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018-06-16 06:07倪晶
关键词:思维能力实验教学小学数学

倪晶

摘 要:数学实验是指为探索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概念或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基于特定的物质条件,通过具体化的操作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研究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笔者从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交流实验发现,提升学生思考等方面,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16-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实验伊始,教师应精心创设与本实验相关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更好地进入数学实验探索。

一、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1.趣味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富有趣味的实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对实验探索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自我内驱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趣味比赛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实验中来。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内容“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重点之一是用“可能”、“一定”以及“不可能”这三个词语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凭空想象就用语言来表述,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必然是比较虚化的。于是我创设了“摸球比赛”的情境:(出示装有球的黑色袋子:一个袋子里没有红球,一个袋子里都是红球)今天我们要来进行一次摸球比赛,老师这里有两个袋子,里面装了不同颜色的球(学生看不到里面球的颜色),男生队和女生队分别派一位代表,每人摸三次,谁摸出红球的次数多,哪一队就获胜。

通过趣味性比赛情境的创设,同学们兴趣倍增,跃跃欲试,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比赛中,为探索思考不同颜色球被摸到的可能性大小奠定基础。

2.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疑问、问题,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疑问,就会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所以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从而自发地去思考,去进行数学实验探索。

以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为例,探索“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是本课的重点,更是难点。在学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之后,我设置了问题情境:“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有同学说肯定能,有同学说不一定。见有了不同意见,我建议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颜色、长短不同的小棒进行实验探索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带著问题,有目的地动手实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中思考探索。

3.冲突情境

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教师可以创设冲突情境,使得学生无法用已有知识、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愤”与“悱”的心理状态下,萌发求知的欲望,启动学生的数学思考,产生进行数学实验的自我需求。

例如,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材安排学生对情境图中的人物进行分类整理。但是课本上有实实在在的图片,学生一眼就能看清分别有多少人,并不能感受到用笔作记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自然也就激不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屏幕上闪现逐辆驶过的汽车(有小轿车、中巴车、大卡车),然后随即消失的动态呈现方法。学生们尝试着去数,可是因为汽车闪现并转瞬即逝,学生发现无法清晰而准确地记住每种汽车分别有多少辆。这就构成了一种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方法的心理需求,激发了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交流实验发现,提升学生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实验探究后的汇报交流环节是数学实验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理清、调整实验思路,反思、完善实验成果,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提升数学思考的关键环节。

1.交流途径多样化

汇报交流的形式不应只局限于指定几人回答,而应该有多样化的交流途径,面向全体学生,把思考提升的机会给更多的学生。

比如,为二年级学生设计调查实验活动:下星期我们班将进行野炊活动,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如果让你为大家准备水果,需要准备哪些水果?哪种水果应该多准备一些?你能运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

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分为三个步骤:(1)根据需要,将全班分成四个组,先在组内进行调查和了解,并做好记录;(2)将四个组的调查情况进行交流汇总;(3)最后从汇总表中读取信息,交流解决水果准备的问题。

从以上活动安排我们知道,学生与小组成员之间的调查,属于组内交流;四个组的信息汇总,是组间交流;读取汇总表中信息,交流哪种水果多买一些,是全班交流。可见,在这次调查实验活动中,学生的交流形式是多样的,每一位学生都经历多种交流途径,进而思考和解决问题。

2.评价方式多元化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促进学生实验能力、数学思考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样,在数学实验交流环节中,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局限于实验结果,而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以二年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例,有些学生在数据收集与调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或错误,我们对学生实验的评价不能只针对调查结果,而应从实验过程、整理结果、问题解决、实验态度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实验教学小学数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