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遇见螃蟹

2018-07-05 17:44代友念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意作品螃蟹小朋友

代友念

西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之《风是一位画家》课后的综合性学习是“找找秋天”,我鼓励小朋友与家人、伙伴一起去观察大自然,用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并制作成手抄报,目的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在之后的交流中,我发现小朋友们观察较仔细,黄叶翻飞,菊花缤纷,桔子金黄……写的句子较通顺、清楚,有的还用上了学过的词语。这次“找找秋天”的综合性学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小朋友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提高了对自然的认识,增进了健康和谐的家庭生活关系。每一年的秋天,我们大致都会这样做,呈现的形式、反馈的内容也是大同小異。今年我想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上有一个新的尝试。

朋友圈给了我灵感。同事的一则美篇娓娓地讲述了班上的小朋友在秋分时节竖蛋的有趣经历。大家嘻嘻哈哈,你也试来我也试,把节气与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不是一种经典的传承吗?

这个活动的创意来自于《节气的呢喃与喊叫》,顺着“秋分”这一章往下翻,来到“霜降”这一节:“秋风响,蟹脚痒”,霜降将临,所有水域里的蟹憋到这个关头,是它们膏黄最饱胀肥美的时候了……

读着读着,我想起了江苏南通的某个学校围绕普普通通的南瓜,开展了“赛南瓜、雕南瓜、制作南瓜食品”等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要不我也让“螃蟹”来当一回主角吧,咱身边不缺资源呀,虽然是内陆城市,小溪里可还摸得到螃蟹,超市里的螃蟹肥美又便宜,9块钱左右就可以买到一只;而且前不久还有朋友晒出了好多好多用螃蟹的壳、腿、螯做的精美的创意画。我的想法逐渐清晰,就让孩子们与螃蟹在美丽的秋天、在霜降到来的时节来一次美丽的约会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需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粗浅的活动思路。

一、唱儿歌、读谚语、激趣

提起螃蟹,这个横行霸道的家伙,小朋友肯定想到的就是挥舞着大钳子的狰狞模样,我们的综合性学习,应该从慢慢消除孩子的恐惧开始。

于是,我把我们童年时期经常手舞足蹈玩的游戏带进了课堂,老师一边带着孩子们念民谣,一边比划:一个螃蟹八呀八只脚,两个眼睛这么大个壳……孩子们在这玩一玩、说一说的氛围中开启了与螃蟹的邂逅之旅。耳熟能详的民谣、谚语还有很多很多,我接着建议孩子向家人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平台学。孩子们呼啦一下子就扑了进去,有的两两作伴,唱起了儿歌,那威风八面的气势就出来了;有的一队人做起了螃蟹体操,那张狂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还有的一本正经地诵读着谚语,把其中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

二、买(抓)螃蟹、洗螃蟹、吃螃蟹、做螃蟹创意作品

周末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好时机。我播放着精心准备的PPT,那就是用螃蟹的壳等做的创意作品,孩子们惊呼着,小眼睛发亮。

我用一句谚语来引发大家的思考:“九月团脐十月尖,是说九月吃母蟹十月吃公蟹。你有什么疑问?”孩子的天性就是提问题:老师,为什么有这样的讲究呀?老师,怎样知道螃蟹是公的还是母的?螃蟹怎么煮,怎么吃呀?有没有不能吃的地方……孩子的天性又是喜欢探索的,我把这些问题写下来,让孩子在小组内分好工后,带着问题回家,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希望孩子们学着分辨,学着询问,学着动手,学着合作,学着自己去策划,去组织与实施。

我及时把活动要求与螃蟹的创意作品发到我们的班级QQ群中,家长朋友们兴致勃勃,晒孩子捏着螃蟹面部肌肉僵硬的画面,晒孩子抓螃蟹扳石块的专注劲,晒孩子清洗螃蟹时系着围裙小心的模样,晒孩子与家人分享美味的温馨画面……这一张张的画面,让我看到了家长的用心,也要感谢大朋友的支持。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实践过程中,小朋友们提高了对螃蟹这一自然物种的认识,更在听、说、读、做、查找资料等活动中提高了综合素养。

下午,孩子们的创意作品接踵而至:短腿的瓢虫、盘腿祈福的娃娃、赶海的俩女孩、可爱的海星、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栩栩如生的大蜘蛛、神勇的忍者神龟、肥肥的蜈蚣……还有好多孩子的创意作品中讲述着动人的故事。黄灿灿的壳,辅之以线条,配之以红花绿叶,更一以贯之的是孩子那一颗童心。我相信,大家都沉浸在孩子为我们营造的可爱的世界中,螃蟹正脱胎换骨,被孩子们再创造着,我仿佛觉得这螃蟹真有七十二变,只不过,有魔法的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保护孩子的童真,保护孩子的创造力,是我们老师不懈的追求。

周一,孩子们捧着自己的大作,眉飞色舞地聊着,谈谈自己的创意,说说难忘的瞬间,评评伙伴的作品,我还做了一则美篇,孩子们可自豪了。小朋友们不光是在实践着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更是在这种多元的开放的活动中培养了创新思维。

三、家长进课堂再说螃蟹

在周末的实践活动中,朋友们不是纷纷在班级群里支招、讨论,提出困惑吗?对螃蟹小有研究的小袁同学的妈妈,一个正宗的吃货,在沿海工作了多年的热心家长,被大家相中,成为第一次家长进课堂的授课老师,主题就是“螃蟹知多少”。我在课前先发放了一张调查表,在小组内收集最感兴趣的问题,及时把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等学情与家长朋友们进行了沟通,使这堂课有的放矢。在第一组家长朋友的群策群力下,实物与图片结合,网络平台与漫画结合,生动讲解,还温馨提醒孩子们要均衡营养。在这个美丽的秋天,我们的大朋友小朋友因为螃蟹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孩子们认真倾听,积极表达与交流,所获颇丰。

四、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螃蟹的诗文,再尝试创作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嗜蟹成癖,常以诗换蟹:“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头尖。”文豪一诗换两蟹,得意之状令人可掬,由衷地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感慨。这样的故事,这些流传的名句,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语文教师就要带着孩子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晨诵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诵读写蟹的诗句;我带领孩子们去欣赏齐白石的名作《蟹》,讲齐白石画螃蟹并题款讽刺日本人的爱国情怀。小朋友学着临摹,学着写螃蟹的儿歌,表演小剧本,大家或独立上阵,或与同学合作,让我们惊喜连连。螃蟹,这个张牙舞爪的生物,在孩子们的面前,似乎也充满着孩子气,大家在说说玩玩、演演画画中发展了语言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我就是想告诉小朋友们,学习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

当小学生邂逅螃蟹,我希望不是落荒而逃,而是一场美丽的遇见。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创意作品螃蟹小朋友
第11届校园发明创意作品征集活动
第11届校园发明创意作品征集活动
秋水长天(创意作品)
我校师生多项创意作品亮相第十一届文博会
我是螃蟹
找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