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艺术治疗学

2018-06-15 18:32窦萌
艺术评鉴 2018年8期
关键词:共鸣意志

窦萌

摘要:在科技高速发展和市场利益的催生中,人类欲望极度膨胀,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给部分现代人造成了压抑、空虚、抑郁、自闭等不良后果。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大多数人内心深处都有隐藏的伤口,而这种伤口的治疗有时就只是需要一种共鸣、一种理解与一种安慰,艺术正是这样一剂良药。近年,艺术治疗研究成为了国内研究界一个新话题,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叔本华的《关于意志和表现的世界》中艺术治疗学的观点。

关键词:艺术治疗学 意志 宣泄 共鸣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175-02

一、艺术治疗的定义

从1930年开始,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与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用绘画的途径对精神病患者的梦境进行记录与分析。与此同时,精神分析学家南伯格开始尝试将艺术作为治疗的一种手段,并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纽约大学艺术教育系开设艺术治疗的相关课程,如“艺术教育与人格”“情绪障碍学生或患者的创造案例研究”等。至此,艺术开始成为一种治疗方法。

作为一种解决精神问题的方法,艺术的治疗价值并不是当今社会的产物,有关艺术治疗的文献记载无论古今从来没有中断过。比如,远古时期的部落里,人们就透过仪式化的艺术,反映并调和团体的情绪和精神生活;又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与毕达哥拉斯学派学者都曾论述过艺术具有一种特别的“净化”治疗功能;再如,《圣经——撒母耳记》中记载的扫罗王“魔鬼附身”的故事,故事中扫罗王呈现出明显的躁郁与偏执狂的状,而为了治愈他采用的手段便是让善于弹琴的大卫为其演奏乐曲以助缓解扫罗王精神异常的状态。

从艺术接受的过程来看,艺术治疗是通过特定的艺术手段所形成的“心理反馈”去调动主体在系统发育中所构成的特殊反应潜能,从而调节其神经系统以趋向于比较稳定和舒展的情绪体验。而在某种意义上,情绪的调适对身心的调适影响巨大,一旦接受主体发自内心地投入艺术的情感怀抱,就会形成高度自觉的审美注意,所有外源性的干扰将被有效地阻断,从而使艺术的接受主体拥有一种充实自在、情绪饱满的“内心环境”,在这种身心愉悦的条件下,接受主体就会自然而然的趋向一种平衡的状态。

二、艺术治疗学的现代背景

在当代的社会背景下,俗事纷扰,快节奏的生活使大多数人压力倍增,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和依赖感,年轻人也对未来充满迷茫。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大多数人内心深处都有隐藏的伤口,而这种伤口的治疗有时就只是需要一种共鸣、一种理解与一种安慰,艺术正是这样一剂良药。在观者接触艺术的过程中,不经意间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情绪得到释放,达到一种心灵上的抚慰,这也是艺术治疗。“艺术的目的就是向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观众保证,尽管存在着民主的腐败、宣传媒体的操控,以及无休无止、令人不快的商业宣传造成的精神环境的污染,艺术依然没有改变,是毫发无损,自由自在的”。

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宣泄着他们的情绪,读者在路途中成为机缘巧合的观看者,观看者们在形形色色的作品里各取所需地得到一种简单直接的共鸣,便完成了一个疗程。之后的时间里,读者就在这样的轨道里继续前行,最终得到想要的救赎。

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艺术治疗学

“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叔本华只有28岁,这部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著作,包含着叔本华哲学的灵魂。那么,帶有强烈悲观主义色彩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是如何体现艺术治疗学的观点的呢?

第一,叔本华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在叔本华看来意志是世界的本质,人的躯体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现,动、植物的各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都不例外。在他的认知中主体和客体合为一体,成为一个自足的世界,与它本身以外的一切都脱离了关系。他在书中第38、39节中说道:“当我们沉溺于观察这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无穷的辽阔悠久时,当我们深思过去和未来的若干千年时,我们觉得自己缩小几至于无物,同时又有一种直接的意识,所有这些世界只存在于我的表象中。在某种意义上人和宇宙是合一的。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它的三进向的容积也能让我们知觉到这样的空间。而丛山峻岭、埃及的金字塔,远古的巨型废墟则让我们知觉到时间的悠久”。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人“疲于奔波”却又无法停下匆忙的脚步,叔本华对世界本质问题的探究让读者得以更加清晰认识世界,听从自己内心的追问,找到自我价值,体验自我价值,感受自己生存的意义,最终寻找灵魂的自由感。这是《关于意志和表现的世界》中艺术治疗展开的第一步。

第二,叔本华对于艺术的推崇。叔本华不仅仅是一位哲学家,对绘画、音乐、歌剧和诗歌等都有所研究,他把艺术看作是解除人类存在的痛苦一个可能途径,直接继承了康德关于审美不涉利害的观点,强调审美的非功利性。“艺术是天才的任务。天才的性能就是立于纯粹直观的地位的本领,在直观中遗忘自己,而使原来服务于意志的认识现在摆脱这种劳役,从而一时完全撤销了自己的人格,一边成为认识着的纯粹主体,明亮的世界的镜子”。在书中的第37节叔本华对艺术进行了讨论,并探究了艺术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艺术是独立于充足理由律之外的表象,所以它能摆脱意志无处不在的诉求。只有当人们进入到纯粹认识主体的状态,把认识对象作为理念来认识,才能进入艺术的审美。而在审美中,人们产生了从优美到壮美的愉悦心情。对优美感而言,纯粹无意志的认知状态是在客体邀请,吸引着观者去欣赏,并且这种状态是没有抵抗的,仅仅是由于意志从意识中消逝自然而然出现的;对于壮美感来说,则是需要主动超脱意志才能争取得来的,并且这观赏的对象本身对于意志有着一个不利的、敌对的关系,惦念这一关系,就会取消审美的观赏。叔本华对于艺术的肯定与推崇是《关于意志和表现的世界》得以进行艺术治疗的基本条件,艺术使我们摆脱了日常生活的压力,产生愉快、轻松的感觉。恰恰在艺术治疗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也是最容易利用的就是艺术的审美功能,用艺术陶冶人的品格,借助艺术的审美功能来反应或者释放人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观者内心的压抑得以宣泄,达到艺术治疗的效果。

第三,叔本华洞穿人性后的通达。叔本华说,幸福只是痛苦的减轻,而无法清除。所以,幸福应该是相对于痛苦而存在的,并不能够独立存在。幸福的本质依然是痛苦,这种观点看似悲观,但却使读者在现实世界里时刻保持一份清醒和淡泊,而关于世界的悲观主义的视点,在正确的看待之下,也能够成为支撑我们的精神力量。内心的平静,在叔本华这里被强调为我们最终应该达到的一种存在状态,观者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帮助观者直面内心,从而实现自观和调整,释放情感和欲望,调节身心的平衡,排解心中的苦闷,达到一种豁达明朗的状态。

四、结语

本文总结了艺术治疗学的概念、背景,并从叔本华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叔本华对艺术的推崇与叔本华洞穿人性后的通达三个方面分析了叔本华的《关于意志和表现的世界》中的艺术治疗学观点。艺术治疗学具有广泛的学术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开掘、发展与使用,但是其理论还需进一步创新、提升、整合。也正因这方面的原因,本文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希望随着艺术治疗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继续充实和丰富本文,以期提高。

参考文献:

[1]郑红丽.当代艺术对设计思维的启示[J].艺术科技,2016,29(02).

[2]曹田秋子.当代艺术的治疗作用[J].美与时代(中),2017,(07).

[3][德]阿图尔·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评述[D].合肥:安徽大学,2002年.

[5]李玉龙.艺术治疗中艺术形象对情绪的改变[J].艺术科技,2013,(01).

[6]岳友熙.“有我之境”:中国美学的刚美意韵[J].青海社会科学,2007,(01).

[7]杨慧群.庄子与叔本华悲剧精神之异同[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04).

[8]刘中华.浅析绘画艺术治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下),2007,(04).

猜你喜欢
共鸣意志
意志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观点集萃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