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农”字了得

2018-07-05 17:44王锦玉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德育实践小学品德

王锦玉

摘 要: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当中,而非生活之外进行。实践是进行教育的最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品德;培养观念;德育实践

记得多年前,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把创业和劳动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要想拿到这两个学分,就必须通过在地里“种菜种瓜”,经营模拟农场才能完成。据说此消息一经报道,众说纷纭。

在给四年级学生上品德课《衣食的来源》时对此的感触更深。

课文中有一个“连一连”环节,把农作物的图片和相应的作物名称的文字连起来,然后再把农作物与所做成的食品连上。这个环节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农村或者说城乡结合部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等学生完成任务交流汇报时,发现有的学生居然把农作物的名称都连错了。是图片不清楚吗?不是。一问,学生说:“不认识图上是什么植物。”我很愕然,城里的孩子不认识农作物还可以原谅,农村孩子居然连小麦、水稻也不认识?想来也是,工作在农村乡镇的我们,一年当中能和田野里的农作物见上几面呢?何况这些孩子!

现在发达地区的农村,孩子极少有参与田间劳作的时候,有的孩子从没进过庄稼地。大部分孩子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活一点不沾,在学校也很少有劳动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懒惰、怕出力的习惯,有的孩子甚至不会做值日,这对他们以后走向社会极为不利。现在许多进城的“农二代”遭遇了城市融不进去、农村不愿回的尴尬,不得不让人深思。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帮助呢?

一、上好品德课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观念的基本措施,对小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关乎学生一生的成长。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如何在这个重要阶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利用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最好的手段之一。作为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设置方案》,真正重视这门功课,让品德课在课表上占有一席之地。教师也要按照课程计划上好品德课,切实提高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二、寓教于德培养观念

实践是进行教育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作为农村学校来讲,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或者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田野,走向自然。让他们感受自然的美丽、闻一闻泥土的芳香、观察农作物的生长、体验农民的辛苦、体会农村丰收的喜悦,让学生去参与、去了解,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树立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二、德育实践要经常性、多样性

课标告诉我们,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当中,而非生活之外进行。所以,农村小学也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经常性的生活实践活动,帮助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德。

1.参加公益活动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感人至深的公益广告:孩子在妈妈榜样的作用下,跌跌撞撞端来一盆水给妈妈洗脚。这个场面相信每一个人看后都会深思。

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帮助他人等等。学校可以经常性地利用节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打扫公共卫生、做公益宣传;可以帮助军烈属或孤寡老人做家务;可以到敬老院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养成关心社会的优良品德。如果基于安全或其他方面的考虑而不去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话,结果将是得不偿失的。

2.参加学校的劳动活动

高尔基说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为使学生体验劳动的欢乐和美好,让学生有劳动的成就感,学校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卫生大扫除、班级卫生评比,通过评比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或者针对不同的年级段,设定不同的劳动竞赛目标,根据不同的学段开展不同的竞赛,将竞赛结果进行展示和评选。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养成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的品德。

3.参加自我服务性活动

学校可以和家长积极配合,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服务的劳动能力。学校可以对家长提出一些督促孩子的要求,如在家中,让家长帮助、指导孩子做家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生活中的事情:穿衣、整理书包、整理房间、帮助家长做事等等。学校经常调查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和家长定期互通信息,对于表现突出的孩子及时表扬,组織他们介绍自己的经验。通过此类活动,教育学生养成“我做事、我光荣”的品质。

4.参加不同的节日活动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

学校可以利用每年中的众多节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或者给老师父母长辈做一些事情;或者到校外植树造林;或者参加节日的庆祝活动等等。教育学生养成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品德,懂得感恩以及如何感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好品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成才必须要先成人。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很多的农村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也有的农村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而导致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这些孩子更需要关注。所以,农村孩子的品德教育不容忽视。重视品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成为合格的建设者,怎一个“农”字了得。

编辑 张晓婧

猜你喜欢
德育实践小学品德
中小学德育实践衔接性探析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德育实践的三大形态及其教育意蕴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