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生成因子间平衡状态,若异常说明抗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生成因子处于失衡状态,提示发生了血管内皮损伤,故可将其作为子痫前期的预测因子。本研究结果也显示,sFlt-1、PIGF单项检测对子痫前期均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但sFlt-1/PIGF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更高,提示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可能比单项检测更佳。

早期有研究显示[8],相比正常孕妇,子痫前期孕妇血液中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更低。国外研究显示[9],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比正常妊娠孕妇更低。国内也有多篇文献显示[10],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会增加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病概率。本次研究中子痫前期孕妇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孕妇,且子痫前期病情越重,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越低。这可能是因为25-羟基维生素D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形成及内皮细胞萌芽有抑制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减少会造成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从而增加子痫前期发病风险。子痫前期孕妇存在着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纤溶/抗凝系统失调,而这些变化均与凝血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常规的凝血四项检查对血栓前状态及凝血功能改变的敏感度并不高。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生成的特异性终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引起的继发性纤溶过程中才会出现,故其可作为反映体内纤溶亢进与高凝状态的可靠标记物。孕妇由于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其机体内的凝血系统与抗凝血系统平衡被打破,血液通常处于高凝状态,继发性纤溶系统被激活,凝血与纤溶系统发生异常,所以在孕期更容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出血等多种产科并发症。有研究还发现[11],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孕妇D-二聚体水平呈上升趋势,晚期妊娠孕妇与产褥期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最高。有研究显示[12],子痫前期患者机体处于病理性高凝状态,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异常升高,并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孕妇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度子痫前期孕妇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度孕妇。ROC曲线数据显示,sFlt-1、PIGF、25-羟基维生素D、D-二聚体单独检测对子痫前期均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但4项指标联合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提示在孕早期行sFlt-1、PIGF、25-羟基维生素D、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妊娠早期联合检测sFlt-1、PIGF、25-羟基维生素D、D-二聚体,对子痫前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由于本次研究仅选取了妊娠早期孕妇进行研究,各项指标与子痫前期的关系还有待更大样本量及整个孕期动态监测结果予以证实。

猜你喜欢
子痫羟基二聚体
阿司匹林配合钙剂和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先兆子痫的应用进展
羟基喜树碱PEG-PHDCA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12β-羟基藜芦酰棋盘花碱在小鼠体内的代谢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HSP70、NF-κB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