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三板上市教育企业市场绩效分析

2018-07-12 03:48孙晓翠李彬
出版与印刷 2018年2期
关键词:龙门三板营收

孙晓翠李彬

(作者单位:1)2)睿泰研究院)

2006年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开创了我国教育企业上市的先河。此后10多年,我国多家教育企业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国内的教育企业资本市场也逐步活跃起来。近年来,我国教育产业迎来了一股创业潮和上市潮,这主要受国内外双重因素影响。一方面国外中概股近几年的低迷和混乱,导致多家企业海外退市;另一方面国内传统制造业的整体下滑,文化教育产业受政策利好和信息技术赋能的驱动,教育产业在我国证券市场越来越活跃。

一、分析说明

1.分析背景

2014年初,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面向全国开放,挂牌新三板成为企业资本运作的新风向标。受“三通两平台”等教育信息化政策推动,在线教育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了新三板挂牌最热门的行业之一。

2.样本说明

据睿泰研究院统计,截至2018年6月12日,新三板共有236家涉足教育业务的企业。剔除不符合本次研究内容的部分企业,本文选取了188家样本企业。与A股上市企业相比,新三板挂牌的教育企业多数为纯教育业务的企业,在业绩分析上更具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

本文选取的188家样本企业,涉及教育辅导培训、教育信息化、教育出版、教育技术及运营服务等多个教育领域。其中教育培训辅导企业106家、教育信息化企业51家、留学游学企业10家、教育出版企业4家、教育技术及运营服务企业15家,其他类型企业2家。

教育出版一直以来就是出版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很多出版传媒企业借助出版和教育产业的天然联系,基于内容资源和渠道优势,布局教育产业。从资本运营上看,出版传媒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布局在线教育领域、并购教育资产、设立教育产业投资基金,实施跨行业并购已成大趋势[1]。如凤凰传媒、时代出版、中文传媒、长江传媒等,纷纷涉足教育产业。本文针对新三板教育企业的市场绩效进行分析,对于出版传媒企业在该领域的资本运作提供借鉴。

3.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采用网络调研法、桌面研究法,并结合睿泰研究院前期的上市公司信息积累综合分析完成。本文研究基础数据,主要对各企业2017年公开年报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企业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每股净收益、研发投资等多个财务业绩数据,总结样本公司的主营业务、投资运作等情况,以此来统计分析新三板上市教育企业的市场绩效情况。

二、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产业经济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于研究某一产业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市场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场绩效的具体概念,涉及一定市场结构下的一定厂商行为,这些行为包括某一产业的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进步等达到的市场状态。广义的市场绩效包含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狭义的主要分析经济绩效。本文基于狭义的市场绩效概念,主要分析和研究的是我国新三板上市在线教育企业的财务经济效益。

1.整体的市场绩效情况

(1)营收分析

总体来看,188家新三板教育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营收分布在1 000万—5亿元这个范围。经过进一步统计和分析,可得出:其中接近半数的企业2017年营收在2 000万—1亿元之间。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新三板在线教育企业2017年营收结构分布

如图所示:188家样本企业中,营收规模主要集中在1 000万—5亿元这个大区间内。其中营收在2 000万—5 000万元的企业最多,数量达到49家,占比26%;其次是5 000万—1亿元区间,企业数量为43家,占比22.87%。值得关注的是,共有5家企业营收超过了5亿元。它们分别是:企业咨询培训机构“北京和君商学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君商学”)、游学研学机构“北京世纪明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世纪明德”)、幼教装备提供商“武汉亿童文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童文教”)、大众出版商“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出版”)以及职教培训机构“江苏传智播客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传智播客”)。其中,和君商学2017年的营收更是达到14.64亿元。

相比2016年的营收状况, 2017年新三板教育企业的营收情况喜忧参半。具体而言,绝大多数的企业营收出现了增长,其中不乏大幅增长的企业,但仍有部分企业营收出现了滑坡。具体数据分布结构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新三板教育企业2017年营收增长率分布

目前,市场较为公认的教育行业营收年平均增长率为15%。以15%增长率的行业平均值为分界线,188家样本企业中,低于15%的“营收减少及缓慢增长”的企业与超过15%的“快速增长”的企业都接近半数。其中,67家企业营收相较2016年减少,占比35.64%;营收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的企业为87家,为46.28%,不足一半;46家企业营收增长率处于15%—50%,占比24.47%;而营收实现翻番的企业只有11家,占比5.85%。因此,新三板教育企业2017年营收表现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新三板教育股整体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

(2)利润分析

2017年,新三板教育企业整体实现了正常盈利,绝大多数企业净利润规模在2 000万以内。具体数据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新三板教育企业2017年净利润结构分布

具体统计结果为:54家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占比为28.72%;43家企业盈利在200万—1 000万元,是企业分布最多的净利润区间,占比22.87%;其次是盈利0—200万元和1 000万—2 000万元两个盈利区间,企业占比分别为18.62%和14.90%。值得注意的是,有4家企业盈利在1亿元以上,分别是陕西龙门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门教育”)、亿童文教、中信出版和传智播客;有17家企业亏损达1 000万元以上,其中不乏北京分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分豆教育”)和海南九春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九春教育”)这样的业内知名教育信息化企业。

相比2016年的盈利数据,2017年新三板教育企业的盈利增减状态可以分为“亏损加大”“亏损减少”“扭亏为盈”“盈利增长”“盈利减少”和“由盈转亏” 这六种状态。六种状态的企业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新三板教育企业2017年净利润增减状态分布

188家样本企业中,134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54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134家盈利的企业中,71家企业实现了净利润的持续增长,整体占比37.77%;45家企业处于盈利减少的状态,18家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的逆转。54家亏损的企业中,29家企业遭遇了由盈转亏,14家企业亏损逐渐减少,11家企业亏损持续加大。

再进一步分析新三板教育企业2016年盈利增长情况。2016年有43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暂不列入讨论之列。2016年正常盈利的145家企业净利润增长率的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新三板教育企业2016年净利润增长率结构分布

2016年正常盈利的145家教育企业中,73家企业实现了正增长,72家企业遭遇了负增长。绝大部分企业的净利润集中在负增长率100%和正增长率100%之间;少数企业的净利润正、负增长幅度非常大,如3家企业的净利润正增长率达到1 000%以上,4家企业的净利润负增长率也超过1 000%。

(3)技术研发分析

对于科技型教育企业,产品的研发创新是其持续生长必不可少的动力源泉。部分传统的教育培训、教育出版企业,可能由于产品研发的需求和意愿比较低,年报中没有提供研发费用数据。也有部分企业,因为其他原因也未在年报中对外披露研发费用数据。因此,188家新三板教育企业中,45家企业无研发投入项数据。具体数据分布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新三板教育企业2017年研发投入费用分布

这里分析的143家企业中,多数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在200万—1 000万元,其中研发投入在200万—500万元和500万—1 000万元的企业分别为40家和43家,总体占比为21.28%和22.87%。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有1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费用达到5 000万元以上,该企业为“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道科技”),主营高校产教融合、教育信息化、企业实训系统等多个业务。

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体现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进一步分析这143家企业研发投入和营收,绝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在50%以内。具体数据分布情况如图7所示。

图7 新三板教育企业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分布

根据这143家企业年报数据分析,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主要分布在2%—50%的范围,涵盖了126家企业。分布在两端较低和较高比例区间的企业只有十几家,其中,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不到2%的为12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过50%的仅5家。重点关注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过100%的3家企业,依该比例从低到高分别为北京赛欧必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赛欧必弗”)、江苏华叶跨域教育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叶跨域”)和北京分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分豆教育”),其中赛欧必弗为VR技术提供商,华叶跨域和分豆教育都为教育信息化企业,这三家公司2017年处于大力研发驱动阶段。

2.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2017年公司年报各项数据表现较为突出的龙门教育作为案例分析样本。龙门教育的产品和服务定位是K—12教育培训,长期深耕中考、高考补习培训细分市场,是集教育培训、产品研发、教学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机构。

龙门教育于2016年8月成功挂牌新三板,作为资本市场的新兵,2017年龙门教育取得了不错的市场绩效。其控股公司苏州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斯伍德”)是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胶印油墨研发制造。

(1)2017年业绩分析

根据年报分析,2017年龙门教育已经实现营收3.98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64.93%。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了1.05亿元,这一数据较2016年增长率为50.56%。相关业绩报表如表1所示。

表1 龙门教育2017年业绩报表(单位:万元)

2017年,龙门教育原有的两个主营业务“面授培训”和“软件销售”依然表现强劲。“面授培训”收入达到3.38亿元,占总体营业收入的86.01%,同比增长68.52%;“软件销售”收入达到0.51亿元,占总体营业收入的12.91%,同比增长43.97%。2017年龙门教育扩张了“咨询服务”和“游学服务”两大业务,目前两大新增业务营收占比不高。“咨询服务”收入为365.29万元,占总体营收的0.92%;“游学服务”收入为56.70万元,仅占总体营收的0.14%。数据还显示,2017年龙门教育的“研发投入”为343.14万元,较2016年减少了70.39%。

(2)2014—2017年营收及利润规模

2014—2017年,龙门教育营收持续高速增长,增长速度在新三板教育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是龙门教育的空前爆发期,营收较前一年翻了4.3倍。2016年和2017年,龙门教育营收增长回归正常,但仍保持60%左右的年增长率。具体数据如图8所示。

图8 龙门教育2014—2017年营业收入及增长率

同期净利润,龙门教育同样实现了高速增长。2015年龙门教育净利润较前一年翻了11倍。2016年和2017年,龙门教育净利润增长也回归正常,但年均增长率仍保持在45%左右。2017年,龙门教育净利润突破1亿元。具体数据如图9所示。

图9 龙门教育2014—2017年净利润及增长率

三、发展建议

2017年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完成,教育产业迎来了政策红利。同时,A股IPO审批的加速,新三板股权转让系统的监管也更加严格,新三板进入平稳规范发展阶段。面对资本证券市场的外部环境,我国已在新三板上市和拟进入该板块的教育企业,基于自身发展和外部契机,在政策、资本和技术等关键要素驱动下,如何实现持续、稳健发展,需要从规模控制、双效关注和技术创新三方面加以关注。

1.基于“中型企业”的规模控制

2018年1月3日,国家统计局印发了《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该文件并没有针对教育产业提供“大中小微型”企业的划分方法。考虑到我国新三板上市的教育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提供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技术服务,属于互联网教育领域,所以本文暂且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参照“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见表2),考察我国新三板上市教育企业的规模定位。

对照表2中的划分标准,本文选取的188家样本企业中,2017年营收在1 000万—1亿元的企业数量为117家,占比62.2%,即我国大多数新三板上市教育企业为中型企业。基于目前我国教育企业 “中型企业为主”的规模结构,教育企业需要准确定位,进行规模控制。具体实施方面,尤其要侧重产业链的扩张与收缩、资本战略的力度把控以及企业人员数量的调控等多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制。不管是已挂牌的教育企业,还是拟进入这一资本市场的教育企业,规模控制的方法包含“扩张型”和“收缩型”两类,前者表现为内部积累、加大投资、战略联盟等,后者为剥离、拆分等多种形式。

2.经济效益背后的社会福利关注

目前,我国新三板上市教育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其利润和盈利增减结构来看,整体处于“中规中矩”的稳定发展时期。在经济效益整体稳定的大环境下,仍有部分企业存在相对“极端”的现状。就盈利增减情况而言,企业盈利大幅增长主要包括政策优惠、产品创新、营销力度加大等因素,而企业盈利巨幅下滑的原因主要包括业务转型、市场快速扩张等因素。市场经济效益的获得,涉及运营管理制度、产品研发创新和市场渠道调整等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教育产业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哪怕走新三板上市之路的教育企业,也一定要关注经济效益背后的社会福利,这是教育产业的“双重属性”所决定的。2013年“两会”期间,教育部前部长袁贵仁答记者问时,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来阐述他对教育中国梦的理解[3]。这里面包含着对于教育本质,即全社会教育公平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的个性化教育的诠释。教育企业必须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从教育内容的质量和产品服务的社会性和福利性进行思考和实施。

3.技术进步的创新发展路径

对于教育产业来说,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和服务功能的提升,基于技术驱动的产品和流程创新发展路径对获取这一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产业经济学中芝加哥学派的观点,超高利润和市场绩效一定来自技术进步。只有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整个产业和企业才能够实现高效、健康的持续发展,这是最基本的发展力。技术进步是提高市场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技术进步可通过产业内的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来实现。具体到教育企业,则表现为对技术研发投入的重视和科学规划。目前,从年报数据来看,188家样本企业中的143家企业对于研发有一定的投入,占比达76.1%,但研发投入的总量明显不足。

表2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2]

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是教育产业提升市场绩效不可或缺的要素。目前,技术进步对于教育产业的广泛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教育内容资源的深度开发、提升产业市场资源的运营配置效率和对于教育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多个方面。但由于技术研发投入对企业提升绩效的显性作用,远不如其他方面的投入直接和突出,不少新三板上市教育企业存在对于技术创新的意识缺失。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上市企业,如对于技术创新的意识缺失、决策和实施过程的低效率以及复合型资深技术开发人员的不足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整个教育产业均需对此加以反思。

猜你喜欢
龙门三板营收
No.2 知乎2021年全年营收29.59亿元,同比增长119%
龙门石篆联
龙门里的白居易
龙门这边(71)
9.58亿美元AMD营收连续5个季度下跌
风际游戏:冲刺十亿营收
新三板十大主办券商
PE为什么要上新三板?
拆VIE,上新三板
2015新三板创新公司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