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训练

2018-06-18 10:00徐娜
好日子(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新课程小学语文

徐娜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决定着学生以后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朗读训练是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

一、训练方法是关键

1、尝试朗读,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讲解和朗读,老师读和学生读,读句和读段的有机结合,要注意指导学生研究朗读的规律,并强调基本要求:“不错、不添、不丢字、不喊、不唱、不重复”。要求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不应当看一个字读一个字,而是应当看一句话,通过瞬时的记忆或思维,读这句话,做到“眼先到,脑思考,口读好”。在学生理解了解课文内容,对文字的运用、内容的描述、感情的表达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2、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在进行新课前,一般对课文题目进行分析,或者介绍本文作者,时代背景等,有的还播放录音,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通读课文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在通读课文前,事先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通读,这有利于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3、咀嚼课文,细品佳句

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后,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中心,学习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段尤其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进行细细品读与欣赏。教师可以提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反复试读、体会感情。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的途径。我们的母语很优美,其原因在于汉语是声调语言,可以有平仄规律,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可以有它的特殊的声韵规律。这些规律在千古诗人,文豪手中往复交织、精雕细刻、推敲锤烧,构成了文质兼美、千古留传的大文章,成为滋养千百中国人心灵的精神食粮。

4、反复朗读,激情增趣

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作者的情感美满地读出来。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很多文章,词藻优美,内容丰富,应让学生反复读,读中体会、读中领悟、读中升华。

5、示范朗读,注重语感

小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由于地方方言和客观条件的影响,想把课文朗读好是有困难的,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因为小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都很强。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注重语感,做好范读和指导。教师在范读和指导学生朗读时,都应把握课文的体裁和背景、语句特点,重视朗读的感情色彩,注意朗读语句时哪些字应该读重,哪些应该读轻,哪里该停顿,哪里该延长。做到朗读时句句读得抑扬顿挫,或是振振有力。

二、合适的课外读物

学生喜欢读书,就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适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根据学生特点,推荐的读物要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当学生读这类文章时,会感到十分亲切,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没有多大困难。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重要活动或不良倾向时,通过书籍对其进行思想教育,适时选择动人的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会热情高涨。当文章使阅读者全身投人其中时,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终生难忘,相关语言也永远难忘。推荐的作品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小学生爱幻想,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现实生活中实有的,寄托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

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习惯是指有意识朗读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书时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注意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从时间上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即每天早读、晚上临睡前读一篇文章,从而有意识地提高朗读能力;还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自始至终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方面要求自己。

四、强化范读课文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很重要。朗读教学应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人境”的方法有示范法、描述法、回忆法、音像法、看图法、创设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实用的是示范法。示范法可由教师范读,也可用多媒体代替教师范读,还可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孩子们受到的教育会十分深刻。教师经常正确地、动之以情地范读,就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读书兴趣。

五、朗读训练把握三条线

1、范读引路,点拨先行

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漸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

3、授之以“渔”,举一反三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须“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2)训练要求细致、精要,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不可贪多求全;(3)训练的过程需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

六、朗读训练抓住三个点

1、寻找文章的情意点,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

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需找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把握文章的形象点,指导学生析读

教材中课文的语言大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把握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训练,让学生既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在朗读中传情达意。

3、紧扣文章的韵律点,指导学生品读

佳作中的许多语言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韵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因素构成,它给人们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接受,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点,可以由此及彼地读好全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认真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才是语文阅读的真谛和终极目标,最终目的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朗读效果。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新课程小学语文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加强朗读指导 提高语文能力
如何重视高中语文中的读与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