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队困难片段融入二胡专业教学的应用探索

2018-06-15 18:32侯少哲
艺术评鉴 2018年8期

侯少哲

摘要:将社会对学习民族器乐学生需求与本科日常教学相结合,将专业技能进步与适应工作能力提高相结合,将西洋音乐教学成功经验与民族器乐演奏教学相结合,将合奏配合观念与民族音乐独奏意识相结合。以独奏技能之强补合奏能力之弱,以西洋音乐教学之完善补民族器乐教学之不足。

关键词:乐队困难片段 民族器乐教学 视奏能力 演奏技能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110-02

众所周知,在西洋乐器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合作、合奏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十分重视的,针对管弦乐合奏中所出现的技术难点片段的专项训练一直伴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可以有效的利用困难片段的技术难点来提高学习者的视奏能力、演奏技能、丰富专业教学的练习内容,也可以为专业学习者在融入团队合奏之前对自己分谱的技术掌控,以及熟练程度提供有效保证,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乐队排练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反观我们的民族器乐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更重视自己独奏乐曲的练习,缺少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提升综合合奏能力的训练,这其中当然有我们民族乐器教学传统的因素。但毋庸置疑,这也是传统艺术教学模式在当代专业音乐艺术院校教学课程安排中面对的,也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所在。

以现状来看,国内音乐院校培养的民族器乐毕业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娴熟的掌握一定数量的传统作品以及近现代创作曲目并非难事,但在就业时,遇到专业、职业乐团严苛的视奏试题以及进入大型职业团体排练时依然力不从心、难以招架。这是因为职业乐团的专业队员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困难片段演奏实践和视奏经验,而刚毕业的大学生无论手中的独奏曲目演奏的多纯熟,都无法立刻适应毕业后所面临的职业乐团工作需要。所以,是不是我们的音乐专业院校在民族器乐教学与社会工作需求存在着某种不衔接或是缺失呢?这就是笔者从中央民族乐团调到四川音乐学院工作后最多思考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将优秀的、经常在舞台上演奏的、兼顾专业性学术性可听性的、对胡琴演奏教学有针对性的乐队困难片段分谱,带入学院二胡专业课课堂,对学生视奏能力的提高以及技术的完善的可行性报告研究。

视奏能力对于音乐专业学生以及从业者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根据笔者数年教学实践观察,国内各个音乐专业院校民族器乐类考生在以升学为前提的音乐能力训练过程中往往会经历所谓“十年磨一剑”的刻苦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学曲目的精湛、精确、稳定发挥,但是当专业学生从初识谱面信息到最终考试、比赛、演奏中间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职业作曲家介入到民族音乐作品创作以来,民族音乐曲目大大丰富,无论是独奏作品还是重奏、合奏作品都出现井喷式繁荣。显然对于专业学生而言,笨拙粗陋的视奏能力,及漫长的练习过程不单单影响了个人的技术能力进步速度、曲目量的积累,更严重的是也会间接影响音乐作品创作环境以及文化大繁荣的历史时代使命。

浅析演奏者的视奏能力,大致可以将其分为读谱能力与乐器操控能力。就读谱能力而言,我们的民族音乐器乐教学与社会工作需求就存在着天然的缺失。在现行的民族器乐基础学习过程中,教学以及教材几乎全部采用的是简谱,可以说当考生从业余学琴阶段进入专业学习阶段之前采用的都是视奏简谱的学习方法,但是当考生在面对以五线谱记谱的近现代新作品、以五线谱记谱的乐团考核视奏试题以及进入职业乐团后大量的以五线谱记谱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时,可想而知的手足无措,折射出的是民族器乐专业教学的尴尬。就乐器操控能力而言,以简谱首调音高观念训练成长起来的二胡学习者对于首调乐音音高、音位、二胡演奏传统把位的操控力有天然的亲近,在安排指法上潜移默化受到学习习惯的影响。视奏五线谱时,如果不及时做到固定唱名音高、音位观念的瞬间切换,在安排指法上做到合情合理,那么演奏者无论是在识谱过程还是在最终的作品呈现上,技术水准以及对乐器的操控力都会大打折扣。笔者拥有多年的职业乐团工作经历,在中央民族乐团工作的数年时光,使笔者深知胡琴专业人才培养在视奏能力训练上的迫切性。

在专业课堂上加入对民族乐队中的技术难点段落的教学并且建立相关的胡琴声部视奏训练课程是对教学大纲中视奏能力培养欠缺部分的补充。独奏能力的提升与视奏能力的训练同时进行,视奏乐队难点段落与独奏训练相同的要求体现在对音准、节奏、力度的训练与开发,对于音高观念、调性、律动的建立与完善。做到在识谱阶段的谱面信息、听觉感知与乐器操控充分利用在独奏训练中已获得的一切能力、能量。

在二胡专业五线谱视奏教学过程中,对于音准而言,对对听觉感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听觉习惯到首调思维与固定调思维的转换。在强化调号、不同大小调所具有的特殊调性的感性感知力的同时需要借鉴于简谱首调调性所衍生出的科学、合理指法,才可以收获所奏音响在音高上的准确与所使用指法上的便利。与二胡独奏乐曲或是专项的练习曲不同的是,乐队难点段落不一定都是主要旋律,有可能是主题段落,也有可能是复调。演奏音高有可能是主音,也有可能是乐队合奏中的三音、五音或者是其他的音,这就需要练习的过程中注重对于旋律性音高听觉与和声性音高听觉的甄别。

把握合奏乐曲难点片段的节奏与速度是训练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所在,高度默契的重音处理,是一支优秀民族乐团带给观众听觉完美体验的必要条件。与合奏课程训练不同的是,二胡专业课中乐队难点片段的教学是脱离了指挥的专项练习,在离开了指挥的拍点以及指挥图示后是否可以完全理性的做到对节奏、节拍的准确诠释是我们训练的重点。兼顾对乐谱速度标记的把握以及对乐器演奏速度的把控如果做得到精准,才是保证在合奏时,观察指挥手式、谱面信息的同时做到演奏速度与乐团整齐划一的前提。当然,日常的严格速度训练对于二胡演奏专业的同学们在个人演奏时心理速度与手指反应速度的稳定性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乐队排练中,指挥家对于乐句张力以及色彩上的处理需要带动演奏者来完成,这也是指挥家在处理音乐时必须要完成的排练任务。但是对于乐器的物理震动、声学要求来说,指挥家往往显得无能为力。这就需要在二胡专业的专业课程上来完成演奏者对乐器音量、音色的合理把控的教学。专业课课堂上除了对二胡的传统乐曲、现代乐曲的教学之外,针对学生在演奏胡琴声部难點片段中力度、音色的教学,解决学生掌控二胡物理震动音量、力度、声音色彩等问题。通过对运弓、揉弦、体位等基本功在难点片段中的强化训练,可以使学生在深入了解胡琴乐器的物理发声原理之后,从容应对指挥家对于音乐张力、色彩的处理,同时也可以举一反三的沿用至二胡独奏曲目的音乐表达中来。这种融入了合奏观念的二胡训练专业课程即是我们传统民族器乐授课形式的有益延展也是对国内民族乐队胡琴声部音效的有益支撑。

20世纪初,刘天华先生将二胡这件乐器带入专业的课堂教学并为之创作了47首练习曲,为二胡教学的系统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刘文金、关乃忠、王建民等职业作曲家介入到二胡作品的创作中来,二胡作品在难度和专业程度上都有了极大提高,音乐表现力获得了空前的飞跃。我们民族器乐传统教育的“以曲带功”已完全无法满足高难度作品对于演奏者技术储备的需要。一代代二胡人在为二胡这件乐器在表现力以及技术上的探索从未停止,为二胡教育而谱写的练习曲以为数不少。其中有大量的诸如《音乐会练习曲》这样的综合练习,也有像《三、四指练习》《活指练习》《换把练习》《宽指距练习》这样的专项练习,还有《转调练习》《各调琶音练习》《三连音练习》这样的音高与节奏的练习,以及《开赛》《马扎斯》《克莱采尔》《帕格尼尼》这样的移植于小提琴的练习曲。笔者相信,将民族乐队中的困难片段融入到二胡的专业课教学中,一大批高水准、高专业程度的乐队合奏难度片段将使音乐学院的二胡专业练习曲目上得到极大的充实,有针对性的完成乐团日程演出工作中的难点段落也为胡琴专业毕业生搭建了从学习到舞台实践的桥梁。融入乐队难点段落的教学过程,应会是民族乐器教学中的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所形成的理论经验将是对二胡以及民族器乐相关领域继续深入探索、研究的一次很好的借鉴。这也正是当下国内外职业民族乐团所期许的、有待解决的民族器乐专业毕业生适应乐队工作能力不足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