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透患者桡动脉钙化与骨桥蛋白、骨保护蛋白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相关性分析△

2018-06-07 02:13廖彦昭陈圳炜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骨桥蛋白桡动脉孵育

廖彦昭 陈圳炜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肾内科 深圳 518033)

肾脏疾病作为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随着近年来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升,如何实现对慢性肾脏疾病的有效治疗成为了诸多研究学者所关注的内容。临床经验表明,终末期肾脏病约占慢性肾脏疾病的1.7%~5.8%[1~3]。基于此,本研究为了研究MHD患者血管钙化的早期诊断和预防,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于院内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治疗的70例MHD患者,根据其是否出现了RAC将其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分析患者RAC与OPN、OPG和BMP-2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治疗的70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为29岁~79岁,平均年龄(51.74±13.89)岁。所有患者均于院内接受了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治疗,且签署了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了近期维生素D冲击治疗、急性感染、创伤、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甲状旁腺切除术、抗癫痫治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通过术后对患者桡动脉修剪后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24h后石腊包埋,切片。首先进行HE染色,初步观察血管结构,观察血管内膜、中膜、外膜的基本层次,以及是否存在其他血管病变,采用钙盐特异性染色法(茜素红S法)对动脉进行钙化染色,钙化染色阳性表现为橙红色。每例染片8张,钙化积分取平均值,<1定义为无钙化,1~2.5为轻中度钙化,>2.5~4为重度钙化。根据钙化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钙化组(轻中度钙化、重度钙化)。钙化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29岁~77岁,平均年龄为(50.28±14.45)岁,血液透析时间为(7.40±5.53)年,其中轻度钙化患者12例,重度钙化患者20例;非钙化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为32岁~79岁,平均年龄为(52.97±12.90)岁,血液透析时间为(7.38±4.8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取免疫组化法检测OPN、OPG和BMP-2水平,操作方法如下:(1)使用二甲苯对石蜡组织脱蜡处理,梯度酒精至水化;(2)将10g/L的双氧水阻断溶液对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处理,并于室温条件下孵育10min;(3)使用枸橼酸缓冲液对组织抗原进行热修复,同时滴入非免疫性动物血清对组织中的非特异性吸附进行阻断,室温条件下孵育10min;(4)分别将OPN、OPG和BMP-2抗体滴入不同的组织标本中,放置于37℃的孵育器内孵育1~2h,随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控制染色3~10min。在光学显微镜下,OPG、OPN、BMP-2阳性信号位于胞质,为棕褐色。免疫组化结果使用Image Proplus 6.0数码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根据组织的染色情况制定阳性判定标准如下:细胞质呈棕黄色或棕褐色即可判定为阳性细胞。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配对t检验,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r表示相关系数,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OPN、OPG和BMP-2检测结果

钙化组的OPN、OPG和BMP-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钙化组(P<0.01),见表1。

2.2 MHD患者RAC与OPN、OPG和BMP-2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的RAC程度与OPN、OPG和BMP-2均呈正相关(r=0.586,0.621,0.653,P<0.05),即MHD患者的桡动脉钙化程度越高,患者的OPN、OPG和BMP-2阳性率越高。

表1 两组患者的OPN、OPG和BMP-2检测结果比较[n(%)]

组别nOPNOPGBMP-2阳性阴性阳性阴性阳性阴性钙化组3222(68.75)10(31.25)24(75.00)8(25.00)23(71.88)9(28.12)非钙化组3811(28.95)27(71.05)10(26.32)28(73.68)8(21.05)30(78.95)χ211.04416.48318.185P<0.001<0.001<0.001

3 讨论

RAC作为M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其主要是因为受到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体内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等原因,从而导致桡动脉出现了钙化,而MHD作为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首选途径,如何降低MHD患者的RAC发生率也成为了临床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学者针对MHD患者RAC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刘艳宾等[3]认为OPN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分泌性磷酸化糖蛋白,同时也是人体中重要的外基质蛋白,在细胞的扩散以及黏附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涂曦文等[4]指出,OPG是一种可以对骨细胞生成产生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并在动脉钙化中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苏春贺等[5]选取了53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患者的RAC发生率为18.87%,而出现RAC患者的OPG和OPN水平均表现为异常增高。BMP-2是转化生长因子-β细胞因子超家族当中的一员,其在血管发育以及血管的病理和生理过程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也使其在血管钙化中产生了一定的诱导作用[6]。然而,目前临床中针对MHD患者RAC与OPN、OPG和BMP-2相关性的研究却相对较少,阻碍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本研究发现,7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出现了RAC,发生率高达45.71%,这与江珊等[6]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数量较少。从两组患者的OPN、OPG和BMP-2的检测结果来看,钙化组的OPN、OPG和BMP-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钙化组(P<0.01),说明OPN、OPG和BMP-2的异常阳性表达可以有效体现出MHD患者的桡动脉钙化情况,从而实现对RAC的早期诊断,为疾病的预防以及患者预后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本研究发现MHD患者的桡动脉钙化程度与OPN、OPG和BMP-2均呈正相关(r=0.586,0.621,0.653,P<0.05),即MHD患者的桡动脉钙化程度越高,患者的OPN、OPG和BMP-2阳性率越高。

综上所述,MHD患者的RAC与OPN、OPG以及BMP-2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OPN、OPG和BMP-2异常阳性表达有助于MHD患者的RAC早期诊断和预测,但目前病例数较少,仍需通过后续的病例积累进一步证实,若能肯定其关联性,则可广泛应用和推广。

1 周锐,许建中,周华东.雌激素、维生素D和骨形态发生蛋白质与骨质疏松症及心脑动脉钙化的发生机制.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7,22(1):83~86.

2 李欣遥,张良荣,冯娟.血清骨桥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3):287~290.

3 吴艳,黄兰.骨形态发生蛋白9体外诱导牙囊细胞的成骨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4):2255~2260.

4 刘艳宾,金卫东,秦洁洁,等.血浆骨桥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35~36.

5 涂曦文,彭佑铭,唐东兴,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6):613~616.

6 江珊,于洪伟,王伟.血清骨桥蛋白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9):911~914.

收稿日期:2017-07-13

作者简介:谢日伦(1974-),男,汉族,广东江门人,大专,骨伤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骨科。

猜你喜欢
骨桥蛋白桡动脉孵育
优化后精液孵育时间对精子DNA完整性、顶体反应率及IUI临床结局的影响
三物黄芩汤组分(群)配伍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中的相互作用
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2种成分的测定及其代谢
应用快速孵育法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过程探讨——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为例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布地奈德对哮喘气道重塑大鼠骨桥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骨桥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