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有助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2018-07-14 02:05许秀瑛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有助家校交流

许秀瑛

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努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使他们在未来成长的路上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坚强面对各种困难挫折。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发现,要想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学校和家庭紧密联系起来,相互合作和促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品质,使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家校合作有助培养学生好学的品格

小学阶段,教育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思维,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感。而在这个培养学生好学这一品格的过程中,家校合作发挥着辅助促进的作用。

1.善用班级群的家校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展示的機会

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利用班级群这个平台,向家长提出指导孩子有效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那么,家长就可以在家较好地引导孩子进行学习。笔者在班里就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结果发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得浓厚了。如开展“请你听我来介绍”换书活动,活动前,教师会列出这个学期的课外阅读必读书单(大概10本适合阅读的课外书籍),学生可以自行购买其中的一到两本感兴趣的书进行阅读,读完以后,学生会与家长分享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家长把学生分享的过程拍成视频,把视频放到班级群里面展示,其他家长或学生观看视频后,就发出邀请,用自己的书与对方交换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因为自己的介绍而获得换书的机会,从中得到满足感,而且,还起到书籍流动的作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也大大降低了每个家庭的阅读成本。又如开展“我是阅读小富翁”的阅读活动,在班里建立了阅读时间银行,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阅读存折,学生每天在家的阅读时间由家长如实记录在存折里,每周,学生都会在班级群里面展示自己的“财富”,以此方式互相激励又相互竞争,形成了一股读书的热潮。

2.邀请家长进课堂,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资源是很宝贵的,因为班级里,家长各有所长,如果能各施所长,就会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邀请家长进课堂,讲授的内容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涉及的内容,学生对于家长讲授的课程会有很多疑问,而授课的家长也会尽自己的能力去解答。当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以后,会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求知欲会随之增加,不仅会回家查找更多相关的资料,还会在平时留意这方面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领域。

二、家校合作有助引导学生乐于交流、敢于承担

小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他们除了学习知识和各项技能,还要学习与人交流,学习感受生活,儿童的自我意识才会成长起来,心理才能逐渐向社会化发展。如果这一阶段发展顺利,儿童就会拥有一种自尊感和自信心,进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为此,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在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家校合作这种方式,也是有其必要的协助作用的。

1.家长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有助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合作

心理学家多伊奇的理论认为:当一个活动的目标和手段是参与者积极地相互依赖时,才最可能产生合作关系。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时,要使学生明白,不能只顾个人感受,要充分考虑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要顾全大局。笔者所在学校,会组织学生定期参加一些校内外有利于培养合作交流的活动,很多时候,活动的组织就是教师和家长一起完成的,从活动的准备、动员、召集、开展、总结,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引领,能感受到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从而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2.家校共建好孩子的标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曾经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表现得乖巧听话,在家里却是调皮捣蛋,这样表里不一的行为,是因为还没有建立明确的道德标准,没有切实地落实教育。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优秀的品德,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笔者在班里开展了“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活动,利用班级群,与家长共同讨论在家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

责任编辑黄博彦

猜你喜欢
有助家校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这三种食物有助修复胃黏膜
饭后一根香蕉有助降血压
戴眼罩有助消除眼部疲劳
拥抱有助抗流感等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