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支教生教师身份适应性问题与培养策略研究

2018-07-14 02:05张丽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支教适应性身份

张丽

支教实习是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发明,是师范生职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较新模式,集教育实习与支教为一体,支教生具有双重社会角色——学生与职前教师,因此大学生支教不可避免地感受职业困扰、遭受“现实冲击”,它使得一些师范生就此产生挫折感,并进而影响甚至阻碍其专业成长。以教育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师生涯是从教师身份的适应开始的。教师身份的顺利适应,是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最为浓彩重墨的一笔。因此,了解支教生的教师身份适应性问题,探讨有效的方法策略成为必然。

一、英语支教生教师身份适应性问题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参与本次实践研究的150位外语系大学生进行了多方面的数据调查分析。同时,研究采用访谈、征集实践反思等方法,对支教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概括出支教生的教师身份不适应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对现实自我的正确认识

具备基本专业素养的同时缺乏自信。支教生虽然初步具备教师基本职业素养,但由于还没有放下自己学生的身份,将自己等同于所教的学生,缺乏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认同,不能将自己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导致面对学生的不自律时产生恐惧感和挫败感。在管理和教学上不自信不大胆,很容易在学生眼里露怯,会在很短时间内失去教师应有的威信。与之相对比,新入职教师则能够立刻接受身份转变,并将自己放在一名教师的位置上,当面对上述同样问题时,会表现得勇敢很多,成熟很多。

不能根据职业要求及时调整自己,扬长避短适应职业需求。当支教生以独立的个体去面对比自己庞大的学生群体感受到危机时,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失去了调整的最佳时机。事实上,个体是有个性和足够能量调整适应的,主要因为没有足够认识个人身份的转换。

2.缺乏对实战课堂教学的认识

缺乏对教材的分析。支教生普遍表现在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授课节奏、课堂活动的组织上,把控性较低。作为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研究教材以及针对学生的各种考试,从而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充分而科学地备课。支教生和新入职教师,都因为缺乏经验和深入研究,在实战课堂教学过程中走弯路,但两者的表现不同。支教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还停留在个人认知和需求上,往往会因为所教内容过于简单而放松了对备课的要求,让学生看出你教学能力上的单薄。

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备课除了备知识、备设计,还有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备学生。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理念和任何完美的教学设计,都需要学生的认可、参与、反馈而得以实现。支教生因为身份还没有适应,还不能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备课是否科学合理,会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或考虑不周全,从而忽略了活动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学生问题。

3.缺乏对教师职责的认识

支教生单纯地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好每节课,其实远远不止如此。教师每天的工作,要和许多的细节打交道,处理琐碎的学生和教学事务,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一切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意味着,学校里的一切事情都属于工作范畴。与之相对比,在职教师每天的工作是密不透风的,整天在处理和面对学生事务中度过。

教师个人要担负对学校、家长、学生、年级、备课组的责任,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集体的一部分,这些责任会直接转变成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动力和压力。支教生因为教师身份没有得到很好地适应和实践,所以,暂时感觉不到这份责任和压力,工作的动力也相对减低。与之相对比,新入职教师在第一次考试过程中,就开始接收到这份压力的来源,在各类家长会、家访、各层级的质量分析会后,会深刻感受到这份职业的责任,这也将成为个体教师今后发展的动力源泉。

4.缺乏对自身规划发展的认识

教师个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对职业的追求应该成为每一位师范生必备的品德。教师个人特色养成、从合格教师发展到优秀教师,经历这些专业路程才能领悟到教师职业的魅力。支教生对自身前途还没有确定性,可能还处在困惑犹豫或者多重选择中,他们能够认识到支教阶段的重要性。

二、英语支教生教师身份适应性培养策略

1.準确定位,充分利用“双导制”,自主发展

角色认同事实上是个体角色行为的自觉调节机制,是知情行的统一体。它是个体角色认知经验、情感经验与行为经验的整合结果,其实质是思想上和行为上对角色的趋同扮演。这就要求支教生首先要认清身份适应性中出现的个人问题,进行主动调整,主动学习,主动争取个人锻炼的更多机会。

支教生不同于新入职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实习导师,到了各间学校后,学校也会给他们配备相关指导老师,这种“双导师制”是支教生的优势所在,有助于他们借助导师们的理论指导和实际经验,将别人的经验作为自己工作的警示牌,更快地适应教师身份。

在这些经验基础之上,支教生还需要自主地了解和研究学,针对不同学情实施不同管理。在依据后续观察调整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积累管理学生经验,同时更要挖掘自身的个性特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和进步。其实,任何一项职业实践,都能提供我们很多能力发展的机会,支教生要充分认识到这点,在工作实践中,主动发展,为今后实际工作能力做准备。总而言之,教师身份适应需要支教生自主认识和实践。

2.设置多方位跟岗学习,获取教师身份的力量,促进成长

在支教生活动阶段,大部分都实施的是“双导制”培养模式。实际上,这种模式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一线学校的导师没有时间精力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大学的导师又缺乏对学生实际教学的指导能力。在本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探寻有效的教学指导措施,帮助支教生快速做到以教师的身份开展教学。我们采用的是多方位跟岗培训,就是通过开展各方面的实践课堂听课、跟岗学习,向优秀教师直接获取职业身份的力量和希望,通过观摩、体验,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方法。这些实践课堂包括专业课、班会课、课外辅导、师生思想交流、各类活动课等。

支教生是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保护好培养好这个群体的成长,对于我们教育改革的明天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支教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支持与关注,本研究在跟踪观察的过程中,也看到这个群体的热情和他们对学校、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更增加了我们探索有效方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的动力。

责任编辑黄博彦

猜你喜欢
支教适应性身份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跟踪导练(三)(5)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