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阳光评价下的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变化

2018-07-14 02:05陈智慧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视导年级组备课组

陈智慧

广州市是“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在推进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上进行大量的尝试。广州市第一一七中学通过阳光评价下的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变化的研究,建立了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为手段的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可持续提升的素质教育。

一、教学常规的管理从平时的集中检查改为专题的教育视导

在进行阳光评价研究前,学校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两次集中进行对教师备课本、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学生的评教活动等方面进行检查。实施阳光评价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后,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采用的是专题的教学视导活动,具体的做法如下:

1.定时间、定人员。每一学年每一科组组进行八次主题教学研讨,教务部门确定各科组活动的时间,各挂科组的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以及科组成员全员参与研讨。

2.定活动内容、定研究的主题。如2017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视导活动方案的主题是:实施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思维。教研组长先出具活动方案,全科组一起讨论,集思广益确定教学案例策略。

3.定活动的流程。听:听被视导年级每一位教师一节随堂课,参与每个备课组一次研讨活动。查:查看年级组整体建设情况,查看教师备课情况,查看学生作业情况等。看:看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生活情况,看教学效果;看年级、班级的精神面貌。访:做一次学生问卷调查,开展一次个别学生的访谈,听取学生对学校教学教育的意见。导:由教研组组织评课,实事求是的评课,找差距,由教导处组织视导小结,反馈视导情况,提出整改的建议。改:对“整改建议”的落实情况及效果等进行视导回访。

这一做法落实了课堂实效性和教学常规管理,通过主题研讨促进了教师的对本专业内容进行主题思考,通过教研督导促进教师队本专业内容进行继续学习,通过整改反馈促进教师专业进一步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从以个别辅导为主改为保留行政班的走班制

保留行政班走班制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学生学习上的需求分班进行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发展个性,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保障,比较适应新的中考和高考改革,有利于不同人材的培养,顺应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

在阳光评价下如何试行分层教学呢?我们是这样操作的:作为过度适应期,七年级保留平行班,从小学到中学的一个适应;八年开始出现分化,尤其是英语和数学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在八年级开始对数学和英语分为两个层次A、B班,九年级全部科目分为A、B、C三个层次,有的科目有教师充足还可以分多一、二个层次,主要是针对教学难度和作业的布置量这两方面做文章。

三、教师教学成绩评价从个体评价改为以备课组评价为主

教师的教学成绩从原来的以个人所教的班成绩为主要评价,改为备课组教学成绩为主的捆绑式并兼顾个人成绩的管理模式,避免了教师的个人单打独斗,突出个人行为,不团结的现象。

在保留行政班走班制的教师安排上,学校安排一些责任心强、认真负责、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这些班的班主任工作,当他们在评职称等方面需要提供成绩时,可以将备课组的最好的成绩给予大家共享,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

四、教学质量的管理由原来科组的管理为主改为以年级组管理为主

学科组继续在学科的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发挥作用,将教学质量管理重点分解到年级组为主。

首先成立年级管理委员会,他们享有人事的聘用权:每年的6月学校都会发一个下学年工作的“双向选择”表给老师填写,年級组根据老师的工作意愿进行选择,毕业班享有优先选择权。其次是各种考核奖励都是由年级组来完成。如绩效考核、教师师德考核、非统考科目教师的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年度考核、职称的评聘、教学奖励的分配等权利都下放到年级组,实行“扁平化”管理。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每一朵鲜花都有它开放的理由,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的职责和道义所在,容不得我们漠视和麻木。为了每一个孩子,我们应以昔为镜,明晓教育教学的得失,遵循规律,精益求精,积极进取,不断改变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责任编辑韦英哲

猜你喜欢
视导年级组备课组
以视促行,以导提质
——幼儿园内部视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备课组长的定位
中小学视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年级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能研究——制度建设与方法创新维度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探析中学年级组管理现状及措施
中学实验教学视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年级组长负责制与教师专业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