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教材引导三年级学生以“总分总”结构进行写景习作的教学尝试

2018-07-14 02:05刘姝裴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西沙群岛自然段全文

刘姝裴

小学三年级学生不再像一、二年级要求简单地去看图写话,而要从结构、写法、形式、内容等各方面完成一篇作文,难度加大了,以至于很多学生望“文”生怯。我时常也有这样的困惑:上习作课的时候什么都想讲给学生,生怕错漏了任何一点;学生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自我感觉课堂氛围良好。但是作文一收上来,就发现学生根本没吸收多少。这也让我不断反思,如何才能上好习作课。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和“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不断地探索和反思中,我发现教材其实就是很好的写作范文。以三年级上册第六组为例,可以做如下尝试。

一、了解课文“总分总”结构

一篇文章最大的框架就是结构,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结构应该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常用结构有四种: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来说,总分式是最常用,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总分式结构一般又细分为:总分总、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就是“总起—分述—总结”,本组有三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都是总分总结构。

《富饶的西沙群岛》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起,介绍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中间五个自然段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不同的方面,分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起,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中间四个自然段,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分述小兴安岭树木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小兴安岭景色诱人、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香港,璀璨的明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课文的结构依旧是“总分总”。第一自然段总起,香港是一个购物、美食、旅游的好去处;中间四个自然段分述上面三个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香港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二、明确“总分总”结构

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时候,我把每个自然段的特点依次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着板书总结课文内容,点出像这样的结构,就是“总分总”:先是对一个地方特点的总述,再用详细的例子来说明特点,最后总结全文。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总分总”结构有一个直观形象而清晰的概念。

师:读完课文后,你能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吗?

生:在第一自然段“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师:谁来跟大家分享,你找到了哪些方面?

生: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海水”;第三、四自然段描写的是“海底”。

生:第五自然段描写的是“海滩”;第六自然段描写的是“海岛”,第七自然段写西沙群岛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师:这就是这篇课文的整体结构,第一自然段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总起全文,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两点来写,中间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是对这两个特点的具体描述,我们把它们叫“分述”,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像这样的结构,我们就把它叫作“总分总”结构。

在随后两篇文章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学法迁移让学生加强对总分总结构的认识:总起段都是总述这个地方的特点,分述时每个特点用一个或两个自然段,总结则是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全文。根据这种简单明了的“总分总”结构,分析完三篇课文的结构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练笔。

三、“总分总”结构小练笔

本组的习作要求是:“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那么在写景时,就要抓住特点来写。首先是选材,让学生想好写哪一个地方,再说一说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其次整理文章框架,把每个特点逐一列好,在理清文章的总分总结构之后再进行内容的充实:

师:习作要求要我们写出吸引人或让别人读了也感兴趣的地方,那就要写出这个地方的什么呢?

生:特点。

师:那什么样才叫“有特点”?

生:就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师:说对了一半。我们都知道海里面有鱼,为什么《富饶的西沙群岛》还专门用一个自然段来写鱼?

生:因为西沙群岛的鱼比别的地方种类要多,数量也多。

师:没错!别人没有的东西,我有;大家都有的东西,而我与众不同,这才叫特点。地方不一样,特点也就不一样,西沙群岛的特点在于它的海水、海底、海岛等方面。那小兴安岭呢?

生:不同季节看到的景色不一样。

师:没错!这也是一种写作角度,那《香港,璀璨的明珠》这篇课文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它特有的称号,比如课文里面提到的“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而且也有不同时间,白天和夜晚的景色也不一样。

师:很全面!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大家看,写一个地方的特点,可以从这么多角度来写。那就请大家想想,哪个地方让你记忆深刻,或者很想去呢?想好后和同桌分享一下。

师: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想写我的家乡,因为一年四季都有果树结果,我们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

师:那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式写出家乡的特点呢?

生:我觉得可以像《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按照季节来写。

师:好!那我们就仿照课文结构,把表示特点的关键词列出来作为分述内容。确定了地点、特点和写作顺序,那么能不能用一个词把这些特点概括一下呢?

生:四季瓜果飘香。

师:非常好!这个词可以用在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作为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大家觉得可以怎么写呢?

生:我觉得可以抒发一下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生:我觉得可以在最后邀请大家去家乡玩。

师:大家集思广益,一个完美的结尾就出来。作为结尾的关键词除了刚刚说的“四季瓜果飘香”,可以用的还有很多。请把它写在总结部分。大家看,作文的整体结构已经出来了,下面就请大家充实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文章的结构有许多,作为教师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手把手交给学生,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可以举一反三,运用于其它类似结构,或者加以变通。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训练点分散开来,让学生多进行小练笔,最后再进行组装。所谓“习作”,更好的理解应该是“练习写作”。不断地让学生练习写作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

责任编辑徐国坚

猜你喜欢
西沙群岛自然段全文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全文中文摘要
全文中文摘要
美丽的秋天
一株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内生细菌CICC 10707的分离与多相鉴定
构思精巧余味无穷 讽刺鞭挞淋漓尽致——再谈“虚荣”贯穿《项链》全文
海峡两岸对南沙和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