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儿童美术教学成效提升策略探讨

2018-06-15 18:32许诚
艺术评鉴 2018年8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课堂教学

许诚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迅速推进,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推进聋哑儿童素质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在分析当前聋哑儿童美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其教学成效提升举措进行分析,以促进聋哑儿童美术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聋哑儿童 美术课程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124-02

一、聋哑儿童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聋哑人属于弱势群体,相对于正常人而言其具有特殊性。为更好地帮助聋哑儿童摆脱先天不足的阴影,我们可通过系统性教育提升其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沟通能力,进一步缩小其与正常儿童的差距,让他们从心理上认识自我,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要想让聋哑儿童真正融入社会生活,要通过后期教育以提升其综合素养。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近年来国家对特殊学校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这为特殊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

通过对当前聋哑儿童的教育情况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当前聋哑儿童的整体教育水平较低,很多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特别是针对聋哑儿童的美术教育模式并没有得到改进和优化,他们教学主要开展基础知识与手语教育,其他课程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当然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很多聋哑儿童无法接受系统教育,其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都相对较低。事实上,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不能将聋哑儿童的教育局限于开展文化知识教育和手语教育,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等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在提升聋哑儿童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聋哑学校的很多教师仍然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开展美术教学,通过“教师指导和示范—学生模仿和练习—完成布置作业”,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带动聋哑儿童的学习的热情和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他们后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聋哑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生热情,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以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

二、聋哑儿童美术教学成效的提升举措

通过对当前聋哑学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聋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丰富教育资源,同时在聋哑儿童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并没得到教学工作者足够重视。为更好地推进聋哑儿童教学的全方面发展,我们可通过以下措施作进一步的改进。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通常而言,聋哑人活动范围较窄,没有足够的机会去接触社会,不能很好地和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未能很好地融入社会主流生活,所以他们对社会生活充满了好奇,对人与事也充满了兴趣,他们渴望去融入丰富多彩的主流生活。但是聋哑儿童缺乏交流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他们发现美好的事物和感知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渴望获取更多的知识,也渴望获得帮助和其他人的尊重。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抛去世俗的眼光去融入他们,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社会生活知识和丰富多彩的世界,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交流,发自内心地去关心他们,逐渐成为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让他们可以真切地感知到来自外界的温暖,这样他们就会对老师充满感激,同时也更加信任老师。老师可通过开展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让他们在美术课堂中感知美,进而理解美,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能力和潜能。让聋哑儿童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战力,把他们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融入到画中,让他们能够进一步体会美和表现美。这种方式是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同时也为后期美术学习创造良好的基础。

课堂是开展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老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为提升教学成效,要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不同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聋哑儿童的课堂参与度,为学生美术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聋哑儿童教学过程中,美术工作者要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发挥不同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在实际教学开展中,要有意识的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励他们打破常规,善于创新,还要善于观察,鼓励其进行作品创作。这种方式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更加充满自信,这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也有益处。

(二)加强生活化美术教育,深化课堂教学实践性思路

美术课是将技巧和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获取的亲身体验才能更好提升其审美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需不断进行革新,学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潮流。通过他们的实践获取真知,积累经验,让他们能自觉地去表现生活。生活化美术教育能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发现美的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主要是为了让聋哑儿童能够更好地体会美和发现美,充分运用多种方式,提升聋哑儿童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去创造美。

聋哑儿童活动范围比较窄,他们没有机会与社会接触,想法比较简单,思想更为单纯。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美术课,是使聋哑儿童印象更深刻,理解更容易的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一些美术作品,还可带学生实地参观美术馆;让他们带着欣赏眼光去欣赏作品,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们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激发其无限创造力,提升其审美水平。要想进一步提升聋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美术教育工作者除了要看到美育的特殊功能之外,还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去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学生通过实践切身的感知生活中的美。美术课堂中开展的活动不仅要形式多样,注重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要将艺术性与实践性完美的结合起来,让聋哑儿童能利用现实生活中经验去创造更好的作品。除学习课堂中的美术知识之外,还可带学生去观赏优秀美术作品,让他们去感知美,要充分利用聋哑儿童的视觉优勢,给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为了激发学生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要给予其适当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去激发他们的发展潜能。

(三)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不断提高聋哑儿童美术能力

由于聋哑儿童生活范围较小,他们很少受到外界影响,其本性心地善良可爱,同时他们还有很强表现欲,也希望获得别人的赞同和认可。教学工作者在开展美术教学中要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同时也要结合不同学生不同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在教学中,可通过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表现自己,让其体会成功喜悦,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聋哑儿童自身特征,运用强视觉冲击去让学生切实的感知美、发现美。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聋哑儿童的优势,利用他们敏锐的视觉观察力和感知力,提升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让他们能在最大程度上认识到世界的美好。

师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国家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美术教学水平有更进一步的要求,特别在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特殊教师的培训、提升其综合素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师资队伍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术教学的质量,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师的互动活动,积极探究更好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对美的认识及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还可派教师去其他优秀学校进行参观学习,汲取其优势,进一步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进一步推进聋哑儿童素质的发展,我们就不能忽视美术教育的作用,要更加注重弱势群体的教育,帮助其更好地感悟生活中的艺术和美,加强对聋哑儿童的美术教育是助其更好地体验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的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将艺术和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让聋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现美、感知美和创造美、表现美,使其更有信心去融入社会生活,以提升其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任晓凤.对聋哑儿童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J].大众文艺,2016,(14):222.

[2]晏理,唐振宇.聋哑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以Z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4):90-93+97.

[3]张晓涧.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1,(04):21-26.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标下美术课程教与学的探索与研究
素质教育下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设的作用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