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2018-06-27 08:51谭周权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年6期
关键词:单台沉淀池滤池

谭周权

(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甘肃 兰州 730050)

1 概述

白银市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位于甘肃省白银市西北部,根据规划,工业园区内工业企业性质主要为新型建材产业园、机械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园、农畜产品深加工园。近期处理规模为10 000 m3/d,远期设计规模为20 000 m3/d,总占地面积约54.7亩。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2 进、出水水质及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A标准。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

表1 污水处理厂设计进、出水水质 mg/L

主体工艺采用A2/O工艺、混凝沉淀、纤维束滤池,如图1所示。

图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城市污水首先经过粗格栅及提升泵房,后进入细格栅间,然后进入曝气沉砂池,以上部分主要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以及砂粒,为污水的预处理阶段。

污水经曝气沉砂池后进入初沉池,然后到A2/O池,该池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组成。经过A2/O反应处理后,污水进入二沉池,沉淀处理后通过中间水池后进入反应沉淀车间,沉淀池出水进入纤维束滤池,出水直接进入接触消毒池,消毒存入蓄水池供工业园区绿化及道路浇洒回用。终沉池污泥流入剩余及回流污泥泵房。污泥回流比为50%~100%,回流至A2/O池内。剩余污泥由泵送至贮泥池,由污泥泵输送至脱水机房进行机械浓缩脱水,最后泥饼外运、卫生填埋。

3 工程设计

3.1 污水预处理系统

3.1.1 粗格栅及提升泵房

去除污水中较大漂浮物,并拦截直径大于20 mm的杂物,以保证潜水泵正常运行。污水经粗格栅后流入提升泵池,污水泵将污水提升以满足后续污水处理流程及竖向的衔接要求。设计规模为2.0×104m3/d,共一座,平面尺寸12.2 m×10.5 m×6.9 m;室内设粗格栅渠两道,每条渠宽0.8 m,深5.5 m,长8.5 m;提升泵池为全地下式结构,地下水池平面尺寸9.25 m×5.6 m,深7.5 m。

安装一台反捞式格栅除污机,B×H=0.6 m×5.5 m,栅条间隙15 mm,安装倾角75°,功率为1.1 kW;一台螺旋输送压榨机,输送长度为4.5m,功率为3.0 kW;污水提升泵4台(三用一备)。格栅的运行根据栅前栅后水位差或按时间控制,潜水提升泵根据池内液位控制其启停及高液位报警等。

3.1.2 细格栅间

细格栅用于截除进厂污水中粗格栅未能截除的细小杂物,作为污水预处理工艺,可保障后续工艺运行安全,同时去除一部分污染物质。设计规模为2.0×104m3/d,共一座,近远期通过设备调配实现共用。框架结构,平面尺寸为16.3 m×10.8 m,高8.1 m;室内设格栅渠两道,每条渠宽0.8 m,深1.5 m,长6 m。设计规模为2.0×104m3/d。安装循环式齿耙清污机两台,B=800 mm,H=1 500 mm,N=0.75 kW,间隙3 mm,倾角70°。一台无轴螺旋输送机,输送长度3.5 m,功率为2.2 kW。

3.1.3 曝气沉沙池

设计规模为2.0×104m3/d,平面尺寸(内净尺寸)为L×B×H=17.4 m×4.3 m×5.1 m,共一座两格,有效水深3.85 m。

设计参数:曝气量按每立方米污水0.2 m3空气配置。停留时间约5.0 min。最大设计流量时水平流速为0.06 m/s,有效水深为2 m,每立方米曝气量为0.2 m3,曝气气源由两台罗茨风机提供,罗茨风机设置于细格栅间,一用一备。单台罗茨风机参数:流量为4.2 m3/min,扬程为49 kPa,功率为11 kW。配套桥式吸砂机一台,设备尺寸为池宽4.3 m,池深5 m,驱动功率为0.55 kW。配套一台潜污泵,流量为22 m3/h,扬程为7 m,功率为1.4 kW。

3.1.4 初沉池

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方式辐流沉淀池,池内径为20 m,池高3.8 m。间歇排泥,每12 h排泥一次,排出的污泥进入污泥调节池,与二沉池剩余污泥一同进入浓缩脱水机房。

3.2 生化系统

该工程生化系统采用改良型氧化沟,用于去除BOD、COD,脱氮除磷,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构成。设计规模为1.0×104m3/d,近期设计两座,为远期预留两座位置,平面净尺寸为49.6 m×19.4 m,总深为7.0 m,设计有效水深6 m。单池设计规模为5 000 m3/d,污泥负荷0.076 kg BOD5(/kg MLSS·d),污泥浓度为4.0 g/L。设计厌氧区容积为458 m3,设计厌氧区停留时间为2 h;设计缺氧区容积为1 973 m3,设计缺氧区停留时间为8.6 h;设计好氧区容积为3 069 m3;设计好氧区停留时间为13.4 h。设计回流污泥量为5 500 m3/d,外回流比为100%,设计内回流比为100%~400%。每座生化池设备配置竖轴式波轮搅拌机4台,设备参数为=2 500,功率为4.0kW;潜水回流泵4台,单台参数为流量250 m3/h,扬程为3.0 m,功率为4.0 kW;设置微盘曝气器。

3.3 二沉池

设计规模为1.0×104m3/d,共两座,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方式辐流沉淀池。表面负荷为0.8 m/h。单池直径为23 m,周边深度为3.8 m。设备配置:每池配置单周边传动刮泥机一台,功率为1.5 kW。

3.4 深度处理系统

该工程深度处理采用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整个工艺池体结构采用合建模式,外部建设外围护框架结构车间。主要包括机械混合池、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三部分。设计规模10 000 m3/d,共一座。车间建筑尺寸为24.0 m×15.3 m×9.2 m,池体土建尺寸为 15.05 m×8.9 m×(6.2、4.5)m。

3.4.1 机械混合池

混合的作用是使所投加的混凝剂快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该工程混合采用混合效果较好的推进式机械搅拌器。

其规格尺寸为2.7 m×1.25 m×3.7 m,池体容积为12.5 m3,设计数量为2台,搅拌器直径为1.0 m,单台功率为5.5 kW,自带变频器,正常负荷下搅拌混合时间为73.6 s,混合搅拌速度梯度为865/s。

3.4.2 网格絮凝池

该工程反应池采用网格絮凝池,其主要设计参数:设计尺寸为8.9 m×6.3 m×6.2 m,池体容积为347.6 m3,设计絮凝时间为21.06 min,峰值絮凝时间为15.6 min,絮凝池单格平面尺寸为1.10 m×1.10 m,有效水深为3.80 m。

正常负荷下絮凝时间21.06 min(第一段7.22 min,第二段7.22 min,第三段6.62 min)。

正常负荷下竖井平均流速:第一段0.199 m/s,第二段0.127 m/s,第三段0.105 m/s。

正常负荷下孔洞平均流速:第一段0.231 m/s,第二段0.165 m/s,第三段0.105 m/s。

正常负荷下平均速度梯度G为42/s,GT值约为53 000。

3.4.3 斜管沉淀池

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池,其主要设计参数:设计尺寸为8.9 m×8.75 m×4.5 m,池体容积为350.4 m3,上升流速为1.95 mm/s,斜管安装倾角为60°,斜管断面d=35 mm,斜管长度为1 000 mm,斜管上部清水区高度为1.1 m,斜管下部布水区高度为1.5 m,液面负荷为7.0 m3/(m2·h),峰值液面负荷为10.4 m3/(m2·h),反复式池底刮泥机功率为0.75 kW。

3.4.4 纤维束滤池

为进一步保障出水中SS数值达标排放,设计过滤工艺采用纤维束滤池,在过滤SS的同时,还有一定的脱氮效果。

设计规模10 000 m3/d,共一座。滤池土建尺寸为(2.6+4.0+4.0)m×13.9 m×(6.55、4.55、6.75)m,反冲洗间外围护尺寸为(6.5+13.0)m×5.8 m×(5.6、8.5)m,反冲洗间吸水井尺寸为5.8 m×4.1 m×2.6 m,变配电室尺寸为14.3 m×4.4 m×3.3 m(位于滤池上方,于滤池池体合建)。滤池共设一座4格,单排布置,过滤水头1.95 m。

设计参数:设计速度为12.9 m/h,强制滤速为18.3 m/h,总过滤面积为48 m2,单格过滤面积为12 m2,4格,单格尺寸为3.0 m×4 m,反冲洗水强度为8 L/(m2·s),反冲洗气强度为60 L/(m2·s),反冲洗时间为15~30 min。

配套设备:纤维束滤元模组4套,模组型号为FQLY-1000;纤维密度调节装置4套,型号为GZKT3 m×4 m;滤板4组,每组24块,滤板尺寸为1.0 m×0.5 m。布气布水系统各4套,型号为GZKQ3 m×4 m/GZKS3 m×4 m,规格为 L×B=4.0 m×3.0 m。反洗排水槽8套,型号为GZKC4 m×0.30 m×0.45 m。配套反冲洗鼓风机2台,一用一备,单台参数为 Q=43.2 m3/min,P=49 kPa,功率为55 kW。配套反冲洗水泵2台,一用一备,单台参数为流量346 m3/h,扬程为13 m,功率为22 kW。

3.5 接触消毒池

该工程采用二氧化氯消毒,设计规模10 000 m3/d,共一座。设计接触时间为30 min,设计有效水深为3 m,单格宽度为2 m,工艺尺寸为13 m×8.9 m×3.5 m。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内设尾水库排放提升潜水泵3台,两用一备,单台参数为流量310 m3/h,扬程为15 m,功率为30 kW。

3.6 污泥浓缩脱水机房

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浓缩、脱水,降低含水率,便于污泥运输和最终处置。设计规模:污泥脱水间土建设计规模按远期2.0×104m3/d一次建成。

土建工程尺寸为22.5 m×9.0 m×6.9 m,设计远期处理规模为1 020 m3/d。选用碟螺式污泥脱水机3台,两用一备,近期设置2台,一用一备。单台设备处理能力:污泥浓度5 000 mg/L时为27 m3/h,污泥浓度10 000 mg/L时为18 m3/h。设备功率为3.3 kW。设计剩余污泥含水率约为99.2%,污泥浓度约为8 000 mg/L,设计运行时间为20 h,单台设备平均处理能力为25.5 m3/h,单台设备尺寸为2.35 m×2.5 m×2.32 m。为使污泥易于脱水,在进浓缩机前投加聚丙烯酰胺,药剂投加量为污泥干重的0.4%,PAM投加量为0.85 kg/h。

4 结语

按照以上工程设计参数进行设计,出水水质最终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相关经验也可供今后类似工程项目参考和借鉴。

[1]张自杰.排水工程:下册[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周娟娟.宁波江南污水处理厂设计介绍[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6):160-164,14.

[3]曹仲宏,杨学,夏斌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及设计特点[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12):86-89.

[4]边靖,卫佳,李彤,等.甘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与运行[J].中国给水排水,2016,32(12):85-89.

猜你喜欢
单台沉淀池滤池
累计2 100秒!我国百吨级火箭发动机单台试车创下新纪录
净水厂V型滤池运行优化分析
污水处理沉淀池进水系统的改进运用
长兴水厂沉淀池反应区浮沫现象的探讨和解决方案
新能源对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积分贡献的影响因素分析
水厂沉淀池改造前后排泥水含固率研究
南方某自来水厂滤池反冲洗水回用分析
东风汽车将获控股股东2.2亿元新能源补贴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处理沉后水的炭砂滤池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