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高韧Q420qE桥梁钢SHCCT曲线测试与焊接工艺制定

2018-06-13 08:47谯明亮王同良康双双
天津冶金 2018年1期
关键词:粒状板条贝氏体

谯明亮,王同良,康双双

(1.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板材事业部,江苏南京210035;2.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秦皇岛066004)

前言

中国铁路桥梁正在向高速、重载、大跨和整体焊接节点方向发展,这对桥梁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不仅要求钢板本身的强韧性匹配,同时为满足焊接制造要求,焊接接头同样要求具有优良的性能,桥梁设计构造复杂,厚度规格繁多,焊接施工难度大。能否满足高质量的不同形式的焊接要求,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目前桥梁设计广泛使用的是Q345~Q370qE,而高性能Q420qE目前用量较少,缺乏系统的研究。

SHCCT(Simulated Heat Affect Zone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曲线可以反应钢材经历热循环后,不同冷却速度条件下各相的转变开始和终了温度,可以比较准确的判断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性能。并可以通过不同冷速条件下的组织、硬度变化初步评定钢板的焊接性,并为焊接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利用Gleeble 3500对高强高韧Q420qE进行SHCCT曲线测定,分析了不同冷速条件下组织、硬度变化规律,提出了适合高强高韧Q420qE焊接的热输入范围。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材料

试验钢为南钢提供的Q420qE工业试制钢板,利用260 mm连铸坯生产的18 mm厚Q420qE。试验钢坯料经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RH精炼等冶炼工艺后,S、P等杂质元素含量水平很低,实际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Q420qE钢板的化学成分 (wt%)

1.2 试验方法

热模拟试样从Q420qE工业试制钢板上取样,试样尺寸Φ6×80 mm,在Gleeble-3500试验机上进行了SHCCT曲线测定[2],具体工艺如图1所示:试验钢奥氏体化温度为1 350℃,保温时间3 s,加热速度 100 ℃/s,之后分别以 1、1.5、2、3、5、10、15、25、50℃/s的冷速冷却到200℃。通过热膨胀仪实时采集膨胀曲线,利用切线法确定相转变温度点。针对不同冷速样品,观察金相组织形态,测试了维氏硬度。结合测试和观察结果,绘制了试验钢的SHCCT图,分析了冷却速度对组织形态的影响规律。通过Gleeble 3500自带HAZ软件包,利用Rykalin 2D模型根据冷速反推大致的焊接热输入,初步提出了适合高强高韧Q420qE焊接的热输入范围。之后采用该模型模拟了试验钢在20、30、40、50、60 kJ/cm线能量下的热循环工艺过程,试样尺寸为10.5×10.5×75 mm,以验证根据SHCCT曲线推测的热输入范围,具体工艺参数如图2所示。

用线切割在热电偶附近的截面取样,磨制抛光后用4%的硝酸酒精腐蚀,在Axiover-200MAT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冷速模拟试样的金相组织形态;之后在FM-300型显微硬度计上进行维氏硬度测试,载荷10 kg,加载时间10s,测试时每个试样在热电偶所在截面打6个点,取平均值作为对应冷速下的硬度值;用线切割截取热电偶附近试样,机械减薄至70 μm,电解双喷后在JEM2100F型透射电镜下观察精细TEM组织。

为测试焊接热循环试样低温冲击韧性,将焊接热循环试样按GB/T 229加工成V形缺口冲击样品,缺口沿板厚方向开取,尖端位于热电偶所在截面,进行冲击功检验。

图1 SHCCT曲线测工艺模拟示意图

图2 模拟焊接热循环工艺图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试验钢的SHCCT曲线

利用切线法对不同冷速下试验钢的热膨胀曲线进行处理,相变开始和相变终了温度如表2所示。结合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试验钢的SHCCT曲线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在1~50℃/s的范围内,相变开始温度和终了温度随冷速的增加而降低;在1~5℃/s冷速范围内,组织类型主要以粒状贝氏体(GB)为主并含有少量的针状铁素体(AF)。随着冷速的进一步增加到10℃/s,开始出现板条贝氏体(LB);当冷速为>15~50 ℃/s时,针状铁素体消失,且随着冷速的增加,板条贝氏体含量增多、粒状贝氏体含量减少。

表2 不同冷速下相变开始和终了温度

图3 Q420qE工业试制钢板SHCCT图

2.2 冷速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观察了试验钢在不同冷速下的金相组织,见图4所示。可以看出,当冷速较低,为1℃/s时,组织类型主要以粒状贝氏体为主,且晶粒尺寸粗大,如图4 a)所示。当冷速增加到5℃/s时,组织类型仍以粒状贝氏体为主,与1℃/s试样相比,其晶粒尺寸明显细化;针状铁素体仅占少数。当冷速为10℃/s时,开始出现板条贝氏体,且粒状贝氏体晶粒尺寸进一步减小;当冷速增加到25℃/s时,组织类型变为以板条贝氏体为主,粒状贝氏体的含量进一步降低尺寸进一步减小。

图5为冷速为1℃/s和25℃/s时的TEM组织。可以看出,冷速较低为1℃/s时,贝氏体铁素体基体呈大块状,且位错密度较低;M-A岛呈块状,主要分布在贝氏体铁素体基体的三角晶界处。冷速较高为25℃/s时,贝氏体铁素体基体呈细条状或杆状;M-A岛呈也呈条状分布于细长的贝氏体铁素体基体之间。

2.3 冷速对显微硬度的影响

利用Rykalin 2D模型根据T8/5时间反推的大致焊接热输入如表3所示,试验钢不同冷速下硬度随冷速的变化趋势如图6所示。

图4 典型冷速下试验钢金相组织

表3 不同线能量下试验钢的硬度

图5 典型冷速下试验钢TEM组织

从图6可以看出,随着冷速的增加,硬度逐渐升高。当冷速≤3℃/s时,组织类型主要以粗大的粒状贝氏体为主,如图4 a)所示,硬度值基本维持在210左右。当冷速提高到5℃/s时,硬度迅速提高到240,此时,粒状贝氏体组织明显细化,如图4 b)所示,硬度提高。当冷速提高到10℃/s时,组织中开始出现板条贝氏体,且粒状贝氏体晶粒尺寸进一步细化,如图4 c)所示,硬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冷速提高到50℃/s,板条贝氏体含量增加、尺寸细化,硬度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通常来说,晶粒尺寸粗大的粒状贝氏体低温冲击韧性很差,焊接热影响区应尽量避免这类组织类型[3-5];板条贝氏体由于存在Block结构,可以有效的细化原始奥氏体晶粒,同时Block界通常为大角度晶界,可以有效阻碍裂纹的扩展,提高低温冲击韧性[6-8]。

图6 试验钢显微硬度与冷速的关系

2.4 典型线能量对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韧性的影响

试验钢不同焊接线能量下的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的维氏硬度和-40℃冲击功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试验钢模拟CGHAZ的-40℃冲击功随线能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线能量为20 kJ/cm时,冲击功较高,为188 J;当线能量为40 kJ/cm时,冲击功为49 J,满足铁路钢桥制造规范-40℃低温冲击功不低于47 J的要求,并且,实际焊接通常为多层多道焊接,通过适当调整焊丝角度,可以使前一道焊缝的粗晶区进入后道焊缝的正火区范围内,细化粗晶区组织,进一步提高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韧性;当线能量进一步增加到60 kJ/cm时,-40℃冲击功降低至9 J。通过模拟不同热输入试验硬度与SHCCT测试试验硬度对比可知,HV10≥225时,模拟粗晶区低温冲击韧性满足使用要求,SHCCT对应的大致冷速为3℃/s,热输入大致为45 kJ/cm,因此,可以初步判断适合高强高韧Q420qE焊接的热输入范围是45 kJ/cm以下。

3 结论

1)高强高韧Q420qE钢SHCCT冷速为1~10℃/s时,组织类型主要以粒状贝氏体为主,当冷速超过10℃/s时,开始出现板条贝氏体。

2)随冷速的增加,相变开始和终了温度降低,贝氏体铁素体基体晶粒尺寸细化,由块状逐渐变为条状,维氏硬度随冷速的增加而增加。

表4 试验钢模拟CGHAZ冲击性能测试结果

3)初步推断高强高韧Q420qE钢适合焊接的热输入范围是45 kJ/cm以下。

[1]张黎杰,朱卫华,刘海宁.我国钢桥的发展 [J].山西建筑,2007,33(11):353-354.

[2]牛济泰.材料和热加工领域的物理模拟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3]于庆波.M/A岛对粒状贝氏体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J].热加工工艺,2012,41(24):41-42.

[4]方鸿生,白秉哲,郑秀华,等.粒状贝氏体和粒状组织的形态与相变[J].金属学报,1986(4):6-11,142-143.

[5]王端军,付志斌,夏乾峰,等.焊接热输入对X90管线钢CGHAZ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J].天津冶金,2014(1):23-25.

[6]Gao G,An B,Zhang H,et al.Concurrent enhancement of ductility and toughness in an ultrahigh strength lean alloy steel treated by bainite-based quenching-partitioning-tempering process[J].Materials Science&Engineering A,2017.

[7]Liu L,Xiao H,Li Q,et al.Evaluation of the Fracture Toughness of X70 Pipeline Steel with Ferrite-bainite Microstructure[J].Materials Science&Engineering A,2017,688:388-395.

[8]Wang X L,Wang Z Q,Dong L L,et al.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cooling rate on the impact toughness of coarse grained heat affected zone from the aspect of variant selection[J].Materials Science&Engineering A,2017,704.

猜你喜欢
粒状板条贝氏体
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热轧空冷贝氏体耐磨管成功投放市场
Mn-Cr-Mo系贝氏体轨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原位观察
低碳淬火贝氏体钢的回火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探究乳化粒状铵油炸药春夏季结块、黏性消失快原因及防范对策
岩矿鉴定在某铅锌银矿床中的应用
基于DeForm的板条冲压扭曲成形数值模拟
新书《贝氏体相变新论》简介
现代办公室粒状碎纸机创新设计研究
贝氏体组织的回火转变
多孔粒状硝酸铵中游离水含量测定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