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而后远航

2018-06-30 09:24周卫东言克琴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分数的意义引入拓展

周卫东 言克琴

[摘 要]“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单位“1”的含义。通过顺学而导、比较探究、拓展延伸、回顾反思等教学环节,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处,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燃烧、智慧碰撞中,拓展对于分数内涵的深刻理解,体会分数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分数的意义;引入;探究;拓展;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19-03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确分数的意义。为了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过程,在建构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

一、顺学而导,引入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内容?

生1:分数的意义。

师:三年级时,我们两次学习分数,下面来检验大家学得怎么样。

师(板书:):认识它吗?它表示什么含义呢?换种方式,不用语言表达,在纸片上画一张图来表示的含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师(指图3):对于这幅作品,大家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

生2:这里的4个圆应该加上一个圈,这样更容易看出“1”在哪里。

师:你的想法与这位同学一样(出示图4),他的作品就有一个圈。还有别的建议吗?

生3:我认为,分数首先要“分”。图4虽然看到了一个整体,但看不出“分”的痕迹。

师(指图4):我非常同意生3的观点。分数首先要“分”,这张图“分”了吗?哪位同学来把它分一下。

(学生修改图4,得图5)

师: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4:我把这4个圆平均分成4份。

师:在研究分数的过程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是什么?

生5:前提是要平均分。

师(强调):这是研究分数的前提,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二、比较探究,逐步抽象

1.第一次概括:抽象出单位“1”

师(出示图6):老师也带来了一幅图,这幅图可以表示嗎?

生(齐):可以!

师:在刚才的作品中选择两幅,再加上老师的这一幅,编上号①②③(如图7、8、9)。三幅作品的画法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3份。

师:善于比较、求同存异是学习数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大家再比较①②③号图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2: ③号图是线段图,①号和②号都不是线段图。

生3:它们的形状不同。

生4:①号图分的是一个物体。

师(板书:一个物体):既然①号图分的是一个物体,那②号图呢?

生5:②号图分的是4个物体。

师:分的物体只能是4个吗?画8个行不行?画10个呢?

生6:可以。

师:那②号图可以怎么概括?

生7:把多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

师:对,这是三年级下册所学习的知识,你们的领悟能力特别强!那③号图中的这条线段代表什么呢?

生8:质量单位。

师:如果把这里的1吨换成1米、1小时、1平方米,行不行?

生(齐):可以!

师:谁能说说③号图中的这条线段实际上代表什么?

生9:一个计量单位!

师:其实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就是单位“1”。

师:回过头看一看,单位“1”有哪几种类型呢?

生10:单位“1”有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共三种类型。

师:还能再举一些单位“1”的例子吗?

……

2.第二次概括:抽象出的意义

师:理解了单位“1”,谁来说说的含义?

(教师把的意义补充完整并板书,让学生完整地说出 的意义)

3.第三次概括: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师出示:

师:每个句子里的单位“1”分别是什么?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生11:第(1)句是把全班学生人数看作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

生12:第(2)句把地球表面积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海洋面积是其中的71份。

师:这句话里面还隐含了另外一个分数,你能找到吗?

生13:地球表面有的面积被陆地覆盖。

师:真棒!能看到表面的数学,还能找出隐藏在文字里面的数学,这是比较高级的学习方式。

生14:第(3)句是把1小时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小明做家庭作业用了这样的1份。

师: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的分数,如果继续研究下去,能研究得完吗?

生(齐):研究不完。

师:那能不能概括出什么是分数呢?

生15:把单位“1”平均分成x份,表示其中的x份。

师:你有很强的符号意识。如果用文字来表示呢?

生15:若干份。

师:表示这样的……用什么词好呢?

生16:1份或几份。因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的可以是1份,也可以是几份。

师:现在让我们自豪地把分数的意义完整地读一遍。要提醒大家的是,读的时候把你认为重要的词加重语气。现在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的?(生答略)

师:说得太好了!是的,我们以“变”与“不变”为线索,研究出了分数的意义。其实,分数的知识中还有许多的“变”与“不变”,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吧。

三、拓展延伸,意义建构

1.分一分

师出示:

师:这里的单位“1”有12个圆片,其中有一部分涂了颜色,请你先分一分,再用表示出来。

生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其中1份,就是(如图10)。

生2: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表示其中的2份,用表示(如图11)。

生3: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表示这样的4份,就是

(如图12)。

师:比较图10、11、12,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4:图10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图11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2份;图12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4份。

生5:单位“1”没变,阴影部分的数量也没变。

师:同样的单位“1”,不同的分法就能得到不同的分数。还有没有其他发现?

生6: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代表的数就越小。

生7:这三种分法中,阴影部分没变,三个分数的大小应该是相等的。

师:真了不起!这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你现在已经有所感觉了!

2.游戏

师:分圆片中有“变”与“不变”,游戏中也有“变”与“不变”呢!

(1)游戏一:按要求取物

师(拿出A、B两个袋子,袋子中装有一些圆片,分别发给两位学生,让他们数一数一共多少个):请拿A袋的同学和拿B袋的同学各取出袋中圆片的摆到黑板上。(拿A袋的学生贴出5个,拿B袋的学生贴出3个)

师:同样是,为什么A袋取了5个,而B袋只取3个?

生8:两个袋子的单位“1”不一样。

师:大家算一算,A袋的单位“1”是多少?B袋的单位“1”又是多少?

生9:A袋10个,B袋6个。

师:请两位同学把袋子里的圆片都摆上黑板,公布答案。

师:请拿A袋的同學取出,拿B袋的同学取出。(两个学生都摆出2个圆片)

师:对于他们取的结果,如果你是数学老师,你可能会问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生10:为什么分数不一样,拿出的个数却是一样的呢?

师:你真有做小老师的天分,跟我要问的问题是一样的。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11:因为它们的单位“1”不一样。

师(小结):不一样的单位“1”,不一样的分数,但是它们取出的个数可能是一样的。

(2)游戏二:挑战未知

师出示:

师:把刚才A、B两个袋子里的16个圆片都摆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单位“1”。

师:如果要你取圆片,你打算取几个?方框里填几?(生答略)

师:谁能看出这两则游戏里的“变”与“不变”呢?

……

四、回顾反思,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

【赏析】

细细品味周老师的这节课,深深地感到:如果把每一节课看作是一段难忘的旅程的话,那么周老师的这节数学课所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抵达,更是儿童思维发展和生命成长的远航。

1.启锚:知识的生长点与学情基点

奥苏伯尔曾说:“如果让我不得不把所有教与学的原理还原成一句话的话,那就是要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最关键之处就是要摸准他们学习的真实起点,找准他们“现在在哪里”。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需要学生能够完整地概括、抽象出分数的意义,这正是学生学习分数的一个难点。周老师打破常规思路,创造性地从切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从平均分一个物体,自然生长到平均分由多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不断逼近“单位1” 这一核心概念。然而,对于的表述,班上没有一个学生能给出完美答案,周老师不急不忙,顺学而教,引导学生将多幅接近分数意义的图形进行比较、修正,使学生最终领悟“整体”的概念,为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

2.抵达:知识的核心处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把学生的学习从一个水平引向另一个水平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并准确地表达出分数的意义十分困难,对此,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积累根的知识储备,激活学生相关的活动经验,让分数的意义在丰富的土壤中自然地生长出来。周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分三次来概括分数的意义:先围绕单位“1”的三个层次的内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抽象出“单位1”;再在单位“1”概念的基础上概括出的意义;最后,概括出“若干份”“一份或几份”和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源于教材,基于学情,细致严谨、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地逼近和抵达分数的核心知识,学生自然理解到位。

3.远航:驶向思维的纵深处

周卫东老师一直倡导一个观念:教学,不能囿于抵达,更要能远航!是的,教学追求被吸引,美丽的风景在远方。本节课的教学,在概括了分数的意义之后,学生思维的脚步并没有停下,而是在多层问题情境的作用下不断发酵、孕育与生长。“分12个圆片”的设计,能引导学生在“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维中感悟“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分的份数与每份数的大小变化、分子分母的变化与分数值大小关系”,为后续分数基本性质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游戏”环节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处。这两个教学环节不但隐含了众多的思维发散点,更是指向分数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燃烧、智慧碰撞中,深刻理解了分数的内涵,逐步完善了对分数知识的建构。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分数的意义引入拓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以“分数的意义”为例谈“分数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