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数形结合优化概念教学

2018-06-30 09:24吴铮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数形结合

吴铮

[摘 要]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借助数形结合能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从而让学生的概念学习更高效。在“倍数与因数”一课的教学中,借助数形结合,引入、抽象、内化概念并构建概念模型,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形结合;概念教学;倍数与因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35-02

对于数形结合的定义,数学家华罗庚给出过十分精辟的答案,他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利用 “形”可以直观地表现“数”,而通过“数”可以深刻地反映“形”。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可借助数形结合优化概念教学,从而使概念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结合“倍数与因数”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利用数形结合进行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借助数形结合,引入数学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概念的引入是第一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借助数形结合能够让学生直观感知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从而调动他们学习数学概念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概念的。

师(课件展示图1和图2):学校开运动会,有两个班的同学在排队时排出了这两种队形,这两个班各有多少人?

生1:图1这个班有9×4=36(人);图2这个班有5×7=35(人)。

师:在算式“9×4=36”里,我们把9和4都称作乘数,36叫作积。9对应队伍每一行的人数,4对应队伍的行数,36对应总的人数。

师:大家看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倍数与因数”,猜猜看,在算式“9×4=36”里,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

生2:4、9都是36的因数,36是4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

师:“5×7=35”这个算式里,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

生3:7和5是35的因数;35是7的倍数,同时也是5的倍数。

上述教学从排队问题入手,通过用乘法计算每个班的总人数,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这样,强化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学习“倍数”中的数都是非零自然数做好了铺垫。

二、借助数形结合,抽象数学概念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借助数形结合能够有效地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抽象化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倍数与因数”一课的教学中,在引入数学概念之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概念抽象的。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前面计算班级人数的方法,先写几个乘法算式,然后再在图3中进行圈画,并和同桌交流“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交流之后选代表展示作品)

师:同样类型的例子多不多呢?你们可以列出一个通用的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吗?

生1:可以用字母来代替数字进行表示。

师:这个办法不错!那如果要用a、b、c这三个字母来表示因数和倍数的话,那对应的式子应该怎么列呢?

生2:a×b=c(a、b、c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其中a、b两个数都是c的因数,c既是a的倍数,也是b的倍数。……

上述教学中设计了“圈画、列式、交流”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深入理解倍数和因数。这样的教学,能加深学生对“行数为1”这特殊情况的理解。

三、借助数形结合,内化数学概念

借助数形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内化。教学中,当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理解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内化数学概念。

师:以前我们学习“倍”时用了除法算式c÷a=b(ab≠0)来表示,这个式子里的a、b、c只要不是零,整数、小数、分数都是可以的。而我们今天学的“倍数”这个概念的表示用的是乘法a×b=c,那么这个式子中的a、b、c又能取哪些数呢?

生1:不管什么数都可以。

生2:这三个数只能取非零自然数。

师:能告诉我们理由吗?

生2:我们刚刚在点子图里通过确定行数、每行数量和总数来理解倍数和因数,这三个数都是非零自然数。(对这个理由大家都表示认同)

师:那你们能说说“倍数”和“倍”的异同吗?

……

(学生讨论之后得出: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对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进行研究的;而不同之处则是“倍数”涉及的数必须是非零自然数,“倍”涉及的数只要不是零,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

只通过范例来让学生理解“倍数”的含义远远不够,要和相似的概念“倍”进行比较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清楚。在对比中,引导学生认识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对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进行表示,表示方法都能用乘法或除法算式,明辨数的取值范围——“倍数”涉及的数只能是非零的自然数,而“倍”涉及的数除了零以外,任何整数、小数、分数都行。教师层层深入的追问,让学生把在点子图中积累的经验转化成数学规定,也就是通过对直观现象的理解明白了“倍数不能取0”的规定。

四、借助数形结合,构建概念模型

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概念模型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中,借助数形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模型的构建,从而实现数学概念学习的高效化。

师:我们用点子图对倍数和因数进行了理解,同样也可以通过点子图来确定一个数的倍数。请想一想怎样能从点子图里找到一个数的倍数呢?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生1:先把一行的数量定下来,然后再找出行数与每行数量的乘积。

师:请大家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并在图上圈一圈,同时在右边写下对应的7的倍数。

(学生认真地进行了操作,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学生边说自己的成果,教师展示课件)

師:你们完成了圈一圈、找一找的活动,觉得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非零自然数a的倍数呢?

生2:a×1,a×2,a×3……

生3:也就是要找出a的1倍、2倍、3倍……

师:我们知道自然数有无穷多个,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差为1。那么大家能得出倍数具有的特点吗?

师: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也是无穷的,其中它自己是它最小的倍数,最大的倍数是不存在的,两个相邻倍数的差等于这个数本身。

上述教学片段中,设置了“用点子图找出7的倍数”这个实践活动,一方面是让学生经历找一个数的倍数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确定倍数方法的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倍数的特征。

总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借助数形结合能够让学生的概念学习更高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与自主建构,并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数形结合
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