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种植活动绽放探究之花

2018-06-07 11:58张久妹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8年4期
关键词:玉米棒玉米粒玉米

张久妹

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及家长资源,于是种植便成了本园重要的课程资源。陶行知先生说:“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会有丰富的收获。”因此,针对当前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存在重形式、成人代劳、忽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情况,我们希望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开展真正属于幼儿的种植活动,充分为幼儿提供自主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当他们参与种植,从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便会完整享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探究的过程,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接下来,我以大班种植活动“玉米的一生”为例,分析种植活动中幼儿的探究行为。

播种篇——猜测、对比中激发兴趣

关于玉米如何播种,孩子们有很多的疑问,只有孩子想问了,想知道了,活动才能更好地、持续性地深入。“玉米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吗?”“直接放在水里会不会长?”“丢到我们的沙坑里会发芽吗?”从孩子的问题入手,我们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主种植。于是,孩子们准备了一个个小纸杯,有的装土,有的注水,还有的放黄沙,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玉米粒放进去,轻轻将自己的纸杯放到温暖的阳光大棚下。一周后,土培的种子开始悄悄地冒出了小绿芽,以后的日子,他们每天都期待水培和沙培的玉米能够发芽,可惜直到发现水培的玉米粒开始腐烂,他们才确定了水和黄沙并不适合玉米很好地发芽或成长。

幼儿园的种植不应是标准种植,也就是直接教给幼儿种植方法,幼儿按照程序实施的活动,它完全可以是这样的试误种植,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去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会大大地激发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在玉米的播种过程中,老师对于孩子提出的关于播种的疑问能够认真对待,并且充分引导他们进行猜一猜、想一想,当孩子们提出了不同种植方法之后,放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性对比种植——土培、水培、沙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丰富了“什么样的环境才最适合玉米生长”的经验,而且还体验到了种植的乐趣,孩子们从选种开始到亲手种植,完全成为种植的小主人。

移栽篇——讨论、测量中亲历探究

【发现问题】经过二十多天的生长,孩子们发现玉米叶长宽了、变长了,不光如此,叶子也变得越来越多,原先放在阳光大棚下的一个个挨着的纸杯被一片绿绿的玉米叶遮住,大家都已经看不到纸杯,不知道哪一个是自己种的了,这该怎么办呢?

【讨论解决】晨间谈话时,老师邀请孩子们分享了种植园的困惑,于是全班引发了一场关于“移栽玉米”的话题讨论。彤彤说:“玉米大了,可以把它们分开一点。”“是的,奶奶说大了的玉米不分开会长不高的。”乐乐显得很开心。“那分开多远合适呢?”老师追问,讨论继续进行。孩子们用手、脚以及身边的工具比划着。“应该有这本大书这么长。”“两棵玉米中间隔长方形积木那么长。”“跟表演区的魔仙棒一样长。”……

【测量移栽】为了更好地进行移栽活动,老师要求孩子们回家以后再向家长请教玉米移栽的注意点,小家伙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移栽所需的工具、移栽時两棵玉米间留有多大的空间最适宜、移栽后需要浇水等注意点。同时,家长们也用布条、绳子、小木棒、树枝等工具直观地告诉孩子移栽时的株距。移栽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用家长提供的布条、绳子等工具先进行测量,选准种植地点,重新将玉米搬家。

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幼儿是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此次“玉米移栽”活动中,老师鼓励幼儿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适当进行追问“分开多大的距离合适呢?”进一步提出了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以此激发幼儿更深层次的学习。孩子们在热烈讨论以及自主向家长调查过程中,积极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当孩子们亲手移栽玉米时,他们学会使用工具进行操作,用简单的布条、绳子、树枝等材料进行测量,并掌握了一定的测量技巧,将自己主动获取的认知经验运用到实践当中,实实在在进行探究体验,当孩子们亲历探究,他们发现了科学活动的乐趣,完整享受整个探究过程,探究能力也获得发展。

成长篇——观察、记录中丰富经验

移栽后的玉米“蹭蹭蹭”地往上长,成长中的玉米总会带给孩子们惊喜。孩子们用尺子、长积木、绳子等工具进行测量,不光量到玉米的高度,他们还将绳子围着玉米秆绕个圈来测量玉米秆有多粗,再数一数玉米又长了几片新叶子,同时还将测量到的数据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他们或画、或写记录下自己的发现。通过观察、记录、比较,小伙伴之间相互交流,他们找到了种植园地里的“玉米之王”。近两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坚持观察、记录,他们发现了玉米能生长出红色的根,就像爪子一样伸进泥土里;玉米秆顶部还会出现像芦苇一样的花絮,风一吹花絮会飞;在植株中间开始出现小小的玉米苞,而且随着玉米苞逐渐长大,孩子们又发现玉米苞的上端开始长出淡黄色的“头发”,“头发”的颜色会逐渐变化,淡黄色——彩虹色——紫色——咖啡色,直至“头发”枯萎,玉米苞也变得越来越大……这一切的发现令他们很兴奋,每次观察到玉米的变化,孩子们会及时记录下来,并且将自己记录的内容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

聚焦观察、记录,教师引导孩子交流自己的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如同玉米一样生长。在玉米成长的整个期间,玉米本身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对于幼儿来说都是很新奇的。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幼儿用画画、写写,甚至更开放的方式来记录玉米的生长过程,并尝试与他人交流分享,这样,孩子们的记录才有意义,不是为记录而记录。通过记录,孩子们获得有关玉米生成的丰富的经验,了解了玉米生长过程中不断的变化过程——开花、抽穗、吐丝、结实,记录和分享很好地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让探究更实在。当然,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不忘精心照料,除草、施肥,与玉米建立了深厚的联系,主动获取了很多关于玉米生长的科学经验。

丰收篇——实践、发现中享受喜悦

收获的季节到了,胖胖鼓鼓的玉米棒吸引着孩子们,终于,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孩子们戴上手套,来到种植园地开始掰玉米了。大家拿着掰下来的玉米棒开始比较:比一比,谁的玉米棒子最大?一个玉米棒上有多少玉米粒啊?你的玉米棒是什么颜色的?紫色的玉米粒种出来的还是紫玉米吗?为什么这个玉米棒上有紫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的玉米粒呢?好多的问题在孩子们心中蔓延,但是这一点都不打紧,因为经过了玉米的播种、移栽和生长,他们有能力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收获的喜悦已经让孩子们很兴奋了。

丰收无疑是最喜悦的,孩子们参与实践活动,体验收获的快乐,不仅如此,收获中仍会伴随问题的发现,玉米的大小、多少、颜色都会成为下一个探索的重点。张雪门先生认为:“从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驾驭环境的能力。”孩子们在实践中自主发现的问题或许又会生成一个个精彩的探索行动,对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支持、鼓励与引导,让孩子们继续进行深入有效的探索,让孩子通过探索和行动来获得自身的发展。

从播种到丰收,老师与孩子一起见证了玉米的一生,虽然中间经历的时间较长,但整个过程是幸福的,他们自由自在地进行观察、探索、发现,建构了关于玉米的相关经验,习得了种植的技能。由此可见,种植不再仅仅是一个形式化的存在,我们应与孩子一起深入其中,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孩子们才会体验到种植的乐趣,完整享受整个探究过程,激发探索兴趣,发展探究能力,进而真正促进孩子的深度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玉米棒玉米粒玉米
收玉米啦!
一个巨大的玉米棒
暴脾气玉米粒
每天做好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