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No.6的演奏风格

2018-06-15 18:32谢芳
艺术评鉴 2018年8期
关键词:前奏曲演奏风格

谢芳

摘要: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俄国的一位优秀音乐人,后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自幼学习钢琴,音乐才华突出,他创作的钢琴作品难度较高,演奏技巧颇多。他一生创作了24首钢琴前奏曲,每一首的演奏风格都尽情体现了俄罗斯浓郁的民族风情,感情真挚而强烈,在音乐会上,他的作品也经常被演奏。他的第六首前奏曲即《g小调前奏曲》,要求准确把握这首曲子的风格,对演奏技巧有清楚的认知,使音乐具有由内而外的感染力。本文从演奏风格和技巧为入手,以拉赫玛尼诺夫的《g小调前奏曲》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前奏曲 演奏风格 音乐表达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006-02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他的钢琴作品,特别是《24首钢琴前奏曲》,深受柴可夫斯基、李斯特等人的影响,作品常常带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使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语言。

二、《g小调前奏曲》创作背景

拉赫玛尼诺夫出生在一个人人羡慕的、物质条件高度富裕的家庭,生活环境优越,头戴光环的他,内心却也有著无处表达的情感。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对他所处的俄国社会现实感到极其不满的愤慨,从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音乐风格一贯沿袭俄罗斯的音乐传统,乐曲的情感表达别具匠心,扣人心弦,处处映射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精神,他的音乐才华让人们为之感动[1]。《g小调前奏曲》音乐表达丰富,支体变化多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适合教学与学习。

三、分析《g小调前奏曲》

《g小调前奏曲》是一首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2]。从结构来看,这首曲子结构比较容易把握,首尾的结构较为相似,再现部的调性回归使乐曲完美结束;从作品风格来看,作品的呈示部属于进行曲风格,展开部则为抒情段,旋律流畅优美,感情充沛,与首段的情绪显然形成对比,因此演奏风格也与首段有所不同。但整首曲子在音乐的构思上却是浑然一体,流畅连贯的演奏手法将这部分的感情表达得张弛有度。再现部再次回到主题,但无论是在感情、力度、还是和声支体上,都与呈示部有着诸多不同的地方,感情更加激昂充沛,旋律更加激进澎湃,像是作者内心情感的释放。

乐曲的呈示部以低音谱表进入,音乐深沉、宽阔,开头部分运用了分解式和弦,左右两手整齐的八度同步演奏主题,使用功能性的和弦来使得音乐具有强有力的推动力,以此来作为乐曲的开始,更突出了作品庄重、严肃的主题。这里多处运用重音记号以及具有爆发力的跳音,表现出了热烈的气氛和坚定的生命力。演奏时要分清左右两手旋律和弦的主次,旋律线条要清晰,特别是第二小节以La音开始的前十六在演奏时要强调出来,音乐线条主要凸显在右手,注意要用指尖去碰触琴键,胳膊大臂要放松,使音色轻巧而富有弹性。大部分人演奏这部分时容易在无形中加快速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加速的同时,一定要用腰上的力量控制指尖,多做大量的慢速练习,避免弹到乐曲最后手指僵硬,手腕僵持,导致演奏失败。

之后在第23小节,双手运用八度的和弦推进,以十六分音符为主,构成了丰富的和声支体。演奏时手腕要放松,慢练,利用反弹的力量,手指贴键,快速进行音乐的流动,力度由弱变强,直至将乐曲推向高潮。在这部分的演奏中,不能单靠手指去表达乐曲的情感,适当的运用踏板,也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这首作品在展开部部分具有抒情性,而4/4拍的节拍更体现了作者的严谨,同时严谨中又不失悠扬,旋律也更具有线条性,使音乐内容更加柔美,更加宁静。右手的旋律要突出小指,下键一定不能太快,贴键后再发力,使声音圆润浑厚,同时在演奏这一段落时,要用耳朵去听每个和弦的连接是否连贯,要争取做到和弦之间连绵不断的起伏感,营造出柔美的意境。这部分也是笔者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部分,通过方整结构使旋律更流畅动听,右手八度极近上下行,左手琶音为其巧妙伴奏,看似简单易弹,但却需要大量的练习。首先左手是跨度较大的琶音跑动,演奏时要灵活运用手腕的力量来带动手指均匀跑动,使每一个音都要弹得既有颗粒性又圆润饱满,同时要合理的运用踏板。其次这部分的旋律在右手,演奏时要着重突出右手高声部的旋律变化,始终贯彻“贴键、连奏、深入”的原则,注意整段的抒情性以及歌唱性,练习时力量要完全下沉,尤其是在右手旋律声部的长音上,触键要深,可以借助身体的力量把音弹扎实,内心的歌唱也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个人认为,练习时分手慢练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右手纵向的多个音,可以先在分手慢练时只弹高低两个八度的音,等反复练习之后,再逐渐加上中间声部的两个音,使声部间的和声走向清晰明了。除此之外,整段的情绪是阴暗、忧郁、略带回忆的,演奏者一定要体会作者在这段中丰富的内心表达,细细揣摩。

再现部为乐曲的最后一个部分,调性方面转回了g小调,在演奏技巧方面基本和呈示部一样,但在情绪上比呈示部更强烈,与开头主题旋律相比更加饱满具有爆发力,因此对再现部强弱变化的处理要格外留意。演奏时要使情绪逐渐推进,保留体力,保持手臂和手腕的相对放松。这不仅考验着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更是体现着作品音符之间的情感迸发。

乐曲最后的三小节,由属功能解决到主和弦,手指触键要灵巧,右手连续的上行音要反复练习,十六分音符要连贯流畅,一气呵成,控制好手指的力量。而从P到PP的力度标记使音量渐行渐远,在这渐行渐远的过程中结合D-T的完满终止使音乐的结束更加饱满,更具有完满性,最终在寂静的气氛当中结束。着看似简单的三小节,却需要大量的练习,指尖要“抓住”琴键,两个sol音为了保证不出现声音粘连的现象,可以用轮指来弹,要反复多次练习,直到声音做到干净清晰为止。

四、《g小调前奏曲》演奏中的难点

(一)八度及和弦的连接

在演奏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时,乐曲中多次出现的双手八度和弦以及和弦位置快速的移动,都是想要诠释好这首作品不得不攻克的手指技术难点,这就要求演奏者要进行大量的双手八度慢练,在保证大臂、手腕松弛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不同和弦之间的连接练习,做到和弦之间准确快速的衔接,保证不碰错音。此外,和弦的发声要格外突出小指的高声部,关于小指的练习,我们可以采用和弦之间分声部练习的方法。拿一个七和弦举例,我们可以先只弹根音和七音,放开三音和五音,在慢练根音和七音时,大拇指不要离开琴键,只让小指做高抬指的练习,多次反复的小指快下键,旨在练习小指的力量。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三音和七音、五音和七音的练习,练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突出小指的声音,使小指能够抓住琴键。

(二)对音乐术语的理解

在演奏一首乐曲时,我们不仅要对乐曲的节奏的有所把握,另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乐曲中的音乐术语,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通过乐曲中音乐术语等的一些符号,来体会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给乐曲“润色”。在这首乐曲中,笔者发现,速度术语就有5个,他们分别是:alla Marcia(进行曲风格)、un poco meno mosso(稍放慢的)、rit(渐慢)、poco a poco accelerando e cresc. al Tempo 1(逐渐加快速度和提高音量)、Tempo1(回原速)。这就不难看出,这首乐曲在速度的把握上是一个难点,演奏者要做到对速度的把控心里有数,尤其是在需要逐渐加速的乐段,不能操之过急,过快的提速和渐强不仅会让演奏者的体力提前透支,也会使听众产生听觉疲劳。

五、结语

通过对这首《g小调前奏曲》的整体分析,不难发现整首作品都在表达作者内心的挣扎、不满与宣泄,敢于直面人生,直面人生中的痛苦,因此他的作品中大多渗透着悲情的因素,也是我们应该重点把握的地方。

这首前奏曲中手指的大跨度,以及八度、琶音的进行都需要有很好的手指基本功,因此想要演奏好这首作品并不是一件易事,我们在练习时要注意明确每天的练习任务,慢练为主,将全曲各个部分的演奏技巧靠不断的练习与反复的琢磨一一击破,相信坚持不断的练习与反复的琢磨会使我们更好地诠释这首作品,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另外,在手指技巧逐一攻破的基础上,对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也要用心去感悟,尽量做到与作曲家的心灵相通。通过对这首作品演奏技巧的分析,希望更多的钢琴爱好者及演奏者能更好的把握这首乐曲的情感表达,带给听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刘晓逸.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的音乐赏析[J].北方音乐,2013,(07):37-38.

[2]袁帅.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猜你喜欢
前奏曲演奏风格
闲适生活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肖邦前奏曲作品谈
浅谈小号的演奏风格
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试析《二泉映月》的特点及其演奏风格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前奏曲
音乐小百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