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教堂时代》探析音乐剧演唱中的美声因素

2018-06-15 18:32黄莉莉
艺术评鉴 2018年8期

黄莉莉

摘要:音乐剧又被称为歌舞剧,由西方歌剧逐渐演变而来,是一种集对白、歌曲、舞蹈及音乐为一体的戏剧表演,因其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而美声元素能够与音乐剧完美契合,为音乐剧提供了更多的歌唱形式,能清晰明了地表达出音乐剧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推动音乐剧的不断发展。本文以《大教堂时代》为例,以美声唱法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音乐剧演唱 美声因素 《大教堂时代》

中图分类号:J6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052-02

一、音乐剧演唱与美声唱法

(一)音乐剧概述

音乐剧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它是在轻歌剧和喜歌剧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过来的一种歌剧表演形式,所以在其产生之初人们称其为“音乐喜剧”,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逐渐的称它为“音乐剧”。音乐剧的发展经历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形式,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它将戏剧、歌曲、舞蹈等元素融合在一起,音乐通俗易懂,表达的情感细腻直接,体现出浓厚的喜剧色彩。在音乐剧演唱过程中也会借助像舞美技术这样的高科技手段,从而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完美融合的享受效果。音乐剧中的“半整合音乐剧”类型是从西方歌剧演变发展而来,以唱段来讲述剧情,它虽然具有高度艺术综合性,但又与西方歌剧的舞台表演样式不同。音乐剧最初是歌剧中的“半整合”音乐剧类型,随着时代变迁发展成为以“整合音乐剧”和“半整合音乐剧”为主要表演类型,“半整合音乐剧”的创作手法和结构形态仍然受到了歌剧的影响。

(二)美声唱法概述

美声唱法起源于17到18世纪的意大利,采用喉头低发声的唱法,从而产生饱满、浑厚、清亮,甚至还带着独特金属感的特别音色,让发出的声音灵巧动听,柔中带刚。这种歌剧唱法强调歌唱者的声音收放自如、稳定、灵巧、干净,并且熟练掌握准确的声乐技巧。

美声唱法随着歌剧的发展而发展,到如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以自身科学的发声原理,在不同风格体裁的作品中凭借华丽音色都能很好驾驭,被很多声乐艺术家所推崇。美声唱法是与欧洲歌剧时代同步发展的,它的审美标准与歌剧都是相匹配的,因此在当代美声唱法仍然有鲜活的生命力。

(三)音乐剧与美声唱法的联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声唱法又开始被音乐剧重视起来。在世界音乐剧、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英国伦敦西区音乐剧,有很多优秀的音乐剧演员自身都有非常深厚的美声功底,借助美声唱法能够让音乐剧演员更好地表达音乐剧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通过美声唱法所发出的声音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带动观众与表演者有共鸣心理,更好的展现舞台表演效果。在现代的音乐剧中出现了流行元素的唱法,虽然这种元素能更符合当下大众的喜好,但流行元素却无法替代美声唱法的优势和地位。美声唱法有独特的声线,唱法技巧灵活多变,并且声音强有力,让音乐剧的演唱更深入人心,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種事物的成熟,自它产生以来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正如音乐剧是在歌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又不同于歌剧,音乐剧的演唱是以美声唱法为基础,在支持共鸣、呼吸等方面,要求演唱者的声音放松自然,音量不大,使用麦克风,注意气息控制和声音的强弱比较,以及借助麦克风在歌曲高潮时表现声音的爆发力等都有借鉴流行音乐中的流行元素。

二、《大教堂时代》的美声因素分析

(一)《大教堂时代》简介

《大教堂时代》是法国作家雨果的经典作品《巴黎圣母院》中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女主角爱斯梅拉达与卡西莫多的凄美爱情以及她对生活始终保持的热爱态度。卡西莫多是爱斯梅拉达的爱慕者,但他在爱斯梅拉达经受灾难时却无法救出她,反而在女主角死了以后永远陪伴着她。这部作品一方面批判了西方教会利用光明的起誓词作掩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另一方面它更突出了赞美追求真善美、自由以及真切情感的人文精神这一主题。法裔吕克·普拉蒙顿和意大利人李查德·科奇安蒂将它搬上了音乐剧舞台上,在舞台上,演唱者再现所饰演原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抒情、真声和气声烘托出凄凉悲愤的表演气氛。在整个表演中,演唱者运用了美声唱法,缓缓展现出整个音乐曲目。

(二)《大教堂时代》的美声因素

《大教堂时代》是音乐剧的开场曲,由整个剧情的串联人物葛林果演唱拉开序幕,歌唱者洪亮磁性的声音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演绎出一种气势悲鸿的感受,旋律激昂,磅礴的氛围下又让人觉得悲凉,令人赞叹不已。

这首曲子音域由小字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g有整整两个八度,调性从一开始的c旋律小调变换成d旋律小调,最后结束的时候又转换成e旋律小调,这是单二部曲调。葛林果一开始以舒缓的语气歌唱,这部分歌曲为整个故事的背景做了个详细的介绍。可以了解到,葛林果在较低声区运用气声和真声交替演唱,娓娓道来整个剧情,这体现了音乐剧演唱中的“叙事性”演唱,演唱者使用胸声共鸣的演唱方法,气息稳扎稳打,吐字也非常清晰。在具有特性的浅唱段中,遇到小字二组c及其以上的音,演唱者就使用了鼻音进行演唱。到了副歌部分的时候,音阶级进发生变化,音域也随之升高,就可以发现演唱者运用头腔共鸣的痕迹,演唱者采用美声唱法中的腹式呼吸法,利用美声逐渐过度,对真假声进行“搭桥”,从而能够轻松在高音和长音之间转换。再看副歌部分中音调升高的部分,长音与高音都是在小字二组e上,改变了前面部分中低声区真声比例偏大的状况,这时候演唱者再运用混合真假声的方式,小字二组e、f、g的部分高音假声占的比例更多些。然而凭借着美声强劲有力的气息,后咽壁上声音、感觉就十分明显,演唱者将音乐剧的力度和丰富的情感变化展现得十分透彻,动人心魄。

这首歌曲的演唱方式是开放式的,就像是演员用本声唱流行歌曲,不过在演唱中的呼吸、声音位置、真假音混合等都体现的是美声唱法的基础性技巧,这些在音乐剧演唱中都有充分展现、渗透。如通过真假音的混声演唱,更能呈现出音乐剧角色演唱的戏剧性。

(三)将美声因素融入音乐剧演唱中

音乐剧与歌剧使用美声唱法不同,音乐剧中的音乐为了能够准确表现主题和故事要多样性变换,很多音乐剧采用的真声演唱,将乡村音乐、民歌、爵士乐等多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音乐融入在同一音乐剧中,能够表达更宽广的情感空间。依据剧情需要,音乐剧允许演员不必“字正腔圆”,甚至会为了剧情让演唱者唱歪“字”,音乐剧的歌舞都是需要融入到背景、角色、剧情中。

首先是气息与共鸣的把握及训练。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不同,它讲究演唱者对气息和共鸣的把握,要运用美声唱法将音乐剧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变化的表演出来,就要牢牢掌握对基本功的熟练。进行声乐练习的时候,要稳定气息,并且要保证气息的浑厚,如果演唱者的气息不足,就不能将美声因素应有的效果展现出来。同时,在练习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气息与共鸣的关系,通过各种训练找到适合自己的美声唱法,将自己的特色与美声因素结合起来,从而达到音乐剧与美声因素的融合。

其次是把握情感、节奏和语言。在音乐剧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演唱者对情感的控制、节奏的把握、语言的掌握,这直接关系到音乐剧的表演效果。对情感的把握,需要演唱者身临其境,对音乐剧投入真实的情感,自己深刻的了解音乐剧中的人物,用心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只有在表演中将自己完全代入到角色中,才能切身体会到音乐剧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完美控制表演的情感。另外要反复研读歌谱,了解整个歌谱的走向和节奏,对歌谱能达到非常熟悉的地步。现如今很多音乐剧的表演都是以非中文形式出现,所以更要积极学习外语。

三、结语

音乐剧主要用歌唱的方式演绎其音乐艺术,它的歌唱具有多元性,有很多的演唱方法,其中美声唱法算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依据不同音乐剧的整体风格、人物特征和剧情会灵活使用多种唱法,这些不同的唱法都是为了服务于音乐剧中的剧情和人物,不仅不会使得音乐剧杂乱无章,反而更能塑造深刻的故事主题,这也是音乐剧的特色之一。同一音乐剧中虽然可以使用多种唱法,但美声因素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这不光是因为美声因素与音乐剧契合度很高,还有美声唱法作为一种最为基础的唱法在不同风格体裁的作品中都能展现非常强的驾驭力和指导力,能更完美的展现音乐剧的丰富情感。

參考文献:

[1]王蓓.音乐剧演唱中的美声因素探析——以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大教堂时代》唱[J].音乐创作,2014,(03):127-129.

[2]刘涛.音乐剧演唱中的美声因素探析——以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大教堂时代》唱腔为例[J].戏剧之家,2016,(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