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2018-06-28 06:34杨忠玲黄宗华谭晓婵邹路红
关键词:微生物学菌株检验

杨忠玲,黄宗华,谭晓婵,郭 静,邹路红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贵州 黔南 558000)

医院感染也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或医务工作者在医院内遭受的感染。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在临床普遍运用、抗生素频繁使用及化学药物不科学治疗,导致院内耐药菌株产生增多,从而提高医院感染率,严重影响患者及医院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1]。医院感染一般存在两个特征,(1)是感染者必须是在医院获得的感染,(2)必须符合临床相关症状[2]。院内感染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而微生物检测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病原体的诊断和细菌检查,对于防止病菌传播和感染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使用微生物检测手段应用于医院感染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8例被确诊为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4例,其中男53例,女35例,年龄为21~66岁,平均年龄为(35.7±3.89)岁,所有分理出的菌株为大肠埃希菌。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临床关羽尿路感染的相关标准:1)重度感染: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并且无法自身控制,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血尿、细菌尿和脓尿等;2)中度感染:患者出现尿频、尿不尽及尿痛的症状较为频繁,尿液中含有相对较多脓尿,但疼痛程度是患者可以忍受范围之内;3)轻度感染:患者尿频、尿痛、尿不尽等症状不明显,发生次数不频繁,疼痛程度较轻,尿液中含有少量的脓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菌株感染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任何检查,仅凭借临床医生个人经验进行配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微生物学检验进行分析观察,具体方法如下:①细菌鉴定:对菌种均进行微生物检测,采取ID32E试条进行生化及血清学相关技术鉴定分析;②药敏试验:采取临床常规纸片扩散技术干预分析;③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初筛及确诊,以微生物分析实施监测,医务人员应给予初筛的相关提示;④确诊实验:使用K-B手段采取检测,运用30 μg头孢他啶、头孢噻污纸片和克拉维酸(30 μg/10 μg),头孢噻污(30 μg/10 μg)复合物纸片进行试验,在实验中若任意一组加克拉维酸,实验制片的抑菌环直径比未加克拉维酸纸片大于等于5 mm情况,即可判定为产ESBLs,即可根据数据显示选取合适药物进行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严重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感染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菌株感染严重程度分析 [n(%)]

3 讨 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医学领域研究的深入,促使近年来微生物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俨然成为医学界不可或缺的生命学科,并承担着院内感染的重要作用。而现实导致医院感染的原因众多[3],包括以下几点:①院内的大部分患者病情都属于危重情况,其身体素质和自身抵抗力下降,需要长时间卧床疗养。一般在治疗过程中会摄入较多抗菌药物,由此,在药物杀死细菌的治疗过程中也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免疫屏障;②人工气道、留置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亦是一类危险因素,其中开通人工气道不仅降低患者上呼吸道屏障的保护功能,而且极易发生菌株感染。此外,有研究显示,尿管留置时间与感染发生情况呈正相关;③科室相关消毒隔离条例不完备,监督制度不健全,医院工作者欠缺抗感染理念,致使其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消毒不严格,是造成患者院内感染防控首要原因;④还包括院内医疗器械消毒处理和操作不严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患者皮肤黏膜,为致病菌株创造了侵入途径。

微生物检测手段不仅可以为临床感染的诊断治疗提供

科学有效数据,而且还能够指导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主要与易感人群、传染源及传染源传播三个因素紧密相关,而防控措施必须从这三个环节作为突破要点,采取针对性预防方案,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4]。微生物检测能够有效分辨传染源和易感人群,进一步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病原学诊断依据,临床医生根据检验结果探查感染原因,然后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医院感染制定有效、合理的控制方案[5]。微生物检测与医院感染发生的三个环节均紧密联系,首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科学、合理、准确地应用抗生素,确保治疗效果[6]。行侵入性操作时要小心谨慎,最大程度上避免对患者的损伤,医疗器械需严格按照标准消毒杀菌。医务人员要强化无菌意识[7],进入病房前进行消毒杀菌,减少患者接触病原菌的机会,进而控制院内感染。本研究表明,观察组轻度感染为68.18%,中度感染为22.73%,较对照组患者明显良好,故采取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干预医院感染检测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准确的对感染病症进行辨别,而且对患者及时诊治用药存在科学的依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感染菌株的数量和概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1]许宏涛.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查中的应用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5):396-398.

[2]黄灿绪.临床微生物学检查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1):868-869.

[3]Tomohiro T,Sanefumi T,Soichi S,et al.Gram-stain-based antimicrobial selection reduces cost and overuse compared with Japanese guidelines[J].BMC Infect Dis,2015,26(15):458.

[4]Rebecca M,Mark A,Tonja R,et al.Bacterial Vaginosis Assessed by Gram Stain and Diminished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to Incident Gonococcal,Ghlamydial,and Trichimonal Gential Infection[J].J Infect Dis,2010,202(15):1907-1915.

[5]向晓菊.临床微生物学检查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175.

[6]邢晓丹,马 玥,刘 爽.临床微生物检查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性及临床意义[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7(4):43-45.

[7]李 莉,宋 谦.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探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6,27(4):43-45.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菌株检验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植物根际促生菌Bacillus mycoides Gnyt1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毛木耳优良杂交菌株的选育*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