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需要,从质疑入手

2018-07-05 17:44聂云婷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聂云婷

摘 要:学校开展“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这一课题研究,提出课堂要关注学生需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在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受到了影响。如今课堂上老师讲得多,考虑学生的需要少,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关键词:学会质疑;教无定法;发现鼓励;开拓发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以生为本最基础的一步。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需要,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思想,我就专门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了研究。正好学校科研开发部开发了课文预习本——《自学记录本》,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对于培养学生预习中主动思考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供了方便。以下是自己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一、用好《自学记录本》,做好课前质疑

任何一篇课文,学生初读时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如字、词、句、篇等,我就利用自习课教孩子用《自学记录本》指导自己预习:首先看到题目就可以质疑,把问题写在相应栏目内;第一遍读,把自己感觉生疏的字、词圈出来,属于字音不准的或不认识的字写在一栏内,对词意义不理解的写在一栏内。然后问一问别人或者自己查字典认识它,读准字音;再读课文时联系课文内容试着解决一些词语的意思,并把课文读通顺,然后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地方,写在问题一栏内。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解决一些,剩下的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种“有疑而问”只是质疑的最低层次。

从《自学记录本》可以看出:有个别学生提出有些字的字音读不准,大多是一些随着课文出现的,不需要本年段认识的生僻字。这就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识字”这一个环节可以节省一些时间,这是我很大的一个收获。原来就按老师安排的路子一遍一遍地全体认字,现在改进了,重点对大家共同提出的生字或易读错的字进行指导。学生经过自己圈注,知道了自己在学习中对哪些字比较生疏,会注意哪一个字,怎么读。

针对课文内容和课题,开始学生没有提出多少有价值的问题,我就进一步利用课文中泡泡内学习小伙伴的问题和课后作业中编者提出的问题来引导孩子。可我想这也是一种很简单很顺手的方法,自己没有认真去思考,就鼓励大家读熟课文后,默读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哪怕有一点疑惑都提出来。我也和学生一起鼓掌,表扬自己思考提出问题的学生。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他们不仅有了自己的思考,还争先恐后到课堂上当小老师。

二、随文交流,在课中质疑

学生课前质疑大多是一种低层次的质疑,关于字、词、句等,特别是一部分优秀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他们都能自己解决,总是没有问题可以提。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捕获有价值的信息深入思考,甚至在听别的同学读课文时也要认真思考。

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由于知识面不广,往往会弄不懂,这就是课文的疑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紧扣这些疑难点质疑,就可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进入创设的情境,以浅化难点,平缓坡度,使之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开始学生只是提一些“血型是什么?”“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等。仔细阅读课文后,学生了解了此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介绍一位叫阮恒的小男孩救自己朋友的事情。乍一看,大体内容都了解,可细细品读时产生了新的疑问。在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时,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有没有新的问题产生,听学生朗读完第四段课文后,有不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小阮恒为什么沉思?举起手又放下,后来又举起手呢?”这个问题是本文体现阮恒品质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当时课前很少有学生提出。这时我没有接着和学生交流,而是继续往下读课文,鼓励学生耐心听,发现问题继续提,这时每提出一个问题,我就大加表扬,表揚学生会思考、会提问题,还把他们的问题当场用电脑屏幕打出来,后面写上是谁提出来的,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很高,这样一来就能较好地引发他们的探究心理,促其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三、做好总结,学文后质疑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仅理解内容还不够,对于词句的表达作用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要渗透。所以我学习带着问题结束课堂的方法,在解决完学生提出的问题、结束课文内容理解时,我会启发孩子们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值得提出的问题。如在教学《七颗钻石》后,我们体会了小姑娘的爱心,水罐一次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按说已经完成对课文内容和思想的把握,可我又启发学生提出“为什么课文用钻石来命名?”进一步体会爱心与钻石代表爱永恒的关系,这就是对文章的题目和写作意图方法等再次质疑。

总之,在这段实践时间里,学生在质疑方面取得的成绩使我倍感欣慰,也使我尝试到了“以生为本,关注学生需要”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学生质疑中也牺牲了很多时间,刚开始的时候,一节课感觉很浪费,好像很多东西没有教给他们,一节课的时间就到了,后来学生的表现使我感觉到这样做是值得的。尽管在有效的时间内没有灌输给他们很多知识,但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质疑能力的提高是学生终身受益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让学生真正变得聪明起来,那就先从质疑开始吧!

参考文献:

[1]陈勤祥.大胆质疑,让学生提问[J].新课程(综合版),2017(3).

[2]马建斌.激励大胆质疑 培养创新精神[J].吉林教育,2016(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