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流动儿童感恩父母之心

2018-07-05 17:44苏翠霞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感受感恩

苏翠霞

摘 要:“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报我以桃,报之以李……”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人们要懂得感恩。而父母是最亲的人,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温暖,作为子女理应感恩父母。但有些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契机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爱的渗透,让学生在亲身感知、体验、实践中懂得感恩父母,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關键词:感恩;流动儿童;感受;理解

记得前年新学期伊始,一节主题为“我与父母之间”的班会课比较冷场,班上大部分同学不愿发言,这让我大感意外。我原以为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许多,这其中蕴含着十分深厚的爱,同学之间应该有很多话交流。后来通过深入调查,我了解到我们班大多数学生是流动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农民工,知识水平不高,从事体力劳动,家庭居住条件差,很多流动儿童对父母的形象和职业感到不满,从而出现不懂得感恩父母,内心歧视父母的现象。

作为一名班主任,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感到非常痛心。一是因为大多数家长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孩子,也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历尽千辛万苦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们的行为得不到孩子的理解;二是因为孩子如果连父母都不懂得感恩,他们又怎会懂得感恩他人。著名哲学家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作为一线的教育者,我多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孩子的感恩之心,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一、引导流动儿童正视父母的工作,为父母的付出感到自豪

农民工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自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在基层从事生产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农民工进入城市,参与城市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将城市生活的新观念、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新规范带回了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和下一代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班主任,我深知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渗透有关农民工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的知识,让班上的流动儿童了解到父母工作的重要性和伟大,同时也让其他同学知道工作无贵贱,每个劳动者都在其岗位上做出了贡献,都值得我们尊重。另外,我还通过与同学交谈或在班级QQ群、微信群及博客上给学生渗透这方面的知识,让流动儿童逐渐消除对父母工作的歧视,也让其他孩子尊重身为农民工的叔叔阿姨。这样流动儿童才不羞于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父母,并为父母的付出感到骄傲。

二、深入回味,感受父母的爱

在学习生活中,我会有意识地引领孩子们回想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让孩子们在课堂或集体活动中说出来。记得有次主题为“说说我的父母亲”的班会课上,有些同学说了好久都道不尽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这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原来父母每天为了我们操劳,所做的事如此多。并且鼓励孩子们在日记、作文中倾吐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我还常给孩子们讲有关父母的爱的故事。记得有次我给孩子们讲红蜘蛛的故事,孩子们深受感动。故事是这样的:非洲有一种红蜘蛛,每只蜘蛛一年产一次卵,每次产下一百余粒,用黏黏的蛛丝严严实实地裹成一个卵包。母蜘蛛整日守护着卵包,等待着小蜘蛛的出生。大约一个月后,卵包裂开了一个小口,一只只小蜘蛛爬了出来。它们一出生就要吃东西,蜘蛛妈妈立刻产下十几粒食物团,足够小蜘蛛吃三天,三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就开始第一次蜕皮。这时,母蜘蛛先用蛛线把小蜘蛛聚拢在一起,然后弄破自己的皮,爬到了小蜘蛛上面。饥饿的小蜘蛛们闻到了血腥味,骚动起来,争先恐后地爬到母蜘蛛身上。一会儿母亲的身体就被儿女们爬满,每个儿女都有一根尖锐的吸管,上百根吸管刺穿母亲的表皮,捅到母亲的肉体里。母亲一动不动,任凭自己的儿女们吮吸着自己体内的汁液,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们喂饱。四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而母蜘蛛已经被吃光了。母蜘蛛不但用自己的身体喂饱了儿女,更重要的是,它用自己的汁液唤醒了儿女们的捕猎天性,心甘情愿地充当了儿女们的第一个猎物。因为母蜘蛛知道,只有这样,小蜘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故事讲完了,教室很安静,孩子们双眼湿润,陷入了沉思。孩子们的情感会慢慢积淀,慢慢地引起共鸣。

三、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孩子感恩父母之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影响是无形的。我们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指引着孩子,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让孩子记在心里。在课堂或平时交流中,我都会在感恩父母方面给孩子们传递许多正能量。我通过自己感恩孝敬父母的行为来感染学生,同时还会给学生讲有关感恩父母的故事或播放这方面的视频。如子路借米孝敬父母、黄香孝亲等故事。

四、唱感恩之歌,读感恩之书,写感恩之文,诵感恩之诗

作为一名班主任,主题班会上我会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唱有关感恩方面的歌。记得上学期我在上主题为“让我们的感恩之心飞扬”的班会公开课时,同学们在配乐唱《感恩的心》时流下了眼泪,他们的真情流露感染了听课的老师,听课的老师双眼也湿润了。在年级诗歌朗诵比赛中,我们班同学朗诵诗歌《让我怎样感谢你》时,把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融化在话语中,感情真切,打动了评委,获得了一等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还鼓励孩子们看有关感恩父母方面的书,并且写这方面的文章,让他们的情感得以深化。

以下是班上同学看了《棕熊的故事》后写的文章。

伟大的母爱

——读《棕熊的故事》有感

我读了《棕熊的故事》这本书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母熊对孩子那深切的爱激起了我心湖的涟漪。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母熊和小熊失散,小熊被“我”和强巴所救,并取名为丽丽。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母熊出现了,它吼叫着、咆哮着,为了自己的宝贝,不顾闪电和惊雷,就算刀山火海,它也敢闯。“我”把丽丽还给母熊,丽丽却把“我”当妈妈,不惜从母熊身边逃回观察站找“我”。母熊为了挽回小熊的心而攻击“我”,在危急关头,丽丽不顾一切地挡在母熊面前,成为了“我”的保护伞。为了不被母熊袭击,“我”决定马上搬家,在准备离开时,母熊又出现了,原来它为了不让丽丽成为雪豹的口中物,与雪豹展开生死搏斗。它受了重伤,为了让丽丽以后有人保护,它忍着痛,捂着肚子,咬着牙,把肠子塞回去,跑来观察站找“我”,并把心爱的女儿托付给“我”。

读完之后,我十分感动于母熊对自己孩子的爱,宁愿自己遍体鳞伤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

我们的母亲不也是这样的吗?可以为了我们牺牲一切,默默在背后支持我们。只要是自己拥有的、好的东西,就会全部给予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

母爱,是大海中的航标,指引我们前进;是一个盾牌,时刻保护我们;更是一滴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要好好孝敬父母,感恩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五、充分利用各种节日,让孩子表达对父母的爱

《弟子规》有言“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在生活中,我常鼓励孩子们孝敬父母,哪怕是为父母端一杯水,递一双拖鞋,用平实的话语和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我抓住节日的契机,确定每月感恩活动的主题。在每月主题引领下,结合意义深远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专题活动,从而让感恩、报答、责任叩击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比如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在班上倡议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為妈妈、奶奶、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送一枝花,泡一杯茶,做做家务,洗一次碗,拖一次地,洗一次脚,捶一次背等,这些都是我们最真实最实际的表达。通过这些让我们和亲人的心更贴近,给我们和亲人留下美好的回忆。之后,孩子们纷纷行动起来。

六、环境创设,熏陶感染

物质环境是儿童最直接、最具体、最容易感受到的。对学生来说,班级环境是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努力使班级的墙壁也“讲话”。我根据学生心理活动富有直觉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在已有物质环境基础上,积极创设生动形象的感恩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心灵得到震撼,以此促进孩子爱心的萌芽。有如下几点具体操作:(1)布置“感恩父母”的墙饰;(2)出有关“感恩父母”的板报;(3)创建“感恩父母”图书角,张贴“感恩父母”的心声手抄报。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创造了感恩父母的环境,让感恩之心如涓涓细流无声地浸润每个孩子纯洁的心田,滋润每一颗童稚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父母之心。

大部分流动儿童的父母也许社会地位卑微,但他们对孩子的爱不卑微,他们都尽自己所能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我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感恩父母的成长环境,把感恩父母的种子精心地播种在每个孩子纯净的心田,用心呵护,细心照料,让那一棵棵幼苗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文正.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教学出版社,1984.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感受感恩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我的关怀德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