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2018-06-11 09:57陈太让
东方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养成策略留守儿童行为习惯

陈太让

摘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再加上生活的需要,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城务工,而这就导致一大批儿童成为留守儿童。尤其是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家庭发展,甚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问题则更为突出。因此,本文主要以海南黎族留守儿童为例,对这些缺乏家庭教育的儿童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前言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农民工纷纷选择进城务工,谋求发展。而这些进城的农民工,大多为中青年群体,多数都已结婚生子,故而导致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而监护这些留守儿童的主体则普遍存在年龄大、身体素质差以及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进而就使得留守儿童在道德、行为习惯上的教育空白或是不適应等,最终导致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得其成长与发展受到影响[1]。针对海南黎族人民,大多生活在偏僻的山区,经济条件较差,这就使进城务工的人数更增加;再加上《海南省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黎族的农村人口可以生育三个孩子,因此,更是增加了留守儿童数量,使得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问题更为突出[2]。因此,本文就以海南黎族为例,对黎族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进行探讨,并总结了以下几点策略。

1.教师要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而作为教师,尤其是面对小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始终秉爱心、怀信心、有耐心。而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往往表现为心理闭塞、性格内向等,但其情感尤为细腻,容易因为一些小矛盾或与教师沟通不畅等,而发脾气甚至离家出走。因此,教师要对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尽量用心灵去与学生进行沟通,用心呵护孩子,温柔教育,尽量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者,教师作为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教师的每一个行为、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在面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上,应该充分发挥教师榜样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自身做起,从而影响学生行为。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一个任务“比一比一个月内谁花的零花钱最少”,而教师也参与到这样一个任务中,在一个月后,让每个学生列出自己一个月的账本,教师也将自己的账本列出,跟学生比一比。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拉近与留守儿童的距离,以增加其内心的温暖;另一方面,还能在教师这个榜样的带领下,促使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2.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在关爱中培养良好行为

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相对于其他留守儿童,更为孤独、更无依无靠,因为有不少少数民族人民是由于地理或历史原因,从原本居住的大山深处迁移到河谷、平坝等地带,他们在这些地方定居后,就将子女送到当地的学校就学,而为了生存与发展,又需要到外地城市务工[3]。因此,使得这些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一方面既没有父辈的关爱,同时又缺乏亲戚朋友诉心声。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让这些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融入到班级的怀抱当中,并在班级的影响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对于海南黎族的留守儿童来说,班级的怀抱能够给予其巨大的温暖。因为自古以来,黎族人民居住相对集中,他们对于这种“大家庭”式的聚居模式有一种安全感。所以,利用班级的“大家庭”能够给予黎族留守儿童一定的安全感,从而尽可能地填补他们在情感上的空白,使得他们在班级的关爱下健康成长与发展。例如,针对一些黎族留守儿童存在经常说谎、打架或骂人等行为,如果教师总是对其进行批评,使得同学远离他们,这只会加剧这种不良行为的养成。此时,教师应该发挥班级的作用,首先可以让班干部尝试着去主动接近他们,与其做朋友,引导他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同时,教师也应该主动跟他们交流,并鼓励其他学生多关心他们,主动跟他们聊天,当他们出行骂人、打架等不良行为时,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其这样做的原因;当他们心情低落或是生病时,鼓励同学们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其分担内心的痛苦,并给予他们关心,关爱。从而使这些问题留守儿童回归到班级体中,感受班级的温暖,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到家长与教师的密切配合

学校教育作影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成长与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学校在对这些留守儿童展开校内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是父母教育、关爱缺失的问题,而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很难被取代的,因此,对于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做到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例如,针对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教师需要与其父母建立电话联系或是微信、QQ等联系,并通过这些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情况,并与家长交谈教育的方法,适当时对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同时,教师需要密切了解留守儿童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他们的行为发展趋势,适当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与家长交流的机会,例如微信视频、QQ视频等,以缓解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思情绪。通过家庭——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介入,能够起到双重教育,强化指导的作用,进而促使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升留守儿童法律意识

很多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处于无亲无友管束的状态,养成了散漫、我行我素的习惯,对于黎族人民来说,一方面,他们相对汉族而言宗教色彩习俗更为突出,并且,在旧社会时期,由于受到旧社会统治者长期的压迫与种族歧视,使得他们的自尊心更为敏感。所以,黎族留守儿童如果长期与社会闲杂人等交往,很容易养成一些严重的不良行为习惯,再加上民族自尊心的趋势,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儿童的法制宣传教育,对于杜绝学生的犯罪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邀请办案民警进校园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为学生分享一些经典案例,从而提升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使其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

小结

总而言之,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促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温润强.浅谈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小作家选刊,2016(31).

[2]韦志略.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J].读写算:教师版,2015(28):212-212.

[3]邓秀益.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在校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J].读书文摘,2016,18(2).

[4]熊国平.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速读旬刊,2014(3).

猜你喜欢
养成策略留守儿童行为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优化幼儿午睡管理的实践研究
阅读视角下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生卫生习惯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中职生数学习惯养成策略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