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过敏性紫癜儿童消疹时间、住院时间的影响

2018-06-07 02:14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紫癜过敏性住院

冯 玉 璐

(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 新乡 453000)

过敏性紫癜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是儿科多发病,发病前伴有一系列前驱症状,如低热、呼吸道感染等,继而皮肤黏膜有散在瘀点形成,于2~3周后逐渐消退,并出现新皮疹[1]。因患儿年龄小,治疗依从性欠佳,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予以护理干预,确保其配合治疗,促进病症好转。以往沿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效果不理想,鉴于此,本院选取150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纳入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150例患儿进行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儿科疾病诊疗指南》[2]中的标准,经临床检查、症状体征证实;神志清楚,有一定表达能力;患儿及其家长知晓研究内容,由家长与本院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哮喘、消化道出血、肾炎等并发症;神志异常;不具备表达能力;不愿纳入研究。本次研究方案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将患儿分成常规组(75例)、临床路径组(75例)。常规组为常规护理,女31例,男44例;年龄3~13岁,均值(7.19±3.26)岁;临床分型:肾型17例、关节型19例、单纯型24例、混合型15例。临床路径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女32例,男43例;年龄3~14岁,均值(7.87±3.58)岁;临床分型:肾型16例、关节型18例、单纯型25例、混合型16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儿入院后予以常规的用药指导、病情观察、饮食干预等护理,除此之外,指导患儿适度进行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临床路径组:(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8名护士组成,推选1名为组长,带领组员完成各项工作;(2)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利用循证护理方法设置路径,首先了解患儿身体现状,针对如何予以皮肤护理、保护隔离、预防感染、调整饮食等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后总结方案,根据住院时间制定护理计划,形成护理路径;(3)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按照所构建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由组长监督各护士工作到位情况,并及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4)具体实施方法:①入院第1d,向患儿及家长介绍医院环境,监测生命体征,讲解相关保护隔离、皮肤护理等相关知识,指导用药。叮嘱患儿当皮肤出现不适症状时,不要抓挠,可取适量药膏涂抹,缓解不适症状,受损皮肤不要沾水,若被汗液浸湿,需立刻擦干,防止感染。饮食方面要忌食辛辣、酸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发物;②入院第2d,讲解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预防以及治疗方法,并留取尿液样本,明确是否发生变异,针对有变异的患儿需及时查询原因,予以对症处理;③入院第3d,护士需鼓励患儿参与运动,如做早操、慢跑等,使其养成良好运动习惯;④入院3d后,护理人员要观察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并询问患儿及家长需求,总结护理优势与不足,在日后护理工作中不断做出改进,满足其需求。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记录患儿的住院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并于患儿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评估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利用SF-36量表(健康调查简表)[3]评估,内容为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躯体功能、心理健康、肌体疼痛、躯体角色等内容,评估患儿总体健康情况,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临床路径组住院时间以及消化道症状、关节疼痛、皮疹消失时间均小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分值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3个月后,两组分值明显上升,高于护理前(P<0.05),且临床路径组护理后各时段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病,近年来,该病有逐年增长趋势,临床在予以治疗的同时,还需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治疗依

组别住院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消化道症状消失皮疹消失临床路径组8.44±3.1211.45±2.263.25±2.0411.57±2.56常规组11.49±4.0319.24±5.686.24±3.787.34±2.87t5.18311.0366.0289.525P0.0000.0000.0000.000

组别护理前护理1个月护理3个月临床路径组67.52±12.7576.43±9.5487.41±7.45常规组68.49±11.9871.28±8.7680.53±6.41t0.4803.4446.062P0.6320.0010.000

从性,使患儿病情改善。在传统护理工作中,因内容实施缺乏计划性、科学性,导致无法取得理想护理效果,要求医院转变护理模式。

临床路径护理是一种系统化、整体化护理方式,在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中适用,要求护士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确保内容合理[4]。临床护理路径首先要成立护理小组,然后经小组讨论明确护理内容,制定每日护理计划,组长需对护理过程进行督促,及时发现护理问题,提出并指导护士纠正错误[5]。这种护理方式有利于使患儿需求最大限度满足。

研究显示,临床路径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症状消失时间小于常规组,表明该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另外,临床路径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效果优于常规组,说明这种护理方式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促进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 田立东.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刊,2016,18(5):515~516.

2 李志勇,李刚,席加水.儿科疾病诊疗指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 许军,胡敏燕,杨云滨,等.健康测量量表SF-36.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1999,8(2):150~152.

4 黄昊,张然,张阳,等.两系统数据整合在临床路径数据统计的实践.中国病案,2016,17(10):55~58.

5 薛军,黄先涛,靖超,等.以临床路径管理为基础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中国医药导报,2015,12(5):153~155.

猜你喜欢
紫癜过敏性住院
妈妈住院了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过敏性肺炎患者的CT诊断表现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