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热点的对比分析

2018-07-06 08:57杨雪梅曹芬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图书馆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热点情报

杨雪梅 曹芬芳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1 引 言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政府信息公开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信息计量领域,万立军等基于知识图谱探讨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热点[1];吕红等通过计量分析可视化描述了国内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现状[2];王晴基于文献计量系统地对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进行了述评[3];朱晓峰等通过知识图谱全面地对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的脉络、流派和趋势进行了可视化分析[4]。基于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大量计量学学者对国内外全学科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然而以图书情报为研究领域,对比分析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热点及其差异的相关研究却十分匮乏。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情报领域在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健全、拓宽政府公开信息传播渠道、推进信息社会政府工作电子化治理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图书情报作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引入学科,至今仍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5],了解分析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现状和热点,有利于把握我国信息化时代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以Web of ScienceTM和CNKI为数据来源库,以图书情报为研究领域,以政府信息公开为研究主题,进行数据采集;利用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生成研究热点知识图谱;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热点及差异,以期为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后续研究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CNKI和Web of ScienceTM(以下简称WOS)为数据来源库,文献类型分别为期刊和Article,学科限定分别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和“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检索时间设置为“不限”,检索条件设置为“精确检索”。在CNKI中以“主题=政府信息公开”进行精确检索共得到353条数据;在WOS中以主题=(“Government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OR(“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OR(“Freedom of Information”)OR(“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OR(“Publicity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进行精确检索共得到964条数据。

2.2 研究方法

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共词分析是内容分析方法的一种,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文献库中关键词共同出现的频次情况,反映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出这些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一般认为,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主题或研究方向的关键词共现于同一文献的次数越多,则代表其所表达的主题关系越密切[6]。聚类分析是在共词分析的基础上,以共词出现的频率为分析对象,利用聚类的统计学方法,把众多分析对象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共词网状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若干团簇之间的关系并直观地表示出来的过程,其中同一团簇内主题相似性最大,团簇与团簇之间的相似性最小[7]。本文通过文献题录工具SATI3.2获得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热点关键词,并生成热点关键词共现矩阵,进行共词分析;然后使用SPSS 20.0进行聚类分析,梳理出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热点。

3 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概况

3.1 年度发文量分布走势

文献年度分布走势是文献量在时间点上的映射,也是研究热度随着时间推移的具体表现。笔者将采集到的国内外有效题录中的年份数据录入Excel并按照升序排列,得到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论文数量的年份分布(见图1)。

图1 年度发文量分布走势图

如图1所示,(1)从时间上来看,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阶段差异较大。国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可以分为3个阶段:1973年至1991年为前期萌芽期,1992年至2007年为中期探索期,2008年至今为高速发展期,发展曲线总体为上升趋势;而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在2001年之前,没有任何关于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相关研究;2001年至2007年经历短暂萌芽期后,迅速进入高速发展期;2012年至今,相关研究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缓。可以看出,国外图书情报领域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早于国内,且研究逐步走向深入;而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在2012年进入稳健发展时期。

(2)从年发文量来看,国内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发文量呈先增后减的态势,起伏较大;而国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发文量呈螺旋式增长态势,起伏较小。2007年以前,国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年发文量均高于国内,说明在此之前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并未得到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2008—2011年,国内论文发文量反超国外,其原因可能来自于2008年《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国家法律层面的重大举措对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热潮具有一定影响。2011年后国内论文发文量开始下降并低于国外年发文量,说明国内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已趋于平缓,需探索新契机或从新的视角研究政府信息公开,以获得持续研究和深化研究内容的动力。

3.2 核心作者和主要发文期刊

3.2.1 核心作者分析

经笔者统计,通过WOS检索得到的964篇外文文献中,共有1 619位作者参与了文献创作。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为美国马里兰大学的Jaeger P T教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共发表了21篇论文;其次是Bertot J C教授,共发文14篇;再次为Mcclure C R教授,共发文10篇。通过CNKI检索得到的353篇中文文献中,共有366位作者参与了文献的写作。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北京大学的李国新教授和福建省图书馆的杨瑞英主任,共发表了6篇论文且均为第一作者;紧随其后的分别是陈建霞、李静和程真,分别发文5篇、3篇和3篇。

然而,高产作者不一定就是核心作者[8],本文通过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来确定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核心作者[9]。综合指数法[10]是文献计量学中综合考量发文量和被引量两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准确体现其科研能力的用于测评核心作者的方法。其步骤大致分为4步:第一步,遴选核心作者候选人,即根据普赖斯定律从发文量和被引量两项指标遴选出核心作者候选人;第二步,运用综合指数本文利用相关函数得到核心作者候选人发文量和被引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6628,即发文量和被引量之间呈中度相关,因此本文在设置指标权重时应同时考虑作者的论文数量和质量,赋予两者同样重要的评价程度,设置其值均为0.5,计算公式如(3)所示。第四步,设定阈值,确定核心作者,即核心作者的综合指数值应不低于综合指数的平均值。

经计算,本文核心作者候选人的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00,即核心作者的综合指数值应不低于100。结果显示,在综合指数排名前10的作者中,国内有5位作者的综合指数大于100,且李国新教授的综合指数远高于其他核心作者,说明李国新教授是国内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领军人物;国外有4位作者的综合指数大于100,Jaeger P T教授的综合指数为489、Bertot J C教授的综合指数为357,远高于其他核心作者,是国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领军人物,详细信息见表1所示。此外,国内外综合指数大于100的作者均较少,说明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核心作者少,从中可以看出,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在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大有可为。

表1 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综合排名前10的作者

3.2.2 主要发文期刊分析

研究相关论文的期刊分布,分析其中的主要发文期法计算核心作者候选人的发文量指数和被引量指数,计算公式如(1,2)所示;第三步,设置指标权重,计算每一位候选人的综合指数。指标权重的设置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有关,若两项指标高度相关,那么只要重点考察一项指标即可;反之(即R值不在0.8~1.0),同时考察两项指标才是比较客观的。通常情况下,作者的发文量和其被引量相关性较差[11]。刊,可以为该领域研究的学术热点和前沿发展导航[12]。根据布拉德福定律,按照期刊的载文量多少,可将期刊划分为3个区域,即核心期刊区、相关期刊区和边缘期刊区,且每个区域的载文量相等[13]。WOS中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论文共有964篇,期刊共有135种,每个区域的论文数约为321篇。其中,核心期刊区有4种,相关期刊区有22种,边缘期刊区有109种,说明国外该领域研究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是较为集中的。如表2所示,在WOS中的4种核心期刊分别是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7 篇)、Journal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59篇)、Library Trends(28篇)和Electronic Library(27篇),其中载文量远超其他期刊的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是国外图书情报领域的顶级核心期刊,说明该主题在国外图书情报领域备受关注,在图书情报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2 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载文量前10的期刊

表3 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论文热点关键词列表(前25位)

CNKI中该领域相关研究的353篇论文所分布的期刊共有105种,每个区域的论文数约为117篇。其中核心期刊区有10种,相关期刊区有29种,边缘期刊区有66种。在10种核心期刊中,有7种是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核心期刊,其中包括:《图书馆建设》(23篇)、《图书情报工作》(13篇)、《情报资料工作》(12篇)、《国家图书馆学刊》(10篇)、《图书馆》(10篇)、《图书馆学研究》(9篇)和《现代情报》(9篇),可以看出该主题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同样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4 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之热点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4.1 热点关键词列表生成

笔者将上述353篇中文和964篇外文文献题录分别导入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3.2中,经去重、转换、提取关键词,分别共计获得关键词502个和2 056个。将意思相近和无实际意义的词合并、删除,并按频次降序排列,分别得到频次排名前25的关键词,生成如表3所示的热点关键词列表。从表3可以发现,E-government、Internet、Transparency、Open Government等是国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热点关键词,表明国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电子政务(E-government)、开放政府(Open Government)、透明政府(Transparency)等方面;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为国内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热点关键词,可知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作用。

4.2 热点关键词相异矩阵的生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上述热点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重点,本文用SATI3.2软件将上文得到的国内外25个热点关键词分别进行两两配对,构建出国内外25*25的热点关键词多值共现矩阵。为消除多值共现矩阵中频次悬殊对结果造成的影响[14],软件采用Equivalence系数(如公式4所示)将多值共现矩阵转换为[0,1]区间取值的相似矩阵。处理方法是在生成热点关键词多值共现矩阵的基础上,选择“Cooccurrence Matrices(Similarity)”和“矩阵生成”,运行即可得到热点关键词相似矩阵。

其中,E代表Equivalence系数的值,FAB表示关键词A和B在文献集中共同出现的频次,FA表示关键词A在文献集中出现的频次,FB表示关键词B在文献集中出现的频次;E的取值越大,代表两关键词的关联程度越强。

因为相似矩阵中的0值过多,统计时容易造成误差过大,因此在Excel中用1减去相似矩阵中的每个值,得到热点关键词的相异矩阵(见表4)(限于篇幅,仅以国外为例,列出部分矩阵数值)。与相似矩阵相反,相异矩阵中的数值越大,表明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远,相关性联系越小;反之,数值越小,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关性联系越大[15]。

4.3 热点关键词聚类

聚类分析可以把没有分类的热点关键词按照相似程度归类。本文将上文得到的2个相异矩阵分别导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选择“系统聚类分析”和“组之间的连接”,即可生成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见下页图2)。系统聚类分析树状图可以直观地显示每一次聚类过程中各关键词合并成类的具体情况。如图2 所示的国外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除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没有形成明显的聚类外,国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热点关键词可以分为“开放政府与公众参与”“电子政务与信息技术”“信息与隐私保护政策”“公共图书馆与政府信息公开”4类。国内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效果也比较显著,研究热点可以分为“公共图书馆与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建设”“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网站信息组织整合”4类,其中,“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政府网站信息组织整合”都属于互联网技术普及下政府信息公开电子化的范畴,且政府网站是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的主要实现途径,可以合并为一类主题,即“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表4 国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热点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图2 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

5 热点关键词聚类结果分析

笔者通过对964篇外文文献和353篇中文文献的热点关键词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后,结合相关文献,得到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热点主题。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研究热点主题既有重叠,又有各自的研究重点。下面笔者将结合来源文献并对比总结国内外研究热点主题,从“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设”“公共图书馆与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3个国内外共有的研究热点主题及国外“开放政府与公众参与”研究热点主题,对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热点进行对比分析。

5.1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设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效开展、实现公众公平获取信息权利的重要保障,制定并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对依法执政和公平执政意义重大。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制体系。与国外相比,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建设较晚。虽然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生效执行对满足我国公众知情权、促进依法执政产生了重要意义,但在近10年的实施过程中,《条例》法律层级低、信息公开范围不明确、主动公开不够及时全面且缺乏规范统一等一系列问题相继出现[2,16-17]。同时,随着开放政府和开放数据的推进,《条例》已无法适用目前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增值再利用的需求[18]。

对比分析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设的研究内容可以发现,国内外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关于法律制度建设的研究在大数据浪潮的推动下,主要围绕开放政府和开放数据背景下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建设展开,探索言论自由与信息获取、政府透明性制度的有效性、透明度与问责制的关系、隐私保护政策等问题[19-21];而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集中于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保障政策、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及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法律制度健全等方面。由此可见,国外学者已开始淡化对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趋于完善新技术和信息化时代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和解决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国内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在向国外的基础理论研究靠近。

5.2 公共图书馆与政府信息公开

作为城市信息集散中心的公共图书馆,具有城镇高覆盖率、公益性服务、专业性等特点,已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重要平台。国外图书情报领域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起步较早。通过热点主题和文献分析发现,国外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图书馆政府公开信息组织为依托,以特色馆藏为主,注重政府公开信息长期保存与共享并为政府提供参考咨询的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特点[22]。然而,由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制度整体建立较晚,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政府信息公开方面还存在信息描述标准不统一、实施机制不完善、参考咨询工作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和挑战[23]。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处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国外研究主要关注于数字时代背景下,为有效服务政府信息公开活动,公共图书馆应加强自身建设、优化服务方式及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国内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起步较晚,在法律制度建设、政府信息资源组织整合、参考咨询服务等方面均稍落后于国外,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善法律制度和加强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是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研究重点。

5.3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电子政务成为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主要方式。国外目前主要关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比较趋于集中,偏向于新技术在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中的实证研究,探索电子政务公民服务的现状、“数字鸿沟”问题、提高电子政务服务效率的因素等,如Roengtam[24]调查发现地方政府使用社交媒体只是为了收集公民信息,并未将其用于政府决策;Ceron[25]研究发现政府对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的信息的信任度较低; Waller[26]研究发现影响使用ICT(信息和通讯技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因素包括:技术问题(ICT基础设施、隐私和安全)、社会问题(文化和数字鸿沟)和金融问题。而国内电子政务研究不仅关注技术的实现,还更关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法律制度的完善、政府网站优化、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等。通过文献梳理可看出,国内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孤岛”问题、电子政务立法、政府门户网站研究、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27-29]等。

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研究比较,国内该研究领域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研究内容涵盖较为宽泛和分散,其原因可能是中国各项事业基础起点低,使得电子政务在发展和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和面临许多观念冲击和技术障碍,在问题研究上就会触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第二,关注的重点多集中于电子政务的外化内容,而对于很大程度上决定电子政务实施进展和效果的政府内部结构和体制改革、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研究内容较少,造成当前中国电子政务的推进和实质进展相对国外较为缓慢。

5.4 开放政府与公众参与

国外这一研究主题所包含的高频关键词主要有:“Open Government”“Open Data”“Transparency”“Accountability”等,这些关键词代表着近几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热点议题集中体现在开放政府、开放数据、促进政府信息透明、公众参与及公共问责等方面的思考。以社交媒体为基础的开放政府,为公众实时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了重要平台,成为目前各国政府积极推动和发展的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重要阵地。国外如美国为促进公众参与开通了诸如面对面公众参与、网络公众参与、正式公众参与和开放政府文化创建等服务方式[30];美、英、日已逐步完善了政府数据开放的法制体系、开放数据的管理制度及为公众参与提供了多种途径[31]。目前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开放政府公众参与途径的技术问题、公众参与意见采纳度、政府数据开放与公共问责的关系[32-34]等。

国内这一研究主题尚未出现相关高频关键词,说明目前开放政府与公众参与还未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仅有少部分学者研究了国外开放政府实践对我国的启示、政府数据开放基本理论问题、政府开放数据法律制度建设、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设计的技术问题等。其原因可能是:第一,国内相关研究普遍晚于国外,研究基础稍薄弱,导致许多研究存在滞后性;第二,我国经济、文化、技术等发展水平稍落后于国外,造成当前中国开放政府、公众参与等研究的推进和实质进展较为缓慢;第三,国情的限制和长期的观念落后,使得国内开放政府、公众参与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学者和政府也积极探索和实践公众参与的开放政府建设,如开放政府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开放政府公众参与机制构建以及咸阳的“通透式办公”、四川的“开放式决策”办公模式等,国内开放政府公众参与已有一定的研究理论支持和基层实践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开放政府公众参与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引导和扩大公众参与、完善公众参与相关制度、拓宽参与渠道,是我国开放政府公众参与在目前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30]。

6 结 语

本文通过对353篇中文文献和964篇外文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描述了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直观形象地揭示了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热点,并基于研究结果和结合来源文献从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设、公共图书馆与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开放政府与公众参与4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热点。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关于政府信息公开总体上具有不同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在法律制度、观念转变、电子政务、开放政府等方面研究均超前于国内,且在法律制度建设和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方面的理论研究趋于成熟;而我国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的研究尚存差距。从研究内容趋势来看,国外学者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理论研究及主观性规范研究已开始淡化,逐渐偏向于新技术在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中的实证研究,同时政府透明制度的有效性、提高公民服务质量及解决技术障碍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大部分仍在向国外的基础理论研究靠近,只有少量研究分布在新技术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要求上。

[1]万立军, 罗 廷.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热点透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15(S2):122-127.

[2]吕 红, 马海群.国内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现状与展望——迈向政府数据开放[J].现代情报, 2016, 36(5):158-164.

[3]王 晴.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述评:1993-2012[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 2014(1):48-57.

[4]朱晓峰, 崔露方, 陆敬筠.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基于WOS与CNKI期刊论文的计量与可视化[J].现代情报, 2016, 36(10):141-148.

[5]韩 璐.国内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创新科技,2017(6):69-72.

[6]冯 璐, 冷伏海.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 32(2):88-92.

[7]李 佳.共词聚类分析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情报学报,2010, 29(4):614-617.

[8]邱均平, 周春雷.发文量和h指数结合的高影响力作者评选方法研究:以图书情报学为例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论坛, 2008,28(6):44-49.

[9]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2):57-60.

[10]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156-189.

[11]李宗红.利用综合指数测评期刊的核心著者: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8, 19(1):54-56.

[12]孙耀吾, 李丽波.服务创新管理研究前沿与热点知识图谱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23):135-142.

[1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396-400.

[14]姚 强, 张士靖.国际健康素养研究热点与前沿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1):36-39.

[15]段春雨, 蔡建东.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基于2003-2013年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的关键词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1(1):129-131.

[16]陆健英, 郑 磊, Sharon,等.美国的政府数据开放:历史、进展与启示[J].电子政务, 2013(6):26-32.

[17]王 琪, 田莹莹, 吴金鑫.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6, 30(4):113-119.

[18]栗燕杰.大数据背景下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完善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8(6):38-43.

[19]Svard P.Freedom of Information Laws and Information Access:The Case of Sierra Leone[J].Information Development, 2017,33(2):192-195.

[20]Worthy B, John P, Vannoni M.Transparency at the Parish Pump:A Field Experiment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Freedom of Information Requests in England[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 Theory, 2015, 27(3):485-500.

[21]Rui P L.An Analysis of Open Government Portals: A Perspective of Transparency for Accountability[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5, 32(3):323-332.

[22]冉东贤, 李秋实, 朱必云.国外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及其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 2010(2):80-82.

[23]敦文杰, 梁蕙玮.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1):81-85.

[24]Roengtam S, Nurmandi A, Almarez D N, et al.Does Social Media Transform City Government? A Case Study of Three ASEAN Cities: Bandung, Indonesia, Iligan, Philippines and Pukhet,Thailand[J].Transforming Government People Process & Policy,2017, 11(3):343-376.

[25]Ceron A.Internet, News, and Political Trus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cial Media and Online Media Outlets[J].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15, 20(5):487-503.

[26]Waller L, Genius A.Barriers to Transforming Government in Jamaica[J].Transforming Government People Process & Policy,2015, 9(4):480-497.

[27]冯越男.公众获取与利用政府信息状况调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6:17-20.

[28]康 凯.我国电子政务领域中的信息孤岛问题探析[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 2016:2-4.

[29]孙颖丽.浅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 2017(14):67-68.

[30]沙勇忠, 赵润娣.美国开放政府计划背景下的公众参与——进展、问题及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 2015(11):77-83.

[31]高大伟.英、美、日政府开放数据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导刊, 2017, 2(10):56-60.

[32]Rui P L, Piotrowski S, Ingrams A.Open Data Driven Public Accountability[J].Transforming Government People Process &Policy, 2017, 11(1):42-57.

[33]Nam T.Challenges and Concerns of Open Government: A Case of Government 3.0 in Korea[J].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015, 33(5):556-570.

[34]Gascó M.Special Issue on Open Government: An Introduction[J].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2015, 33(5):535-539.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热点情报
情报
热点
情报
情报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智慧城市时代的电子政务研究
交接情报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