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 读写结合 循序而作

2018-07-05 17:44施晓红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记事学段习作

施晓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性质有了新的认识,对写作教学的地位有了新的表述,对写作教学的目标有了新的规定,对写作教学的基本思想也作出了新的调整。(详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23、24页)但是,在课堂一线执教的老师们,依然感到实施起来心茫然:習作目标宏观有余,微观不足;单元习作安排忽视年级衔接,序列欠明;单元选文与单元习作的匹配不当,迁移不够;教师对习作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意识缺乏,局部作战……

如何基于教材,在一团迷雾中引领老师们探寻一条清晰的习作教学序列之路,进而探寻习作有效教学的策略,切实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习作教学“解解解”的整合思维

整合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和策略,它是调整、增删、修正、丰富,是融合、渗透、链接、迁移。同时,它也是化解习作难题的重要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放开视野,基于学科能力,对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语文学习要求框架都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

(一)关注阶段能力目标,勾连文本内在联系

打开视界,小学、初中、高中整体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先,从名称上看,第一学段的书面表达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第四学段(初中)才被称为“作文”。系统地审视课程标准对各个阶段的解读与设置,才能更清晰地明了其内在的联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目标。

1.内容目标的序列

一、二年级写话要求为“句子完整,有内容”“在写话中能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三、四年级习作要求为“内容清楚明白”“学习把内容写具体”。五、六年级习作要求为“学习把内容写具体”。初中作文要求为“做到内容具体”。这样就形成了从小学低段到高段“有内容—内容清楚明白—学习把内容写具体”—初中“内容具体”—高中“内容充实,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的清晰序列。

2.文体目标的序列

小学低段要求会写简单的记叙文,逐步学会写日记、简短的书信、便条等,学习写“读书笔记”,到高段,初步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初中阶段会写记叙文和简单说明文、简单议论文。高中阶段则“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修改目标的序列

从小学一、二学段开始“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到第三学段“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并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初中阶段“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进行修改,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高中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二)关注学段能力目标,勾连文本内在联系

小学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是不同的。忽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因此,在各学段的关注目标应该是有所区别的。

1.说写异步的序列

孩子的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发展是不同步的。进入小学时,低年级孩子的口语表达水平已经远远高于书面表达水平。我们常规的低段写话教学是让学生仿说四素句开始,会说常用句型和基本句式,再连句成段。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儿童生活和表达的需要,鼓励孩子不拘形式地借助拼音、图画去说、去表达较为完整的内容。规范的书面表达与灵活的口头表达完全可以异步前进。

2.观察描摹的序列

观察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行的直接认识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有待发展。故观察力的培养是中段习作教学的重点。综观三、四年级的语文教材,涉及观察力培养的文章有很多,需要我们仔细搜罗,并制定合理的培养序列:有序观察—细致观察—持续观察—观察中的推想和感悟。

3.写人记事的序列

高年段的习作中,写人记事是重中之重。如写人的要求:四下要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写出人的精神风貌”,五下写“一个人,用上一些写人的方法”,六上要求“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写出小伙伴的特点”。写人叙事的技能分散在各篇文章之中。那么,根据文章的具体分布,我们可以制定如下的写人记事序列:

记事:能将一件事叙述完整—能将一件事写清楚—能注意描写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能将重点内容写得较具体。

写人:能用具体事例写人—通过适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能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人物特点—能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二、习作教学“优优优”的操作序列

我们语文老师的使命就是要让学生去学习、理解、感受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理解语言的意图,理解语言形式的运用。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就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有意义的语言现象,关注言说的方式、情感与风格,以便能挥洒自如地运用语言,获得习作的智慧。

(一)基于不同文体,设计描写之序

人教版的习作都是以配合单元主题的情感内容来编排的。这不利于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习作训练的路线图。若从文体的角度出发,在梳理各册文本的时候,能够抓住其本质特征进行训练,那么,其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基于篇章特点,设计结构之序

教材中的很多文章在结构上有很明显的特色。比如总分、总分总、首尾呼应等,为学生的习作练习提供了学习的范本。我们的任务是要找到具有规律性的篇章,进行整合教学,以达到习得之效。如四上第四组课文是描写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在阅读教学时,从习作的角度看,整合整组课文,梳理如下:

那么,沿着课内习得的方法,我们的习作设计也可以紧跟而上:

习作表现的结构与形式是需要指导与引导的,是需要一个渐进的习得过程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老师的引导作用正在于此。

(三)基于言意表达,设计细节之序

到了高段的习作教学,我们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篇章的训练,而难点在于将以往的各种写人记事、状物写景、抒情议论的方法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从无法到有法,这是进步,从有法到无定法,这是突破,从无定法到创新方法,贵在得法。以五、六年级的习作教学为例:

在以上梳理的基础上,对于六年级习作的细节描写我们就可以做出如下的设计:

突破习作教学的瓶颈——整合!有序!在整合思想的指导下,基于教材,着眼整体,适度地跨学段、单元整合教材,构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符合教师教学需要的习作训练体系,实属当务之急。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记事学段习作
《安徽记事》
记事中的“情节”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