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8-06-30 09:24陈敏婷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陈敏婷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和适应社会。从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入手,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劣势,探寻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方法,以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能力;课程活动;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62-02

近几年来,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奠基内容,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低。因此,深化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十分必要。

一、基本概念

1.核心素养的含义

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其发展是一个终身可持续的过程。学生最初的核心素养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其一生中不断地完善。

2.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具有宏观指导性质的教育模式,从单纯强调学生应试和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尽管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但我国长期存在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效。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现已成为基础教育在发展与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只有全面而系统地给出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才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二、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1.知识教学、应试教育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师生为到提高考试分数而努力,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2.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一固定模式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动手以及自主创新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死读书。

三、培养核心素养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探索世界的主要路径,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教育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数学素养的魂即思维,数学能力的核也是思维。数学思维包括思想层面上的数学建模、逻辑推理以及数学抽象,内容层面上的数据分析、直观想象以及数学运算。就算是简单的数学观察,用的也是头脑。可以说,思维素养是级别最高的素养,是居于数学思想层面上以及数学知识层面上的素养。

2.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地锻炼与增强学习力,换句话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自我教育,即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包含着一种对知识永不消退的学习热情。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在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只有善学爱学的学生才会使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最终达到以约驭博、举重若轻的效果。数学的数理计算复杂多样,让很多学生厌倦。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就要培养他们学而不厌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学习策略。

3.有利于学生价值能力的培养

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超越动物的价值感,而培养学生的价值力能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力、价值持守力、价值创造力,也就是说学生要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下学会明辨是非善恶,有求真、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发展自身创造美好价值的能力。

四、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人的核心素养是可以培养、塑造以及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具备核心素养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做出评价,从而解决传统教学中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操作不足的问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对学习有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自己对知识的好奇心,学生就要看、听、想、问,同时思维也会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为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己与学生的實际情况,找准教学切入口,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使数学课堂成为真正自由、和谐和激情燃烧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笔者以这样几句话进行课堂导入:人的身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拳头一周的长度与脚长的比大约是1∶1,展开双臂的长度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同学们知道这些比有哪些用处吗?学生的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和妈妈去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自己的拳头绕一圈。”“在犯罪现场,警察叔叔只需要测量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于是笔者顺利地引出了接下来要教的内容“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熟悉的事物出发。笔者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去探究新知识。

2.数学活动的设计应体现生动性、经验性与主体性

数学活动要体现生动性。动比静更能引起人的注意,在教学中也是一样。为此教师应对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以动代替静,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数学活动要体现经验性,数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来重构知识。数学活动还要体现主体性,学生应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一课前,笔者先让学生找了一些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个数大于30个,为课堂上的活动做准备。在课堂上笔者先提了一个问题:现在拿出24个小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有多少种摆法。学生就会自己动手操作,试着去组建符合要求的长方体。组建长方体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在组建长方体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然后,笔者再问学生:“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时学生由单纯的动手操作转向了自主思考和探索发现。通过笔者的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了一个三维空间上的理解,学生能想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随着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还能运用小正方体组建其他模型进行自我验证。可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讨,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课程活动的设计应结合理论与现实

学科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知识的理论公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知;综合课程的开发则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面对世界的真实体验。两种课程的学习方式各有特点。如果教师能将两种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使教育和学习能够回归生活,这将有利于学生完整地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都需要学习者通过学习将获得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才能达到目标,因此,教师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将数学课与体育课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笔者和体育老师提前沟通好,共同上一节体育课。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在篮球场的中心放了一个篮筐,学生围着篮筐投球,投球地點由学生自己决定,但要求对每一位投篮的学生都公平公正。学生自行找出对自己公平且适合自己的投篮位置。于是笔者再次提出问题:只有一个位置可以投篮吗,其他同学怎么办?学生经过再次探索尝试过后,发现有很多位置都符合要求,而且这些位置连起来正好形成了一个圆。这样笔者就带着学生认识了圆是怎么来的。这样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认识到:篮筐就是一个圆的圆心,只有圆心的存在才能产生一个圆;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而每位同学距离篮筐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的长度;圆的半径有无数条,圆的大小取决于同学围着篮筐的距离长短,也就是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大小。在找位置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得来的知识更具有实用性,这样的教学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和学习。

总而言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成长有着莫大的关联,而学生面对挑战、适应社会需具备的其中一种素养即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使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得以丰富和充实,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为培养出色的人才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责编 唐先丽)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