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隐性课程 提升学生学习力

2018-07-05 17:44张叶露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小学英语课堂现状分析

张叶露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隐性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类课程的影响虽是潜移默化的,但同样不容忽视。试从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视角进行分析,阐述其中蕴含的隐性课程,并对现状加以分析,以期为改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好地达成新课程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隐性课程;现状分析

一、引言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虽然学界至今未对隐性课程的定义达成一致,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显性课程是指书本知识或学科知识,那么隐性课程就是指“藏在书本知识或学科知识身后”的那些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隐性课程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而当前国内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并不多,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高校对其在理论层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十分宽泛,并没有深入到实践的层面。在小学英语教学领域,更是鲜有相关研究。而课堂作为英语教学发生的主阵地,是最能对学生产生潜在影响的地方,教育工作者却忽略了对其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正是走进小学英语课堂,在这样一个实践的领域中探寻隐性课程并探讨其应用。以期提升教师对隐性课程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绵薄之力。

笔者在本文中讨论的小学英语课堂中的隐性课程的操作性定义是指: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课堂活动或事件(包括计划的和非计划的)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传递给学生的教育经验(包括学术和非学术的)。其主要涉及的是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三个方面。

二、小学英语课堂活动中的隐性课程

(一)概述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必须遵循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基本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英语教学必须倡导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互动学习,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目的。因此,形式多样的活动成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无一例外蕴含了隐性课程。

(二)小学英语课堂常见活动中的隐性课程分析

课堂活动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等进行设计,形式多样,很难一一列举周全。笔者仅选择其中较为常见的几项活动进行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常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这些小组有固定的成员,一般为4~6人一組,有组长及组名。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为自己的小组确定组名后便形成了一个“小家庭”,小组内成员必须互相合作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如对话练习等。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不善于与人沟通与合作。小组合作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沟通意识的重要方法。教师可有意识地将学习能力、性格互补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使他们通过合作,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也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力量。长此以往,学生便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以及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勇于克服的意识。

2.组间及组内竞赛

小学生的荣誉感较强,适当开展组间竞赛与组内竞赛,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来。新课改要求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竞赛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并且将注意力时刻集中在课堂学习中而不觉得枯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会考虑到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如小组爬坡、收集苹果等计分方式皆为较为常见的评价手段。小组成员为了小组的荣誉,常常表现得十分积极,小组得分时兴奋不已,小组失分或未获胜时也常常“哀嚎阵阵”。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以平常心看待得失,重要的是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以竞赛获得荣誉的“外在激励”逐步转化为用心参与、快乐学习的“内在激励”,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的竞赛及计分方法也存在于组内,即以每个学生为计分单位进行的竞赛,这类常见于发言鼓励、作业奖励等等。在设计此类活动时,必须注意奖励的标准和范围的广泛性。否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此类奖励只有“好学生”可以得的想法,这样并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3.模拟情景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归根到底是交际工具。让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使学生能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这门语言。于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模拟生活情景的活动成为重要内容。这符合教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的要求。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下Unit 3 Asking the way时,教师利用课桌模拟建筑物,用走道模拟道路,并制作各种路标,帮助学生进行指路、认路的情景模拟练习,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交际功能。并且让学生不再被束缚在课桌与坐椅之间,而是走在课堂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还可以巧妙地将路线设计成学生熟悉的路线,如学校周围的道路及建筑物,使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甚至下次在学校周边遇到问路的外国人,便可以熟练地说出各个标志性地点的路线。这样的成就感定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好处与乐趣。

4.小游戏

英语游戏的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常见的英语游戏如Bingo,Whats missing等,除了给学生传授及训练英语语言知识外,还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反应力,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得到了敏锐的观察力与无穷的乐趣。

5.跨文化活动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介绍了很多欧美文化的内容,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其中提到了一些西方节日,如Halloween,Christmas,Easter等,还特别设立了Culture time(文化板块)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教师会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节日习俗等等,但与此同时也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对待西方文化与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推崇,也没有必要绝对排斥,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包容性,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

6.突发事件

课堂突发事件严格来说并不能包含在课堂活动中。其属于非计划的课堂内容,常见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此类事件及其附带的隐性课程,有必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必须谨慎,避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遇到突发事件,首先要沉着冷静,弄清缘由,及时处理,尽量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理想情况下还能借突然事件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三)小结

综上可以看出,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活动不仅承担了传授语言知识的功能,更是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传播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分析,可从中总结出小学英语课堂活动中隐性课程的一些特点:

1.隐蔽性

显性课程在小学英语课堂范围内,主要指英语语言知识及技能,如单词、词组、语法、句型、听力、写作能力等。这些通常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板书、课件向学生呈现。然而隐性课程不同于显性课程,一般情况下“不可言传”,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如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如果仅仅站在讲台上大喊“大家要合作哦!”其效果必然不如走入学生中间询问学生是否存在困难并适当给予帮助,并启发小组内成员集思广益的效果好。

2.广泛性

每一个英语活动都包含了隐性课程,甚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每一次互动,学生之间的每一次交流,都可能包含了隐性课程的内容。在一次听课中,笔者注意到教师在教授“Where is ...”句型时,随手藏起了自己携带的iphone7手机进行提问:“Where is my iphone7?”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使用教具进行模拟情境教学,再正常不过了。但是,笔者注意到,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却被吸引到这款新潮的手机上,纷纷窃窃私语谈起手机来,有的甚至开始猜手机的价钱等等。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十分容易分散的,正因如此,及时而有效的引导便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必要考虑到隐性课程的因素,从而放大隐性课程因素的积极作用,降低其消极作用。

3.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也决定了他们在接受课堂教学内容时的差异性。就拿上一段中的例子来说,有些学生可能仅仅将手机作为教学的工具来看,仍然集中注意力在语言学习上,而有些学生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手机上,甚至可能还会暗暗打算回去就要求家长也买一部相同的手机。因此,要求教师设计一份完美的教案是不可能的,即使教师能考虑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方方面面,也不可能决定学生将哪一部分的信息吸收消化。但教师不能借此理由而松懈,必须尽量做周全的考虑。

4.持久性

显性的知识如单词、词组、句型等等,若不及时加以复习,长时间很容易遗忘。隐性课程却不同,这些涉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内容,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内化”,甚至终身不忘。例如,在儿时培养的合作意识,很容易在此后体现出来,到了学生长大成人之后仍然保持不变。小学时期作为儿童品格及个人习惯等形成的关键阶段,隐性课程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三、结论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对隐性课程的认识不深

隐性课程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已兴起多年,然而在教学第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对其的认识并不深刻。他们或许能够接受这类新理念,但却很难将其实践到课堂教学中去。因为接受新观念的同时,意味着工作量的增加,他们必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更多的内容。

2.部分小学英语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观念

接受“应试教育”成长的小学英语教师,虽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进行教学,却难舍弃追求知识灌输的一套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仍然将传授知识点放在第一位,无暇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教案上或许会提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或文化意识的内容,但真正在实践中却很少涉及。

(二)建议

1.小学英语教师应增强对隐性课程的认识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大课程目标,其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为显性课程内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为隐性课程内容。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英语课程体系,缺一不可。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摒弃传统的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使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平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从而将两者的综合优势最大化,进而实现英语新课程目标。

2.小学英语教师将隐性课程融入课堂教学中

理论终究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在认识到隐性课程的重要性后,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隐性课程的特点,适时地向学生传达隐性课程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反思

本文从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视角进行分析,阐述其中蕴含的隐性课程,并对现状加以分析,以期为改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好地达成新课程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提供帮助。

由于笔者的理论水平有限以及实践经验有限,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研究成果也有待今后的实践检验。如何有效进行英语课堂活动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将会成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吴也显.潜在课程初探[J].教育研究,1987(11).

[3]陳玉琨.试论潜在课程的性质、功能和组织[J].上海高教研究,1988(4).

[4]郑金洲.隐性课程:一些理论上的思考[J].外国教育动态,1989(1).

[5]班华.隐性课程与个性品德形成[J].教育研究,1989(1).

[6]张东娇.潜在课程设计与个体社会化[J].教育研究,1991(8).

[7]勒玉乐.潜在课程简论[J].课程·教材·教法,1993.

[8]陈伯璋.潜在课程研究[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

[9]谢金霞.初中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的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0]杜希民,张建中.“隐性课程”及其可控因素探讨[J].教育研究,2003(4).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小学英语课堂现状分析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