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区域教研”小学教师研修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思考

2018-07-09 13:47李艳云
科技风 2018年30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小学教师思考

摘要:随着“互联网+” 教育战略的实施以及网络平台自主互助、便捷灵活特性倒逼一线教师研修向网络延伸。利用web2.0工具搭建的教师研修支持系统集区域优质硬件资源和师资资源于一体,为教师研修转型和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教师;研修一体化;平台建设;思考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教育战略的实施,如何借助“互联网+”改变教师研修模式,促进教师更好成长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研修一体化网络平台建设进行了研究,但这些平台的设计主要基于单一功能的纵向开发,各成体系,费用昂贵,研修分离,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研修活动的需求,无法适应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我们力求借助"互联网+"发展理念,提供具体的网上研修功能和场景,依托区域的学科研修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开展“互联网+区域教研”小学教师研修一体平台建设实践探索,为小学教师研修模式创新、教师团队研修水平均衡发展提供可行途径。

一、搭建专业平台,为教师研修方式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一)研修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搭建

桃城区没有区域统一的教师研修平台,仅有官网发布一些通知公告或宣传等信息,类型单一,交互性差,各学校虽然有自己的网站,但也是闭门过日子,研修活动零散、自发。要想组织区域普惠性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教研互动活动、教育教学评价和成果展示就必须有专业的研修服务平台做支持。于是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我们利用web2.0工具搭建支撑环境,以凡科建站平台为主,以百度云、百会维基、优酷等服务平台为辅来搭建了小学教师区域研修平台。初建平台分为七个模块:网站介绍、研修资讯、课程体验、研修社区、我的磨课、学习资源和平台登录。“研修资讯”主要是发布教研活动以及管理信息,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政策,各地网络研修报道等;“课程体验”主要根据教师研修活动的需求,动态设置对应课程学习,一般含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能力提升课程,分初、中、高三级供教师自选;“研修社区”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和培训中感兴趣的话题或疑难问题发起主题研讨帖,在本校、校际间开展交互式讨论,期间也有区域学科名师答疑解惑,引领高层次专业思考;“我的磨课”主要是记录专家引领下的个人成长踪迹,叙事故事、课例反思、微课等形式均可,个人成果可在子模块“研究成果”展示,另一个子模块“名师课例展示”发布的是名师的案例资源,以期教师学习借鉴。“学习资源”主要用作教研资源的开发、发布、管理、应用。比如名师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实录(视频点播)、优秀教育软件制作与发布等,还有为教研活动参与者提供在线实时交流工具,如QQ群,微信群(扫码入群参与活动)。

(二)研修一体平台功能模块的管理

网络研修平台搭建好后,需要做好各功能模块的管理。首先是功能划分,除了网站介绍外,其他模块一般应该规划为三级子栏目,否则,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信息无法归属到相应的栏目,或会使信息浏览者不能从丰富的信息中快速、准确的获取有用信息。栏目的划分,一般按“学科——类别——展示”方式进行。

(三)研修资源建设的队伍管理

研修平台主要有系统管理员、栏目编辑(学科骨干)和注册门户(活动参与者)组成。系统管理员就是网站承建维护人员,主要负责网站系统搭建、维护系统稳定安全,开通部分模块权限。栏目编辑主要组织上传推荐优质资源,对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源进行审核,组织利用资源进行网上教研活动,如组织观看课堂视频录像、网上答疑等。同时,栏目总编也是实时在线交流、讨论工具(QQ、微信、论坛)的创始人和管理者。系统管理员与总编合作,主要负责对栏目文章、图片进行修整并通知对方;注册用户有浏览、上传、下载信息资源,发表评论和请求专家帮助的权限。

二、依托研修一体平台,构建教师研修新模式

(一)基于名师讲座的专家引领模式

名师讲座的专家引领模式,无论在传统教师发展活动中,还是在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发展活动中,都是应用比较多的,能够在短时间内带动大量教师共同学习的有效方式。我们一般把专家视频进行加工推送:一是将互联网、光盘等渠道收集的优秀专家的讲座视频,进行二次加工,按知识点分解为若干长度在几十秒的短视频,配上适当的说明和字幕,供老师们利用碎片时间下载观看学习;二是直接将学科培训的专家现场讲座录制成视频,并根据知识点分割成系列短视频,上传到平台的教师资源,供老师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复观看、反思讨论与总结,形成区域学科教师深度研修的氛围。

(二)基于层级自发式问题解决学习模式

层级自发学习团队完全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临时组建起来的,没有统一指定的学习内容和資源,他们通常把自认为有价值的视频、学习资料随时发送到平台“研修中心”,根据个人问题或发起主题研修或进行磨课或进行某技能学习,时间不限,形式自定,以解决问题为终结。如微课制作中许多教师对课程设计与开发应用存有疑惑,他们便以求助方式发帖到平台,寻求问题解决最佳方案。课题团队专业老师及时跟踪答疑,把相关学习资源推送到模块“特色课程”供大家自学;同时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老师自发参与到指导过程中,分享自己制作经验,为技能较差的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快捷办法。这些老师技能熟练以后,又自发成为其他初学者的指导者。

(三)基于专题指导性区域研修共同体研修模式

以学科理论知识、学科教学技能为研修主题,组建区域学科教研团队,按学科教学进度和听评课情况定期发布梳理的各学校共同话题作为“月研修专题”,推荐省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做主持人,发布相关资源,组织线上QQ群、微信群、微博实时讨论,并提炼关键问题,引导话题深层深入,且至少开展一次面对面研修,解决线上专业疑难,总结月研修成果。若问题解决则同时布置下一次研修子任务。

三、实践反思,为持续推进的区域网络研修助力

这两年,我们一边对平台功效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其有效性。一边完善平台功能与资源配备。我们认为基于互联网+区域教研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所提供的课程资源、教学案例、主题研修活动,满足了教师实际需求,真实了再现课堂场景,促使教师借鉴分享其他教师的实践性智慧,引领深度反思,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和理念的提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种有效载体和环境。区域研修网的建成,初步实现了教研与培训工作的信息化改造,探索出了一条“互联网+区域教研”研修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课题: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般资助课题《互联网+区域教研小学教师“研修一体”平台建设研究》(编号1603021)的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艳云,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理事,衡水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培训和基础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小学教师思考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