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县和清镇市农村居民对食管癌高危饮食生活方式及防治认知现状调查

2018-06-07 07:56莫帅佳王喻田东黄桁姜凯元邓靓雅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两地农村居民食管癌

莫帅佳 王喻 田东 黄桁 姜凯元 邓靓雅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理类型有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等,我国90%以上的食管癌病理类型是鳞癌,具有多因素致病、地理分布显著不均等特点[1]。肿瘤转移和复发是食管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通常被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法[2],但预后仍不理想,5年生存率为5%~30%[3]。目前根治性食管癌切除后5年复发率高达40%以上,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20%[4,5]。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多处于中晚期,相当部分患者已不能手术治疗,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但是早期食管癌手术10年生存率可达 95%[6]。本次调查地点为食管癌高发区盐亭县和非高发区贵州省清镇市的农村居民,四川省盐亭县自2006年起被卫生部列入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的监测点。在1990—1992年的食管癌病死率调查中,盐亭县为76.72/10万,贵州省为2.87/10万,两地相差近26倍[7]。通过对两地居民的生活状况、饮食习惯及对食管癌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在食管癌高发区及非高发区的饮食结构,为进一步提高食管癌早诊、早治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2017年7月入户调查食管癌高发区和非高发区农村居民共365人,其中食管癌高发区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200人,非高发区贵州省清镇市麦格乡地区165人。

二、 调查方法和内容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招募川北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的在校学生,经统一培训后,调查人员以面对面问答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并记录结果。调查内容: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家庭去年(2016年)和近10年(2006—2016年)的饮食情况及对食管癌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其中食管癌的常见诱因、主要症状、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参考文献[8]。

三、 统计学方法

原始数据录入Excel 表格,导入SPSS 22.0统计软件,被调查者的年龄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被调查者的性别、饮食状况、饮水来源、对食管癌认知情况的构成均以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 食管癌高发区和非高发区居民年龄和性别构成比较

食管癌高发区被调查者共200人,其中男性103 人(51.5%),女性97人(48.5%);中位年龄为54岁,四分位数间距(39~68)岁。食管癌非高发区被调查者165人,其中男性83人(50.3%),女性82人(49.7%),中位年龄为53岁,四分位数间距(43~68)岁。两地被调查者年龄分布和性别构成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293,P=0.588;χ2=0.052,P=0.820)。

二、 食管癌高发区和非高发区居民饮食状况比较

1. 2016年两地居民饮食状况比较:卡方检验显示,两地居民饮食结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喜烫热、辛辣和烧烤食物少”分别占总比例的73.0%、47.5%和88.0%,非高发区居民分别占37.0%、23.0%和72.1%,高发区居民均显著低于非高发区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10,P<0.001;χ2=23.374,P<0.001;χ2=14.707,P<0.001)。高发区居民“多食泡菜”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高发区居民,“少食泡菜”的比例明显低于非高发区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25,P<0.001)。高发区居民“多食腌菜”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高发区居民、少食腌菜的比例明显低于非高发区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13,P<0.001)。高发区居民“多食酸菜”的比例明显低于非高发区居民,“少食酸菜”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高发区居民,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426,P=0.006)。高发区居民食用新鲜食品,如“蔬菜水果、豆制食品量多”的比例分别占41.5%、26.0%,非高发区居民所占比例为38.0%、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5,P=0.052;χ2=0.063,P=0.802)。

2. 近10年两地居民饮食状况比较:卡方检验显示,两地居民饮食结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高发区居民食用新鲜食品,如“食用蔬菜水果、豆制食品量逐渐增多”的比例分别占37.5%和17.5%。高发区居民和非高发区居民“食用酸菜量少”的比例分别占46.0%和15.2%。

表1 食管癌高发区和非高发区居民2016年饮食状况比较[n(%)]

注:调查时将每天都食入定义为“多”,平均每月食入不超过1次为“少”,其余为“一般”。

表2 盐亭县和清镇市农村居民近10年饮食状况[n(%)]

注:每张问卷只调查一户人家近10年的食入量,取近10年内每一年均值来定义“不变、逐渐增多、逐渐减少”

三、 两地居民饮水来源比较

调查显示:食管癌高发区农村居民的主要饮水来源是自来水和挑水中的深井水,分别占64.5%和13.5%;非高发区农村居民主要饮水来源是自来水和挑水中的泉水,分别占60.0%和27.3%,两地居民饮水来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25,P<0.05)。两地居民饮用自来水的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781,P=0.377),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饮用深井水的比例高于非高发区,饮用泉水的比例低于非高发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0,P<0.001;χ2=35.045,P<0.001);但两地居民饮用浅井水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5,P=0.375)(表3)。

四、 两地居民对食管癌的认知情况比较

在食管癌高发区居民中,了解和清楚食管癌的居民比例占24.0%,了解和清楚食管癌常见诱因的占18.0%,了解和清楚食管癌的主要症状、治疗措施、预防措施、政府干预措施的分别占22.0%、12.0%、11.5%和9.0%。在非高发区居民中,了解和清楚食管癌的居民比例占6.1%,了解和清楚食管癌常见诱因的占4.2%,了解和清楚食管癌主要症状、治疗措施、预防措施、政府干预措施分别占3.6%、1.8%、1.8%和0。两地居民在食管癌知晓率、食管癌常见诱因以及食管癌主要症状、治疗措施、预防措施、政府干预措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3两地居民饮水来源比较[n(%)]

注:两地居民饮水来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25,P<0.05)

表4 盐亭县和清镇市农村居民对食管癌的认知情况

讨 论

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9, 10]显示,食管癌的发生与饮食状况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喜食烫热饮食、泡菜、烧烤、辛辣食品等是食管癌高发区居民的饮食特点;多食用蔬菜水果、豆制食品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会增加防癌物质的摄入,减少食管癌的发病率。在食管癌几大高危因素中,喜烫热饮食、辛辣食品会造成食管黏膜慢性理化损伤,使其对致癌因素敏感而更易发生癌变,从而增加病变的可能性和发病的危险性[11, 12]。经常食用酸菜、腌菜等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的食物,易在体内形成致癌的亚硝胺,引起食管癌的发生[13]。也有许多学者从多角度来研究饮用水源与食管癌的关系,发现饮用水类型、水质与食管癌高发区的“三氮”摄入有关[14]。1969—2003年盐亭县男性居民食管癌病死率下降了32%,女性下降了36%;2004—2009年盐亭县居民食管癌病死率呈每年5%的下降趋势[15, 16]。

食管癌高发区常常因贫致病,因病返贫。Wang等[17]认为社会经济是影响食管癌发病率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在政府和群众的不懈努力下,食管癌高发区社会经济有所提高,饮食结构有较大改善。对两地居民饮食状况构成比具有明显差异的饮食进一步比较,结果发现:两地被调查者在喜食烫饮食、泡菜、辛辣及烧烤食品等几大高危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多食泡菜”和“多食腌菜”的比例均高于非高发区居民,“少食泡菜”和“少食腌菜”的比例均低于非高发区居民;高发区居民“多食酸菜”的比例低于非高发区居民,高发区居民“少食酸菜”的比例高于非高发区居民;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喜烫热、辛辣和烧烤食物少”的比例均高于非高发区居民。高发区居民去年食用的新鲜食品,如“蔬菜水果、豆制食品量多”的比例两地相近。近10年中,高发区居民食用新鲜食品,如蔬菜水果、豆制食品量逐渐增多的比例分别占37.5%和17.5%。2016年高发区居民“多食酸菜”的比例低于非高发区居民,“少食酸菜”的比例高于非高发区居民,这与近10年高发区和非高发区居民食用逐渐减少有关,说明近年来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饮食结构有所改善。

调查显示,两地居民的饮水来源也有一定差异。食管癌高发区农村居民的主要饮水来源是自来水和挑水中的深井水,非高发区农村居民的主要饮水来源是自来水和挑水中的泉水;高发区饮用深井水的比例高于非高发区,饮用泉水的比例低于非高发区;但两地饮用自来水和浅井水的比例相近。非高发区人群的饮水条件较差。

本次调查结果与田东等[18]在2010年所调查的饮食结构比例有所不同,并且近10年来当地居民对有致癌因子的食物摄入下降比例升高,说明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饮食明显改善,水质甚至高于非高发区,这与政府实行的改水工程、吃深井水、用自来水密切相关,明显改善群众的饮水条件,减少了“三氮”的摄入。尽管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去年在“喜烫热、辛辣和烧烤食物食入量少”的总体趋势低于非高发区,但两地食管癌病死率相差仍巨大,与田东等[19]在两地的调查结果相同。这是由于食管癌与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协调作用所导致,致癌因子与细胞遗传因素结合导致细胞遗传基因突变逐渐积累为恶性肿瘤的结果,进一步证实提示食管癌是综合病因并不与单一因素有关[20]。

在四川东北部食管癌高发区开展食管癌防治已有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食管癌防治知识的普及度仍较低,高发区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2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发区居民在知晓食管癌及食管癌常见诱因及其主要症状、治疗措施、预防措施、政府干预措施方面均优于非高发区居民。有研究[22]表明,早期食管癌5年生存率超过95%,但食管癌在病程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从发生到出现明显症状需要2~3年时间,而从明显症状到死亡的自然病程时间不到1年,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23]。要想降低食管癌高发区居民的病死率,除了政府需要积极开展早诊、早治的政策以外,与群众对食管癌认知情况有很大的关系,会导致他们的行为方式有所改变[24, 25]。因此,在高发区防治食管癌,降低发生率,提高早诊、早治率是非常必要的,是提高对食管癌的认知度、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的前提[26]。

综上所述,对比食管癌高发区和非高发区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饮食习惯及对食管癌认知状况,可见政府对食管癌高发区的防控政策已取得一定的效果,高发区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食管癌防治知识的普及度还较低,需政府继续加强这一方面的防治工作,以减轻食管癌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提升食管癌高发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致谢:衷心感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的付茂勇教授、程良医师和贵州省人民医院韩连奎医生在课题完成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熊雪佑、关业兰、陈一溶、陈玮、朱光耀、冯虎豪、肖芷雪、候小玉、杨术同学对本文现场问调查卷及数据收集所提供的帮助。

参 考 文 献

1 左婷婷, 郑荣寿, 曾红梅, 等. 中国食管癌发病状况与趋势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16, 38(9):703-708.

2 Mirinezhad SK, Jangjoo AG, Seyednejad F, et al. Impact of tumor length on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resected esophageal cancer[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4,15(2):691-694.

3 Huang YM, Wang CH, Huang JS, et al. Treatment-associated severe thrombocytopenia affects survival rate in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J]. Indian J Cancer,2015,52(3):454-460.

4 Fang Y,Fang D,Hu J.MicroRNA and its roles in esophageal cancer[J].Med Sci Monit, 2012, 18(3):RA22-RA30.

5 Chen MF,Yang YH, Lai CH, et 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a nationwide analysis[J]. Ann Surg Oncol, 2013, 20(9):3023-3030.

6 马永富, 褚剑, 侯晓彬, 等. 240例早期食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5,(6):419-421.

7 邹小农, 鲁凤珠, 张思维,等. 中国1990年—1992年食管癌死亡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肿瘤, 2002, 11(8): 446-449.

8 王仕杰, 王其彰. 食管癌和赏门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9 Liu X, Wang X, Lin S, et al. Dietary patterns and the risk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n a rural population[J]. Clin Nutr, 2017, 36(1): 260-266.

10 Song Q, Zhao L, Li J, et al. Fruit consumption reduces the risk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Yant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Asia Pac J Public Health, 2015, 27(4): 469-475.

11 Yu X, Zhang T, Zhang H, et al. Comparison of lifestyl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mong high risk immigrant and low risk host residents: implications for esophageal cancer etiology[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0,11(6): 1827-1831.

12 陆建邦, 连士勇, 孙喜斌等. 林州食管癌发病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12(21):434-436.

13 Song QK, Zhao L, Li J, et al. Adverse effects of preserved vegetables o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esophagus and precancer lesions in a high risk area[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3, 14(2): 659-663.

14 Rolland D, Raharijaona M, Barbarat A, et al. Inhibition of GST-pi nuclear transfer increases mantle cell lymphoma sensitivity to cisplatin, cytarabine, gemcitabine, bortezomib and doxorubicin[J]. Anticancer Res, 2010, 30(10): 3951-3957.

15 陈君泽, 杜辉章, 顾元凯,等. 盐亭1969~2003年食管癌流行趋势分析[J]. 四川医学, 2005, 26(1): 3-4.

16 李军, 王栋, 江翠萍,等. 2004年—2009年盐亭县食管癌死亡率变化趋势[J]. 中国肿瘤, 2010, 19(9): 573-576.

17 Wang N, Cao F, Liu F, et al. The effect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health-care delay and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J]. J Transl Med, 2015, 13: 241.

18 田东, 贺巧, 付茂勇, 等. 食管癌高发区农村居民饮食状况及对食管癌认知调查[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0, 25(2): 470-473.

19 Tian D, Mo SJ, Han LK, et al. Investigation of dietary factors and esophageal cancer knowledge: comparison of rural residents in high- and low-incidence areas[J]. Sci Rep, 2018, 8(1):4914.

20 代丽萍, 王凯娟, 张建中, 等. 以人群为基础的食管癌高发区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家系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 43(7): 597-600.

21 Wang X, Fan JC, Wang AR, et al. Epidemiology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Yanting - regional report of a national screening programme in China[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3,14(4): 2429-2432.

22 Pennathur A, Gibson MK, Jobe BA, et al. Oesophageal carcinoma[J]. Lancet, 2013, 381(9864): 400-412.

23 Domper Arnal MJ, Ferrández Arenas, Lanas Arbeloa. Esophageal cancer: Risk factors, screening and endoscopic treatment in Western and Eastern countrie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 21(26): 7933-7943.

24 Myers RE, Wolf TA, McKee L,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tention to undergo annual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 among African American men in Philadelphia[J]. Cancer, 1996, 78(3): 471-479.

25 Hebert JR, Adams SA, Daguise VG, et al. Esophageal cancer disparities in South Carolina: early detection, special programs, and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J]. J S C Med Assoc, 2006, 102(7): 201-209.

猜你喜欢
两地农村居民食管癌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轨交项目连中标,东南两地传喜报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养虾人都惊呆了!4月之前投了这个苗,萧绍两地超九成用户成功卖虾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