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设中优化,在反思中成长

2018-07-09 11:22杨尚上
教师·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摘 要:精彩高效的教学设计是一堂优质课的前提,也是课堂师生焕发生命力的保障。课前精心设计、课堂用心教学、课后慧心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作者从情景导入、学生活动、归纳提升三方面浅析优化设计的方法,在预设中不断优化,在反思中实现成长。

关键词:教学设计;思想品德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7

作者简介:杨尚上(1982—),女,湖南宁乡人,湖南省长沙市周南秀峰学校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科研、教师培养、课程开发。

笔者继2014年获得了国家教育司首届“一优一师课,一课一名师”初中思想品德科部级优课后,2016年《做时间的主人》再次评为国家教育司第二届“一优一师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笔者针对这节课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深入反思,寻求当代学生核心素养与思想品德教学有效融合的方式,优化教学设计,在反思中成长,实现高效课堂。

一、定稿后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

内容: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做时间的主人》。核心素养: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实践创新。教学目标:由惜惜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一分钟测试,知道自己一分钟能干什么,以“分”计时,珍惜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中,掌握安排时间的方法,提高合作能力;能列举实例,理解时间统筹法。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管理时间的方法,提高合作能力。教学流程见下表。

二、修改比较及教学反思

1.情景聚焦巧引入

一稿:新闻播报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比赛最后一分钟视频。

情景再现:七年级学生小亮放学回到家,晚餐后时针已指向七点。他先帮妈妈做了二十分钟家务,看了三十分钟电视,和同学打了三十分钟电话,阅读四十分钟课外书后,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背单词,过了二十分钟,感觉自己老记不住,干脆做数学,四十分钟后,突然想起日记还没写,马上又拿起日记本,写完不知不觉已近十一点。他不由大叫起来:“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我的作业还没做完呢!”

反思: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道德与法治课程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把生活引进课堂,设置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一个情景,聚焦引入,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德育生活化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倡的突出特点,也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虽然新闻播报能联系最新时事,注重时效性,但是新闻播报视频教学的目的不明确,略显累赘,且费时较多。导入必须为教学服务,不能追求形式,因此“新闻播报”没有重要作用,应舍弃。

二稿:删除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比赛视频;修改人名,由“小亮”变成“惜惜”;时间变化:由从七点到十一点,变成从七点到十点,调整完成相应事情所需的时间;提问变化,由“主要原因是什么”变成“主要原因有哪些”。

反思:“惜惜”名称更有特色,“小亮”大众化,“惜惜”寓意要珍惜时间。初一学生做作业最迟一般是十点,十一点很少,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守学生成长的规律。由“原因是什么”变成“原因有哪些”,开放的设问可以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

三稿:删除具体的时间数字;打电话和看电视顺序调整;增加“当他看电视看得正入迷时,妈妈喊他写作业,他慢吞吞地走到书桌前,这里摸摸,那边翻翻。”

反思:计算时间不是教学的重点,故删掉每项事情的用时数量,可以使课堂集中在材料内容上,而非具体的时间数字上。部分学生看电视时无自我约束力,“看得正入迷”一句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这里摸摸,那边翻翻”衔接更自然顺畅。

四稿:素材里面增加惜惜和同学打电话内容;将“这里摸摸,那边翻翻”改成“无所事事30分钟”。提问增加“惜惜的时间都去哪了?”“惜惜在时间安排和利用方面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反思:增加和同学打电话内容可以使素材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教学情景应为教学内容服务,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无所事事30分钟”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时间不等人,会悄无声息地流逝。提问增加“惜惜的时间都去哪了?”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梳理材料,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惜惜在时间安排和利用方面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这一设问具有开放性,素材中的“看了三十分钟电视,和同学打了三十分钟电话”“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背单词” ……多处埋下了伏笔,这也为新授学习提供了契机,也做到一材多用,一用到底,深挖素材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总之,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源头之水,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也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用生活事例、情景聚焦导入新课,效果较好。

2.开放设计巧生成

一稿:一分钟测试全班学生写同一个规定的汉字,测试一分钟能写多少个、谁写得最多。

反思:只有学生亲自参与了的活动才能走入学生的心灵,学生真实的体验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局限在于书写的内容是固定的,没有开放性。

二稿:全班学生写同一个汉字,书写内容由教师规定变成学生提出来,再全班一起写,测试时间一分钟不变。

反思:由于书写内容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生兴趣较高,课堂有生成性资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时还可以设计更加开放的教学活动。

三稿:测试内容由全班学生写同一个汉字变为可以写同一个字或词或句(中文或英文)、抄或读一段文章、朗诵、做数学题……任选一项喜欢的内容进行。

反思: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喜欢的测试内容,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个性差异受到了尊重,兴趣变得高涨,积极参与,不同的学生也获得了不同的发展。局限性在于活动方式为单独一人测试,方式比较单一。课堂还可以更开放,且缺乏具体的测试要求。

四稿:测试内容增加“英语对话”,测试时间为一分钟不变。方式由单独参与变为单独或可以与他人合作完成。补充活动要求:人人参与,尽你所能,提高效率。

反思:设计的开放性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与活动的多样性可以确保学生有选择性地选择自己想参与的活动,这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获得不同的发展,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测试前,先请选择不同活动类型的学生预测一分钟所能达到的数量,全班同时测试一分钟后,再采访几位学生,“实际数量是多少?与预估数量有多少差距?有哪些活动感受?”课堂上学生分享:“没想到一分钟能写四十多个汉字”“没想到一分钟能跳一百多个绳”“没想到一分钟能朗读完一篇短文”“我们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一分钟只要充分利用,并不微不足道”“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不浪费时间”“人生由很多个一分钟组成”……知识在学生的活动、体验、分享中动态生成。

3.总结拓展巧提升

最初的设计: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学生分享总结后结束新课,课后无延伸。

修改后:增加推荐阅读美文《一分钟》,关于著名教育家本杰明的故事,利用阅读的形式带动学生求知的渴望。另外,增加请学生反思这节课四个时段的学习情况,并填写问卷调查。

反思:一方面,让学生对这节课时间的管理情况进行反思,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做时间的主人,珍惜时间,更要珍惜和管理自己的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引导。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学生的课堂时间管理情况,反思并改进以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教师对自己整个教学过程的预期效果、实际效果、中间的差距,也可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反思。

三、“大师”余映潮教授现场点评

此节部级优课同时也参与了湖南省第三届初中精英教师现场教学比赛,喜获一等奖。有幸得到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河北师范大学“余映潮工作室”主持人、语文“大师”余映潮教授的现场点评:“杨尚上老师的《做时间的主人》,教学设计很精致,用了彩印(除打印教案,课件用彩色纸打印)的方法为我们观察她的教学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且有抓手。这个抓手就是‘一分钟,话题很突出集中,因为话题集中,所以就能够像用线索一样串起整篇文章的教学和整个课的教学流程。‘微观察、我体验、我探究、我反思的教学过程很生动很活泼。杨老师还用了特别的手法计时器来管理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是一堂师生共生共长、富有生命力的课。杨老师的小结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方法教育,杨老师曾说,她的思想品德课有两个关键词:育人和践行,其实中间如果还补充一个关键词‘思维,就更好了。思想品德课除了育人,在践行当中必须有思维方式,另外,若没有科学性,创新式的思维方式是很难达到践行的目的。”

四、结语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课。我们不求十全十美,但求尽善尽美。在教师的教学生涯中,不是每位教师的课都能有幸得到余映潮教授的肯定和精彩点评。如果平时不努力、不学习、不反思、不成长是很難有机会亲自得到余映潮教授的指点。笔者将以余映潮教授赠送的“做优秀的教师”为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在反思中成长,力争早日成为一名优秀、卓越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方长明.让“动态生成”成为生活化课堂的亮点[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2):22-23.

[2]卲顺长,顾国卫.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11):25-26.

[3]纪立建.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31-33.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