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应用分析

2018-06-22 01:55陈巧敏郑燕燕莫雪婵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肌层阴道剖宫产

陈巧敏 郑燕燕 莫雪婵

随着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 诸多产妇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因而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 随之而来的则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病数量也在不断上升[1]。我国以往由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病率并不高, 因而该疾病较易被忽视, 将会对产妇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为此医生需要不断加强对该疾病的关注与检测, 从而减轻产妇的病痛[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 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超声诊断的方式进行检测能够有效的确诊患者的病情,从而为医生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与保障[3]。本文将重点探讨超声在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经超声诊断为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32例, 年龄23~35岁, 平均年龄(29.1±5.2)岁, 入选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 就诊时距第二次剖宫产时间为1~5年, 平均时间(3.1±0.8)年;临床表现:孕前经期均表现正常, 并且在产后数月经期与月经量也表现正常, 但有20例患者表现出经期出现后腰或下腹坠胀不适症状, 并且其中有6例患者伴有痛经现象;32例患者均表示月经时间延长, 阴道内出现淋漓出血现象, 后期转变为点滴状出血现象。将此次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选用GE-S6型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测, 在进行检测前需要患者排空膀胱并采取平卧体位, 将探头频率设定为5.0~7.5 MHz, 经消毒后将探头由阴道深入子宫内, 予以纵切、横切或多切面扫查, 以充分了解子宫情况, 之后依据检测结果对患者的子宫浆膜层、肌层、内膜与双附件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特别是剖宫产切口处憩室的形态、与宫腔的关系、浆膜层连续性、肌层回声的异常情况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子宫超声诊断特点及子宫切口憩室超声诊断特点。

2 结果

2.1 子宫超声诊断特点 子宫位于前位患者22例, 子宫位于平位患者4例, 子宫位于后位患者6例。子宫纵径为48~70 mm, 平均纵径为 (59.1±4.2)mm;子宫横径为 41~43 mm,平均横径为(42.2±0.3)mm;前后径径线长度为34~47 mm,平均前后径径线长度为(40.1±2.6)mm;其子宫内膜厚度为6~9 mm, 平均子宫内膜厚度为(7.5±0.7)mm, 并且所有患者的子宫内膜线均清晰可见。

2.2 子宫切口憩室超声诊断特点 所有患者的子宫下段均出现不规则形状的缺损、裂隙, 有2例患者被诊断存在妊娠囊现象, 大小分别为0.8 cm×0.5 cm与1.1 cm×0.7 cm。20例患者为轻度子宫切口憩室, 主要表现特征:子宫下段切口处肌壁存在裂隙状缺损现象, 呈“V”字型变化, 边界较清,临床症状较轻;7例患者为中度子宫切口憩室, 主要表现特征:子宫下段切口处肌壁缺损位置已到达浆膜层, 并且肌层薄弱, 患有此种类型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常表现出经期延长的特点;5例患者为重度子宫切口憩室, 主要表现特征:子宫下段切口见楔形液性暗区, 该处肌壁变薄, 切口处的内膜、肌层及浆膜层外凸, 表现出明显的憩室样改变症状, 平均深度>7.0 mm, 并且个别患者的个别憩室内出现不规则血块样回声。见图1。

图1 重度子宫切口憩室的超声图像特点

3 讨论

子宫切口憩室在临床中并非是一种常见疾病, 加之部分医生缺少关于该疾病的知识, 因而使得该疾病较易被忽视,最终对产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4]。临床中子宫切口憩室主要分为先天与后天2种类型, 先天型子宫切口憩室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畸形, 此种类型比较罕见;而后天型子宫切口憩室产生的主要原因则为产妇进行剖宫产后发生内膜错位现象, 其发生位置通常位于子宫下段, 此种类型的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特征与子宫相似, 多表现为周期性脱落性出血, 然而由于子宫憩室并未具有较宽的通道与外界相连, 因而时常出现排血不畅现象, 因而当患者处于经期时多出现阴道淋漓出血的症状, 并且使得月经时间不断延长。因此为降低甚至避免子宫切口憩室为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对患者予以准确的检测, 并依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5]。

目前临床中对于检测子宫切口憩室的主要方式包括宫腔镜、磁共振成像(MRI)与超声检测等[6]。宫腔镜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式, 随着广泛的使用已成为检测子宫切口憩室的可靠方法, 将会获得良好的检测结果, 然而此种方式需要对患者进行切口, 属于一种有创检测方式, 并且在检测过后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因而此种方式不能被所有患者接受[7];MRI检测方式虽然无需对患者进行切口, 但是其检测费用较为昂贵, 将会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同时由于此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危险, 将会对患者的子宫输卵管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损伤, 因而也不能被所有患者接受[8]。运用超声检测则能够有效的弥补上述两种检测方式的弊端, 不仅能够为医生提供清晰的检测图像, 同时检测过程简便, 便于医生操作, 可使医生更加清晰地根据检测图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保障[9]。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 所有患者经过了二次的剖宫产后, 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会导致子宫黏膜突出肌层, 在超声下表现子宫下段均出现楔形状的裂隙、囊状液性暗区, 并与宫腔相通, 其中有2例患者被诊断存在妊娠囊现象, 其他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此结果与刘淼[10]的关于剖宫产术后切口处憩室的超声诊断的研究结果相似, 主要原因在于超声诊断能够为医生提供清晰的检测图像, 并且在较大程度上对患者形成保护,因而使医生获得了准确的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 超声在子宫切口憩室形成过程中能够测量出残存子宫肌层的厚度, 清晰观察憩室的大小, 便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判断, 同时此种方式又便于随访复诊, 从而配合临床进行有效的诊治, 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 临床医生仍然需要加强对其他方式的研究, 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多检测方式, 从而更加准确地确诊患者的病情。

[1] 许海燕.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16):1965-1966.

[2] 卢祥章.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 19(5):34-36.

[3] 温海群, 张岚, 李金莉, 等 .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2):246-248.

[4] 陈瑞雪, 王文, 梅冬.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31):6058.

[5] 农美芬, 陈海宁, 王小燕, 等 .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3):69-71.

[6] 宋爱琼, 卢江丽 , 李秀春, 等.3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经阴道超声诊断价值.中外健康文摘, 2014(22):102.

[7] 朱兆领, 王睿丽, 刘冰冰, 等 .经阴道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价值.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6):21-22.

[8] 陈慧军, 吴一萍, 吴秀英.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7):1132-1133.

[9] 钱晨, 施卫平.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5):444-445.

[10] 刘淼.剖宫产术后切口处憩室的超声诊断.中国实用医药,2009, 4(15):192.

猜你喜欢
肌层阴道剖宫产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治阴道霉菌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