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易错题拓展课”的探索与实践

2018-07-14 02:05潘真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易错归因错题

潘真

什么是“易错题拓展课”?首先它与常规课程一样,参照新课程标准目标实施,因学生年龄,学习基础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其次它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易错题”,一个是“拓展”。易错题即日常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或题目,拓展指的是在解决易错问题的基础上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论证思维,辨析能力,审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数学素养。下面笔者将结合任教学校实际情况就“课程背景”“课程实施”“实施现状”展开论述。

一、课程提出背景

1.错题资源丰富,缺乏整理。如果我们将这些错题进行整理归纳,“变废为宝”,不仅可以扫除学生学习障碍,还可以充分体现错题的价值,为此我们设想并开设了“易错题拓展课”。

2.充分落实新课程标准能力目标。在小学阶段,以生为本的常规数学课堂会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活动经验的积累,比较少培养学生用审视、辨析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良好数学素养。我们可以将“易错题拓展课”与日常教学常规进行整合,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4.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小学生易满足的学习心理,当学生把错题整理起来后,通过课堂学习,一个个错题被“消灭”,学习“技能”逐渐强大,学生心理很容易得到满足,对数学的畏惧感降低,自信心自然而然提高了。

二、课程实施

因材施教,开启进阶模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因材施教,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等情况的不同,我们的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错题整理分类能力;第二阶段培养学生归因反思及解决问题能力,第三阶段培养学生应用拓展及辩证思维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年龄,课程采取进阶模式。

1.低段学生(主指一、二年级学生)。第一阶段,利用易错题拓展课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订正习惯,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错题本,通过教师指导和展示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坚持有错题就记录,逐渐养成“有错必改”的良好学习习惯。

2.中段学生(主指三、四年级学生)。第二阶段,易错题拓展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对易错题原因进行归因分类,并尝试错误原因分析。课堂形式一般采用小组合作,由学生先独立完成自我错题摘录订正,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错误原因,对错误进行归因分类,最后将无法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或者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来反思出错原因,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清楚,最后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能归因反思,总结方法,解决问题。

3.高段学生(主指五、六年级学生)。第三阶段,利用前期学习经验,主要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提升学生举一反三、辩证思维、审题等数学能力。思维导图是这阶段采用较多的学习工具,通过对某一知识点的深入学习,构建相关知识点网络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有效的反思整理,达到学习目的。

三、课堂实践

现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很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易错题拓展课其实就是让学生经历错误,再反思错误,从而积累新的经验的一个过程。一堂有价值的“易错题拓展课”它需要经过教师认真选材,挖掘易错点的价值,设计有效问题,安排合理的教学环节,以达到反思归因,拓展延伸为目的来开展的。

四、课程开展现状

1.学生的错题整理归因能力有提升。目前,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养成“有错必录”的习惯,对错题的分析也说得头头是道。

2.教师挖掘教材能力提升。要想上好一堂好的“易错题拓展课”,教师对教材必须深入研究,对学生的学情掌握到位,备课时才可以根据教情学情去突破本节课易错点,同时学会平均使用力量,有意识地对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强化训练。经历长期磨砺后,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3.学生基础知识能力薄弱,易错点多,时间欠缺。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更多地体现出了抽象性的特点,所以相关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难以完全理解和掌握的。这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易错点非常多,一周一次的拓展课仍不能满足需求,只有加强常规课程,扎实学生基础,两者相互结合,效果方能显著。

作为一个新提出的课程,我们探索之路刚刚开始,很多的设想只有在实践过程得以完善,很多的方法在推進过程得以总结,它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也有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即使前路坎坷,我们依然勇往直前。

责任编辑徐国坚

猜你喜欢
易错归因错题
攻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易错点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立体几何易错警示
笑笑的错题
三角函数中防不胜防的易错点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