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2018-06-30 09:24孙丽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问题引领数学思维自主学习

孙丽

[摘 要]问题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认知性问题、导向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的方法为切入点,借助问题开展教学,让学生在问中学,在问中催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自主学习;数学思维;问题引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93-01

很多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也高,教师上课的时候学生都不太愿意听,更不要说让学生自主学习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问题开展教学,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认知性问题,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所谓“质疑”,也有激发学生疑问,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一面。当下,某些数学课堂效率之所以低下,很大部分原因是教师不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认知问题和提出问题。

认知性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运用认知性问题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在课前展开深度备课,探寻核心问题。“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围绕三角形三条边是否能围成三角形来展开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设置三组数据“(6厘米、12厘米、20厘米),(6厘米、12厘米、18厘米),(6厘米、12厘米、17厘米)”,让学生思考四个问题:(1)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2)当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能围成三角形吗?(3)当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能围成三角形吗?(4)当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展开操作性探究活动,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条边”的结论,还能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提出问题:围成四边形的必要条件是否是任意三根小棒的和大于第四根小棒呢?围成n边形的必要条件是否是任意(n-1)根小棒的和大于第n根小棒呢?

我在教学中从认知性问题入手,激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问,促进了学生严谨、精确和持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导向性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导向性问题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还能让学生快速找到行之有效的解題方法。比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我先出示素材“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圆的半径和面积,蜡烛燃烧与汽车行驶,两个人的年龄变化”等,再设置两个核心问题:(1)在这些素材中,哪些是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哪些是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增加而减少的?哪些是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增加而时增时减的?(2)运用什么方法进行探究最为科学合理(列举法、规律法、比较法)?最终,学生在这两个具有导向性的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得出“正比例关系的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的结论。

当教师使用导向性问题疏通学生的思维后,在将来学习反比例关系时,学生就会主动运用学习正比例知识的方法去学习反比例的知识,学会自主学习。

三、创造性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跳出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用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创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升。比如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用微视频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用两个问题来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1)三角形可以看成是上底(下底)为多少的梯形?(2)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可以看成上底(下底)为多少的梯形?把三角形和梯形,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联系起来后,学生就会自主性地对梯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进行归纳,整理出适合自己的记忆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不要遇到问题多的学生,就应付了事,也不要遇到问问题问不到点子上的学生,就直接告诉答案。学生不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应该呵护学生的“问”,引导学生的“问”,才能让学生问得入情、入理,问出创新、问出精彩,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问题引领数学思维自主学习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让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问题引领下的阶梯式综合复习课堂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