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操作有实效

2018-07-14 10:22杨芳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提高效率

杨芳

摘 要:动手操作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操作应该是真正需要的操作,而不是为操作而操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学生在进行操作结果汇报的时候,有些老师只想学生汇报正确的或老师认为有用的、在老师设计范围的结果,对那些老师认为没有用或没有太大作用的东西不重视甚至不理睬。这是非常错误的。这样做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操作的成果反馈并不完整。老师应该充分让学生进行反馈,并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整理和本课内容相关的信息进行研究。

关键词:真正操作;全面展示;提高效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最近我听了一些老师的课,有特级教师的,有教学骨干的,也有普通老师的。在这些课堂上都发现老师们很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但发现让学生真正操作的不多,真正给学生操作空间的不多。

一、让学生真正操作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他明确指出了操作的重要性,我认为学生的操作应该是真正需要的操作,而不是为操作而操作。

片段一:我最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他们同时演绎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让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操作。一位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三根小棒让学生围成一个三角形,另一位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根棒让学生围成一个三角形,要求折一折、围一围。学生通过操作有的围成了,有的没有围成。反馈后学生很快发现能围成三角形的较短的两边加起来比较长的一边长;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较短的两边加起来比较长的一边短。两位老师都让学生进行了操作,都得到了想要的结论。课后两位老师在说明设计意图时都认为,三角形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这种情况如果给学生操作,一定会产生分歧和矛盾,浪费时间。

我认为有分歧和争论的课堂恰恰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在设计操作过程时应该让学生真正操作,而不是在老师遥控下的操作。我在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操作过程:三种情况的小棒都出现,有的很快就围成了三角形;有的很快就发现不能围成三角形;有的用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结果。这样在反馈的时候既有前两种情况,也会出现三角形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的分歧与矛盾。这样的操作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让操作效益最大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对新鲜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真正操作,让操作效益最大化。

片段二: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操作:(1)先每人发一张大小相等的圆形纸片,让学生对折一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快得出了圆是轴对称图形这一结论。接着引导学生自学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2)引导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并画出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引导学生操作在规定的时间里画半径,画得越多越好。通过操作让学生感悟到圆有无数条半径。(3)为让学生了解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引导学生换个位置再画一个和前面大小不同的圓。通过在不同的位置画圆,用不同的半径画圆来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应该说做得还是不错的,好好设计操作的效益也能更大地发挥。我在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有圆面的物体画一个圆,剪下自己画的圆。

师:将圆形纸片对折展开后你发现什么?

生:一条折痕。

师:换个地方再对折一下展开后你又发现什么?

生:又有一条折痕。

师:还可以对折吗?再对折两次。能对折完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接着引导学生自学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请学生观察自己对折过的圆形纸片,在纸片上找到圆心、直径和半径并标示或画出来。引导学生观察折痕,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找到直径和半径间的关系吗?学生从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很快知道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从折痕被圆心分成了两半知道了圆的半径和直径间的长度关系。接着再让学生进行对比操作,同桌的两个同学比一比两个圆的半径一样吗?都一样吗?(可能有一样大的)让学生知道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才有这种关系。为让学生感悟决定圆的大小和圆的位置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请一个学生上讲台用老师提供的工具(一根线一端系一个小球或其他物体)转出一个圆,接着提出要求谁能用这个工具转出一个比刚才小一些的圆(请另一位学生上台操作),最后老师和刚才两位同学一起操作转出了大小不同的三个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理解半径确定圆的大小这一结论。接着请学生观看下小雨的视频,小雨纷纷落下,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从而感受圆心确定圆的位置。这样的操作效果好,效益高,学生也非常感兴趣。

数学需要操作,学生需要操作,学生喜欢操作,喜欢真正的操作,更喜欢拥有自己充分操作空间的操作。我们只要为学生设计真正的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操作空间,学生的操作就一定会有效,这样的数学课堂就一定会有效。

参考文献:

[1]孙海映.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Z4):17-18.

[2]万再华.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的实践策略[J].广西教育,2016(33):39.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提高效率
“游”刃有余 灵动课堂
瞄准目标,精细练习,提高效率
瞄准目标,精细复习,提高效率
剖析错因 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
更新观念,做好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试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做到“六化”
感悟语文教学魅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